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20-12-29 16:27:36
責任編輯:趙娜娜
千帆競,滿目新。
一年一個臺階,一年一步跨越。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令人難忘的一年。這一年,丹棱縣久久為功,抓實了一批大好高新的工業產業項目;精雕細琢,打磨出一座蒸蒸日上的特色城市;惠民利民,譜寫了一曲改善民生的和諧樂章;實干苦干,打好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場“硬仗”……一件件、一樁樁,都是丹棱邁向未來的鏗鏘腳步。
回望丹棱今年發展的每一幀每一秒,都是精彩無比的畫面。今年以來,丹棱縣各級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的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勠力同心、砥礪前行,經濟社會發展呈現穩中向好、提速提質的良好態勢,為丹棱加快建設“成都都市圈副中心美麗經濟示范區”打下堅實基礎。
城市有品質
“公園城市”魅力綻放
宜居丹棱。
“出門進園,抬頭見綠。”曾是丹棱市民陳鑫雨所期盼的城市圖景。如今,她出門便可逛齊樂公園、大雅堂公園、白塔公園、端淑公園,行走在丹棱的大街小巷,也宛如走進了一片綠色海洋。而每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丹棱城區高樓、行道樹旁、公園內都亮起了燈光,流光溢彩。這一年來,陳鑫雨發現,丹棱這座城市綠化變美了,環境變好了,城市變得更宜居了。
今之變,得益于丹棱縣不遺余力,一屆接著一屆全力推進城市品質建設。2020年,丹棱更加注重城市建設,建成投用白塔公園、端淑公園兩大公園,重點突出宜人宜居宜業,以綠色發展為引領,以“成都都市圈副中心美麗經濟示范區”為核心,高標準規劃城市建設,堅持文城一體、景城融合,將丹棱建設成為現代化都市。
城市品質除了城市建設外,最根本的是文明提質。近幾年來,丹棱抓實創建國家衛生縣城和省級文明城市工作,全面提升居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一條條整潔的主次干道,一處處美麗的綠地公園,一個個和諧的居民小區,一幕幕繽紛的生活場景……每一處細節的改變都足以打動人心。
可喜的是,通過全縣上下的努力,丹棱迎來了收獲。今年,該縣被命名為國家衛生縣城,成為我市首個獲此殊榮的縣,為其他區縣的創建工作提供了寶貴經驗。同時,該縣榮獲第五屆四川省文明城市殊榮。
如今,一個煥發青春活力和獨特魅力的現代化城市正綻放耀眼光芒。丹棱也將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向著“顏值高”“文化味濃”“歸屬感強”的品質新城目標,努力跨步。
交通更順暢
路網建設日趨完善
產業致富路。
交通,是城市的骨架與脈絡。12月24日,在該縣齊樂鎮紅石村,果農李松正和家人一道在自家果園給不知火進行第二次套袋,忙碌不已。
李松家的果園位于該縣丹橙現代農業園區內。果園旁,一條嶄新的大道沿著地勢低矮的丘陵盤旋,兩旁數以萬計的晚熟桔橙令人垂涎欲滴。這條產業大道覆蓋了該縣6萬畝桔橙,是2019年丹棱縣通過整合涉農資金,投資1000余萬元,在既有紅石村村道的基礎上加寬改建而成。
在園區產業大道不遠處,還有一條今年7月剛建成通車的生態旅游環線。這條旅游環線共由7個標段組成,整條線路將丹棱縣龍灘社區、紅石村、梅灣村、龍鵠村、白塔社區等村(社區)串珠成鏈,將原唐河片區的內圈也串聯起來,覆蓋了沿線3萬畝桔橙,涉及1萬余名群眾出行。
“這兩條道路的修建,給大家帶來了希望。”李松高興地說,以前道路窄,大貨車開不進果園,要肩挑背扛走1里路才能到主干道上。現在,大貨車直接開到果園外,十分便捷。近兩年來,到鄉村旅游的人也多了起來,便捷的交通,為沿線村莊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據悉,丹棱縣以“四好農村路”建設為抓手,堅持“敞開北大門、融入大成都、擁抱大峨眉、建設大交通”的思路,全力構建“一空兩軌兩高三快”的綜合交通骨架,實現小縣交通大投入、小縣交通大發展。截至目前,丹棱縣境內公路總里程為557公里,農村公路總里程為463.5公里,所有行政村全部通達水泥路且公路等級均為四級及以上,縣城到鄉鎮、村道路通達率100%,通暢率100%,農村公路等級公路比例、高等級鋪裝路面公路比例均達到95%以上,居全市第一。
如今,一條條高速公路、農村公路,猶如活力四射的“生命線”,貫通著丹棱城市發展的動脈,激活著這方發展的熱土。
生活新起點
同心同向共迎小康
產業增收。
12月25日一大早,張場鎮萬年村已脫貧戶王太洪來到離家不遠處的山上,給飼養的黑山羊尋找草料。“每年分批次喂養黑山羊,上半年賣出去近10頭,剩下一部分就專門留在年底賣。”王太洪笑著說,眼下正是吃羊肉的高峰期,黑山羊的價格相當可觀。
現在的日子越過越紅火。今年,王太洪家養了近20頭黑山羊,預計收入4萬元,加上種植的5畝多茶葉和茶園里套種脆紅李,以及發展林下雞養殖,預計收入10萬元。
當天,在張場鎮岐山村,已脫貧戶王玉華和妻子正在自家獼猴桃果園內除草。幾年時間里,王玉華一家通過辛勤勞動,成為該村脫貧致富的典型代表。連續兩年,他家年收入均超過10萬元。“今年又可以熱熱鬧鬧地過個富裕年。”他說。
2020年,王玉華家變化特別大:養殖黑山羊數量增加至100余頭,獼猴桃種植面積增加至20余畝,家里還新建魚塘,放養了300多斤魚。談到未來,王玉華充滿信心,他將繼續發展山羊養殖,擴大規模,種好獼猴桃,在致富奔康的大道上闊步前行。
翻開丹棱的“脫貧攻堅日記”,不只王太洪、王玉華兩家發生變化。
今年以來,丹棱縣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將脫貧攻堅任務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舉全縣之力、聚全縣之智,高位謀劃,精心部署,深化攻堅舉措、強化政策落實、激發攻堅動力、凝聚攻堅合力,推動各類資源、各種要素、各方力量向脫貧攻堅聚集,全面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向全縣16.8萬群眾交出一份漂亮的脫貧攻堅“丹棱答卷”。
防控不松懈
守住群眾健康防線
齊心協力,共同抗擊疫情。
12月24日,天蒙蒙亮,丹棱縣順龍鄉青云村村主任余美艷像往常一樣,挨家挨戶來到村民家中,宣傳近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相關注意事項。每隔一段時間,余美艷便會向村民進行疫情防控常態化宣傳。每個季度,該村村“兩委”還會開展包括疫情防控、脫貧攻堅、黨的政策等相關知識的集中宣講。
“從今年年初開始,青云村‘兩委’始終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維護村民的生命健康安全。”余美艷說,加之元旦、春節即將來臨,人員流動性將會加大、聚集性活動也會增多,疫情防控工作壓力持續加大。“所以,我們提前部署謀劃,做好今年年底的疫情防控工作。”她說。
今年以來,面對疫情沖擊,丹棱縣迎難而上,按照中央“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總要求,打響了疫情防控的總體戰、阻擊戰。截至目前,丹棱實現沒有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的“雙零記錄”。
作為疫情防控工作的親歷者和見證者,余美艷也有許多感觸。她親身經歷了疫情防控初期日夜堅守的不易,更體會了村莊逐漸“復蘇”的欣喜。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青云村每天都上演著許多溫暖的故事,有村民自愿加入村里的疫情防控服務隊,日夜堅守臨時防控點的故事;有村“兩委”干部連續1個多月未休,連續奮戰疫情防控一線的故事;有村民們自發給參加疫情防控人員送家中可口飯菜,溫暖人心的故事……雖有太多艱辛,但卻將大家的心緊緊聯系在一起。
如今,戰“疫”尚未結束,大考還在繼續。無數黨員干部也跟往常一樣,時刻緊繃疫情防控安全弦,持續落實疫情防控各項措施,鞏固這來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將守護群眾生命健康牢記心間。
(視頻素材由丹棱縣融媒體中心提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