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
  • 站內

當前位置:

眉山新聞網

>

>

區縣新聞

仁壽縣:穩住群眾“米袋子” 守護糧食“安全線”

新聞來源:眉山日報      

更新時間:2020-08-28 11:52:51

責任編輯:熊莉


  推廣現代種植技術,提高糧食品質產量;積極整治拋荒撂荒,田地重現勃勃生機;人機合力積極搶收,奏出豐收交響曲……

  糧食安全關系國計民生。今年以來,為確保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糧食安全,仁壽縣進一步壓實責任,創新糧食生產機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探索糧食增效途徑,確保2020年全縣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73.28萬畝以上、糧食總產穩定在65萬噸以上,穩住老百姓“米袋子”,為確保全省、全市糧食安全貢獻仁壽力量。

  □本網記者 郭僑 文/圖

復耕復墾

撂荒土地重現生機

  民以食為天,食以地為本。走進仁壽縣富加鎮河堰村,昔日撂荒的土地,如今呈現出濃濃綠意。

  “今年5月,我們組織干部群眾,清理雜草、挖土,對已經荒廢的土地進行復墾,并種下玉米、大豆、花生等農作物。”富加鎮相關負責人介紹,當時復墾復耕的900余畝撂荒地土壤有機質含量較高,無化肥農藥殘留,非常適合種植旱糧。

  為切實解決土地撂荒,最大限度提高耕地利用率,穩定糧食種植面積,確保糧食安全,富加鎮主動作為,全力以赴推進撂荒地復耕復種工作。在有序推進撂荒地復耕工作上提高宣傳力度,大力宣傳法律法規以及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等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增強農民愛惜耕地的自覺性。同時發揮農村專業合作社的作用,開展社會化服務,由各村組織協調撂荒地戶主、地塊,再由合作社統一作業實施,從而大大提升效率。

機械化收割水稻。

  今年以來,仁壽縣安排各鎮鄉(街道)對轄區內占而未用、撂荒土地進行全面梳理,精確到村(社區)、到戶、到地塊,并登記造冊,鼓勵群眾進行土地流轉,并組織志愿者、黨員服務先鋒隊等通過示范和服務增強群眾主動參與復墾復耕工作的積極性。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增加收入的原則,使群眾由開始的不理解、抵觸,轉變為積極響應、大力支持。

  防止土地撂荒是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基本要求,對保障糧食安全、推動農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仁壽縣在穩定水稻生產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坡地、山地等旱地作用,開展代耕代種,全面擴種,實現撂荒地復墾規模最大化,千方百計做到應耕盡耕、應種盡種。

創新模式

新技術帶來新面貌

  “晴朗的下午,青蛙都會跳到田坎上來,我們要及時觀察它們是否活潑,來判斷它們的長勢。”8月20日,在四川省現代糧食產業仁壽示范園區的巨型稻立體種養基地內,45歲的舒茂飛說,水質呈淡淡的綠色時最好,太清澈了沒有營養,太渾濁了又會營養過剩。

  經驗并非一朝一夕練就,舒茂飛已經是基地的老員工了,對于稻蛙共養模式已經非常熟悉。

  近年來,園區圍繞高產、高效、優質、生態、安全,引進業主成片流轉土地,創新模式,發展540畝巨型稻立體種養,包含稻蛙、稻魚、稻鰍、稻鴨等多種模式組合的種養體系,實現一地多用、一水多用,有效提高了農田利用率和產出效益。

稻蛙共養,效益倍增。

  “巨型稻和普通水稻不一樣,具有谷桿粗、長度高、穗粒多、抗倒伏能力強等特點。稻蛙共養的模式下,蛙的排泄物能為水稻提供天然養分,水稻里的病蟲會成為蛙的食物,而巨型稻的高度也更適合蛙的生長。”基地管理人員謝鋒介紹,稻蛙共養時,會占用20%的面積來制作環形溝,將巨型稻“圈”在中間,讓作為兩棲動物的青蛙,既能“稻下乘涼”,又能“水中嬉戲”。每畝稻蛙田能產出約1000公斤蛙和約800公斤水稻,不僅不減水稻產量,還能提高水稻質量。

  每到水稻收割時節,為了不影響環形溝內動物的生長,就要進行放水,使水位下降,讓大型機械方便進入田間作業。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巨型稻立體種養在帶來高效益、高收入、高回報的同時,也成為當地助力群眾脫貧增收的有力手段,以技術投入改變了農村糧食生產的傳統面貌。

  創新模式穩定擴種,仁壽縣還創新開展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模式,建立大豆高產示范片8個、4萬畝,玉米高產示范片1個、3600畝,實現在不增耕地、玉米不減產的前提下,每畝多收100至150公斤大豆的效益。

稻蛙共養模式。

迅速搶收

顆粒歸倉滿載希望

  有人一茬一茬地割水稻,有人一捆一捆地抱水稻,有人一把一把地打谷子,有人一袋一袋地搬谷子……8月20日,在仁壽縣慈航鎮觀音社區汪明清家的田里,穿著“紅馬甲”的黨員先鋒服務隊正在幫忙搶收水稻。

黨員先鋒服務隊幫助群眾搬運水稻。

  70歲的汪明清是失獨老人,家里僅剩年邁的老伴,唯一的孫子也在外務工。為了搶抓晴好天氣,確保顆粒歸倉,觀音社區的黨員干部們自發組成黨員先鋒服務隊,前來幫忙。

  “最近雨水多,必須要快速行動。”該社區黨支部書記廖仲才告訴記者,當天上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個小時就收完了汪明清家的水稻。預計在10天左右,社區的水稻就能全部收完。

  小面積水稻田內人工收割忙,而在大面積成片的水稻田內,機械轟鳴,聯合收割機的快速作業能使割稻、脫粒、裝袋一氣呵成。

  “目前我們合作社接到的訂單有3000多畝,一臺收割機平均一天能收割50畝左右的水稻,預計在9月初能完成收割任務。”仁壽縣一家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郭能告訴記者,機器收割可減少稻谷損耗量,如果純采用人工,需要花費400多元才能收完一畝,而采用機器只需要不到100元。

  近期,仁壽縣大部分水稻進入收割期,為充分發揮農機作用,確保秋收工作順利進行,連日來,該縣積極組織縣內外聯合收割機助農搶收,為農戶提供了農機收割、秸稈粉碎還田的“一條龍”服務,從多方面提升全縣農機化水平。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38166855 郵箱:msxwwb@163.com

川網公安備 51140202000199號

分享到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国产| 日日干日日操日日射| 免费真实播放国产乱子伦| 边摸边脱吃奶边高潮视频免费|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偷| 高清一区高清二区视频|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成年性午夜免费视频网站不卡| 久久精品这里有|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花钱看| аⅴ中文在线天堂| 最新国产小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麻豆一二三四区乱码| 国产精品久久香蕉免费播放 | 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日本| 国产精华av午夜在线观看| 三个人躁我一个| 束缚强制gc震动调教视频| 亚洲欧美一级久久精品| 玩弄丰满少妇XXXXX性多毛| 可以**的网址| jizzjizz视频| 成人午夜性A级毛片免费| 久久九九久精品国产| 日韩欧美国产高清|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精品无码你懂的| 中文字幕在线网址| 韩国午夜理伦三级2020韩| 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va亚洲va欧美va国产综合| 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啊~嗯短裙直接进去habo| 欧美理论片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 99久久中文字幕伊人| 天天摸天天操免费播放小视频| 一级白嫩美女毛片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