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郝”書記,到底靠不靠譜?你來說說看
2020-05-26 14:59
1
/
郝浩(右)和觀盛村貧困戶在一起。
郝浩(左三)走訪貧困戶。
為建檔立卡戶送溫暖,解決村里戶籍混亂問題,培育壯大集體經濟……這位公安出生,對農村工作并不太熟的東坡區崇禮鎮觀勝村第一書記郝浩,兩年前剛到村里時,村民都認為他是個“不靠譜”的書記。如今兩年過去,當記者走進該村,村民們卻說,啥“不靠譜”哦,很靠譜,郝書記就是好。
“尊敬的崇禮鎮黨委,我是觀盛村的第一書記郝浩,是一名共產黨員……”時光回到今年1月24日,大年三十。本該回家團聚的郝浩,卻還坐在村委會辦公室,一邊在手機上看新冠肺炎疫情的消息,一邊思考著本村的疫情防控工作。隨即,他拿起筆和本子,寫下一封特殊的申請書。“我自愿服從崇禮鎮黨委政府的一切安排,不計報酬,全力以赴,無論生死!”
一手抓宣傳、一手抓防疫,那段時間,郝浩每天早上7:00就帶著村兩委干部開始工作了。他們對公共場所進行消毒的同時,不間斷地對村上的所有茶館、飯店進行巡查,發現有人員聚集就及時勸返。
一輪巡查下來,郝浩發現,村民比前幾天自覺多了。大家都認識到了疫情的重要性,紛紛取消團年計劃。
大家如此“聽話”,源于對郝浩工作的認可。
用行動“顛覆”群眾想象
郝浩到村里上班第一天,一身圓領T恤、綠色短褲、運動鞋……再加一個大光頭,直接顛覆了村民對第一書記的印象。見面會上,大家像看“外星人”似的,從頭到腳打量他。郝浩既委屈又不服氣。他暗下決心,一定要做幾件靠譜的事來改變大家對他的印象。
他換上樸素的白襯衣,以最接地氣的村干部打扮開始了駐村工作,一方面走村串戶,摸清家底,尋找觀盛村發展經濟的突破口;一方面四處考察學習,收集各地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辦法和經驗。摸清了家底子、吃透了實情,他積極與村組干部溝通交流,分別針對貧困戶不同的致貧原因,共同制定了精準幫扶措施,并認真逐一落實。
每年,郝浩都會組織觀盛村開展扶貧捐款活動;積極參與東坡區組織的“百企幫百村”活動,協調愛心企業資助貧困戶學生14名;聯系家鄉戰友的企業贊助貧困戶有機復合肥;加強村級基礎設施建設贊助4萬元。他還幫助觀盛村一、二、三組村民解決遺留13年的戶籍混亂問題······
2019,觀盛村舉辦了首屆“臘八節”,接待村民和游客近千人。
用真心 兌現對群眾的承諾
一件件實事,讓郝浩得到了當地村干部的認可和村民的信任。兩年多來,郝浩始終堅持一個原則:只要給群眾承諾的事,務必兌現。
郭瑞成是觀盛村7組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今年77歲。其兒子46歲右手殘疾,兒媳48歲系精神病患者,孫兒22歲曾做過開顱手術,智力低下且行動不便。一家人只能靠殘疾兒子在外打零工和在自己的田地里種植果樹維持生活,2016年,享受了政策兜底和易地扶貧搬遷項目脫貧,但后續發展明顯不足。
在了解郭瑞成家的情況后,郝浩承諾會盡快為他解決生活和發展中的這些困難。他迅速聯系了附近的一家企業,專門從企業里引了一根水管,徹底解決了郭瑞成家用水難的問題。同時聯系幫扶部門贈送了他一臺液晶電視機,并免費安裝了廣電網絡;2018年4月通過流轉土地郭瑞成獲得土地流轉金和青苗補償金16821元,之后他家每年可獲得8985元;同時安排老人就近看護“優質水果扶貧示范基地”,每月獲得收入500元,徹底解決了郭瑞成一家生活難的問題。
第一書記,工作繁雜瑣碎,既需要細心又需要耐心。
蘇長青是觀盛村4組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以前他比較懶,在外面到處借錢。郝浩多次找他談心,給他講道理、講政策,還幫他安排了公益性崗位,發現他的襯衣被煙頭燒破了,還給他買來新襯衣。在郝浩的幫助,蘇長青靠自己的勤奮過上了好日子。不久前,他給郝浩打電話:“郝書記,我在外面欠的帳已經還完了,還在信用社存了1000元,今年過年我還準備了臘肉、香腸,感謝你對我的關心,我長這么大從來沒有人給我說過那些話,謝謝你!
以真心換真情,兩年多的時間里,郝浩為觀盛村爭取上級資金40萬元,新增錯車位20處,整治4處提灌站和11口山坪塘,受益農戶600余戶。利用“聯系單位+農戶+合作社+電商”的模式,創建了觀盛村“優質水果扶貧示范基地”,預計三年后該“基地”可為村集體經濟創造收入約3萬元,從根本上增強了村集體經濟的“造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