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10-30 12:13:03
責任編輯:任楓楓
【黨組織名片】
鳳陽社區黨委隸屬于我市青神縣青城鎮黨委,于2015年由黨總支升級為黨委,目前下設7個黨支部,分別有4個網格支部、2個小區支部和1個綜合支部。黨組織現有黨員200人,黨委班子成員8人。
鳳陽社區是一個轄區面積約1平方公里的社區,現有戶籍人口3300余人,常住人口近萬人,位于城鎮發展核心區,人員來源復雜。在社區黨委和200名黨員的努力下,社區安定和諧。今年7月,鳳陽社區黨委獲評四川省先進黨組織。
鳳陽社區黨委組織社區黨員到紅色西山開展紅色文化教育活動。
為深入推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讓黨員汲取歷史智慧、涵養愛國情懷、激發奮斗動力,10月16日,青神縣青城鎮鳳陽社區黨委組織社區黨員到紅色西山開展“學習老區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紅色文化教育活動。活動后,黨員們紛紛表示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把對革命先烈的敬仰化作今后工作的動力,切實為人民服務。
這次活動是鳳陽社區不斷增強黨委凝聚力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鳳陽社區黨委以“一生一世、黨群同心”為導向,創新推行“1314”黨建工作法,著力把黨建優勢轉化為治理優勢,積極打造服務型黨組織,進一步創新社區治理、提升社區服務水平,構建社區治理服務新格局。
“一核三治”
切實為民服務解難題
“往年一到6月,我心里就打鼓,生怕家門口又被淹。”近日,家住青神縣青城鎮一環路東段32號大院的朱志群高興地說。往年每逢雨季,他都要因院落里內澇犯愁。但2017年,他所在的鳳陽社區積極向上爭取,對自己居住的院落進行棚戶區改造,一舉消除了往日院落環境臟亂差、化糞池堵塞、排水不暢等困擾鄰里多年的“心頭患”,將小小院落整改得干凈清爽,社區居民無不滿意稱道。
“社區把錢花在老百姓身上,解決老百姓實際困難,提升老百姓幸福感,就是成功的社區治理。”談到鳳陽社區治理,朱志群如是說。朱志群所言正是鳳陽社區創新開展黨建工作法,切實為民服務解難題的最好驗證。
鳳陽社區黨委書記帥亞平介紹,該社區黨委治理社區時實行“13”即“一核三治”,以社區黨委為核心,對社區的組織網絡、機構設置、管理機制、服務模式等進行“脫胎換骨”的改造,形成“社區居民協商自治、駐區單位共建共治、社會組織融入聯治”的治理體系。
“黨建引領是核心,其他元素緊密團結在基層黨組織周圍。‘社區居民協商自治’體現參與者主人翁地位,利用社區議事室、小區議事壩、手機議事端等線下線上平臺,實現社區事務群眾知、群眾議、群眾評。‘駐區單位共建共治’是資源共享時代的訴求,是單打獨斗向互聯互動的轉變。‘社會組織融入聯治’展示現代治理的包容性,形成治理、志愿、服務等多線條均衡發展。”帥亞平表示,“一核三治”通過不同主體之間相互配合、資源互補,強化了社區功能,切實解決了社區的問題,提高了社區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
“一心四化”
著實提升居民幸福感
為民服務的文章中,少不了群眾這一不可或缺的主角。為充分動員廣大群眾參與到社區活動中來,促進鄰里和睦,鳳陽社區黨委全覆蓋實施“14”即“一心四化”服務模式,以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為平臺,全面推行“清單化、專業化、智能化、網格化”社區服務模式。
“‘清單化’形成制度保障,對領導干部權責利進行評價考核,使其服務貼心精心;‘專業化’促進服務供給側改革,發揮黨員群眾個體專長,實現供需精致合理匹配;‘智能化’緊跟互聯網時代步伐,搭建智慧黨建平臺,讓辦公、辦事、互動等環節精細智慧、高效便捷;‘網格化’以細分思想為指導,力求機動化與精準性,在文化、衛生、治安、應急、幫扶等事宜實現全面準確保障。”帥亞平介紹,“一心四化”服務模式實現了大小事讓群眾自己做主,黨群同心共擔當,以“來自群眾、服務群眾”的自覺和責任擔當換取群眾的幸福指數,使得群眾幸福感油然而生。
“社區是我家,一生一世都愛它。”這是鳳陽社區居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在“1314”黨建工作法的指引下,鳳陽社區黨委讓每個“細胞”都發揮造血功能,構建起與群眾“一生一世”的血脈相連。簡簡單單一個“家”字,是鳳陽社區黨群干群的魚水情深,更凸顯了基層黨組織是社區居民遮風擋雨的溫暖港灣。
近三年,鳳陽社區居民滿意度100%,“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社區”、省“先進基層黨組織”、“養老服務示范社區”、“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示范社區工會”、市“平安示范單位”、“文明社區”等榮譽稱號,都是對鳳陽社區的肯定。“表彰是一份榮耀,更是一種鞭策。”帥亞平說,今后,鳳陽社區黨委將繼續團結帶領全體社區干群一起,與時俱進、揚長避短,不辜負黨的囑托,再接再厲,砥礪前行。
眉山網記者 方青卓 文/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