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日報
更新時間:2020-08-28 10:40:33
責任編輯:熊莉
萬年村黨群服務中心。
□本網記者 王琴 文/圖
8月27日,烈日當空。走進位于總崗山脈的丹棱縣張場鎮萬年村,空氣清新,青山環繞,一步一景;通村公路平整寬闊,人居環境干凈整潔,鄉村風貌靜謐恬淡。在陽光的照射下,萬年村宛如深山中的“世外桃源”。
4年前,萬年村還是省級貧困村,全村289戶946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8戶110人。“過去一提到萬年村,給人的印象就是‘窮’。”萬年村黨支部書記任剛說,萬年村自然條件差,基礎設施欠缺,生產生活資料、農副產品運輸難等問題,長期制約著當地經濟發展。
如何脫貧摘帽拔窮根,一直是萬年村面臨的難題?!?014年前后,在逐步摸清‘家底’后,村里決定因地制宜調整產業結構,發展茶葉、核桃、脆紅李等經濟作物,并動員群眾養殖生豬、山羊以及林下雞等,多條腿走路助脫貧。”任剛介紹說。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6年,萬年村率先在全省完成了村摘帽、戶脫貧的脫貧攻堅任務。截至目前,該村茶葉種植面積2000畝、核桃種植面積2000畝、脆紅李種植面積800畝;養殖山羊1200余只、林下雞5000余只,生豬存欄1000余頭。2019年,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6600元。
“變化太大了!無論是生活環境,還是收入,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贝迕裢跆榻榻B說,去年他家5畝多地的茶樹和飼養的20余頭山羊經濟效益都不錯,共收入了6萬余元;今年他又開始在茶園里套種脆紅李,加上林下雞養殖,預計可實現收入10萬元左右。
除了發展致富產業,萬年村還著力推進鄉風文明建設,創新開設鄉風文明“道德超市”,讓德者有“得”。
當天,村民嚴仙娥背著100個塑料瓶和100個塑料袋在“道德超市”兌換了15分積分,15分相當于30元錢。隨后,她用積分在“道德超市”內購買了一袋家用卷紙和一袋洗衣粉。
為何設立“道德超市”?任剛介紹,近年來,通過發展產業,村民們逐漸富裕起來,物質豐盈的同時,精神文明建設需要同步跟上。經過多方考察研究,最終村里決定建立一家“道德超市”,即以行為準則所獲積分來兌換商品,以“德”換“得”。2019年5月,全縣首家“道德超市”便在萬年村應運而生。
據介紹,“道德超市”采取“黨員奉獻”和“村民道德”兩種途徑進行積分。積分獲取主要通過村“兩委”評議組對每個家庭在“好人好事、道德模范、家庭整潔、建言獻策、產業興旺、志愿服務”方面的表現進行評分,1分等價人民幣2元,通過加分、扣分后,村民可根據所得積分折算所得金額兌換超市內的商品,也可以加錢購買價格高于折算金額的商品。
同時,為了與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相結合,“道德超市”還明確將生活垃圾治理、戶廁改造、濕地池建設、庭院改造、清河行動、畜禽糞污治理等納入環境保護類積分項,并單設了家庭整潔類1星、2星、3星專項積分項,創新村民自治形式,調動村民參與村莊建設的積極性。據統計,2019年“道德超市”共兌換積分2200余分,僅涉及農村人居環境的積分就超過了1800余分。
近日,農業農村部發布首批21個全國村級“鄉風文明建設”優秀典型案例,萬年村入選。如今,有產業打底、有文明鄉風作支撐,一個充滿生機活力的美麗鄉村畫卷正在萬年村徐徐展開。“未來,我們將借助已有產業,走農旅融合產業發展之路,進一步激活鄉村發展活力,同時將繼續發揮好‘道德超市’的作用,讓村里的人居環境更美、鄉風更文明、文化生活更豐富。”任剛表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