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
更新時間:2021-03-10 12:51:00
責任編輯:熊莉
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對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先進集體進行表彰,眉山市有2人、1個集體受到表彰。
“現場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聽到他向全世界莊嚴宣告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我非常激動也很振奮,渾身充滿了干勁!”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榮譽稱號的洪雅縣中山鎮前鋒村黨委書記付志洪,說起參加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時的感受,激動的心情溢于言表。他說:“2021年,戰旗已經插到了鄉村振興的戰場上,征途漫漫,惟有奮斗、實干才能推動鄉村振興和鞏固脫貧攻堅的無縫對接。”
春來天地山水笑,花紅茶綠人正忙。眼下,眉山市洪雅縣29.5萬畝茶園陸續進入采摘期。
“與往年比較,今年春茶開園早、價格高,春茶交易市場也是一派繁榮,不論是春茶鮮葉還是干茶漲幅較去年提升25%左右,茶農的收入又增加了。”近日,正值洪雅縣春茶產銷旺季,從北京接受完表彰的付志洪一回到家鄉,便一頭扎進了中山鎮前鋒村茶園里,操心起今年春茶的“開門紅”。
前鋒村是洪雅最大的綠茶集散地,每年來自全國各地的綠茶采購商匯集于此,將洪雅的綠茶源源不斷銷往全國各地。
多年來,茶葉的產銷兩旺為前鋒村創造了基本生活有保障、產業發展有希望、村民致富有奔頭的新村貌。這些,都離不開付志洪的努力。
2004年,當地黨委政府找到事業有成的付志洪,希望他為家鄉的茶產業發展出力獻策。這與付志洪多年來回報鄉親、圓夢茶業的心愿一拍即合。他毅然返鄉,在家鄉前鋒村投資成立了洪雅縣雅雨露茶葉有限責任公司和宏圖茶葉合作社,帶領村民們共同致富。
“茶葉是中山鎮優勢產業,也是貧困群眾脫貧增收的支柱產業,必須要讓村民發展有機茶‘種不愁技術、制不愁場所、賣不愁銷路’,村民才有脫貧的決心和致富的信心。”付志洪說道。
為此,付志洪在前鋒村投資建立茶葉技術服務部,邀請專家、教授到村開展茶葉種植技術培訓和科技講座;與會員簽訂購銷合同,以高于市場價優先收購會員茶葉,解決會員種茶后顧之憂;向茶農提供白茶、烏牛早、平陽特早等優良種苗……
2015年,付志洪創新村企聯動,提出建設“中國(前鋒)有機茶第一村”,流轉荒坡土地,規模化種植優質茶葉2300畝,建設有機茶基地。園內以有機茶葉種植為主,配套種植獼猴桃、核桃、葡萄、柑橘、桑葚等作物,采取“公司+村委+合作社+協會+農戶”模式,著力發展現代農業。如今,前鋒村的村民人人都可以在這個模式下找到自己的“致富經”。
在付志洪的帶動下,2019年前鋒村全村茶葉種植面積達6500畝,其中3000畝茶葉基地分別通過了歐盟、美國、日本和中國的有機認證,年產值超過1億元,幫助群眾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3年的10338元增長到2020年的30432元。
取得了成績,付志洪并沒有止步不前。當下,他和村“兩委”正圍繞如何實現脫貧攻堅鞏固提升與實現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擘畫藍圖。“我們要依托前鋒村現有產業基礎,推動農業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發展,奮力突破鄉村振興‘人才、資金、技術’問題,全力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他說。
“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為我們繼續做好鄉村振興工作注入了新的動力,指明了新的方向!”回憶起2月25日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現場聆聽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付志洪仍覺心潮澎湃、熱血沸騰。
2021年,戰旗已經插到了鄉村振興的戰場上,鄉村振興怎么干、干什么?付志洪手捧一撮茶葉告訴記者他的答案:“鄉村振興必須產業振興。茶葉是前鋒村優勢產業,也是村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我們要依托現有產業,因地制宜發揮好地方特色,實現差異化發展。”
產業發展得好不好,關鍵看群眾腰包鼓不鼓。前幾年,早春時節由于當地茶葉受到霜凍影響賣不起好價錢,加上去年受疫情影響,鮮葉價格不高,這些都對茶農的增收產生了影響。
“既然銷售價格不可控,那么我們就通過技術把成本控下來,把品質提上去。”為此,付志洪在參加完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后,又馬不停蹄地前往上海某有機肥公司學技術、談合作。據介紹,該公司擁有世界先進的有機肥生產技術,可將蛋殼、樹枝、糞便等農村廢棄物,通過高溫、高壓等技術生產出“大分子轉小分子”有機肥。
“‘大分子轉小分子’技術,將更加有利于農作物吸收養分,使肥效提升上百倍。”付志洪說,該有機肥能將農村廢棄物“變廢為寶”,大大降低有機肥的生產成本,還能實現種養循環。他決定,下一步,將依托上海有機肥公司的技術,在洪雅建廠生產“大分子轉小分子”有機肥,并形成“農村廢棄物+有機肥+有機茶葉”的種養循環經濟產業鏈,實現農業資源持續利用與農業清潔生產相統一、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相統一的目標。
如今,付志洪心中已然繪出了前鋒村的鄉村振興藍圖。“前鋒村的鄉村振興一定要實現種養循環。”付志洪說,“唯有種養循環才能走得遠、走得久,才能構建起大循環、大生態,為‘中國(前鋒)有機茶第一村’品牌提質增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明天即將到來。”
春風暖陽、茶園飄香。由52名前鋒村村民共同籌資建立的鄉緣民宿農家樂迎來了游客旺季。
村民“當家做主”,盤活閑置農房發展鄉村旅游,成為前鋒村不斷壯大農村大集體經濟的代表性舉措,讓當地群眾實實在在受益。2020年,前鋒村集體經濟收益13萬元。
村民如何從脫貧攻堅邁入鄉村振興?付志洪認為:鄉村振興,振興的是一個村,而不是一個人。村民要從行動和思維上主動融入村集體經濟發展,才能共同步入鄉村振興軌道。
目前,前鋒村小農戶單線發展的情況居多,形不成規模,導致運營成本高,不能實現集中裂變。為此,付志洪積極與村黨委研討,依托前鋒村農幫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農業農村社會化服務的計劃,帶領引導村民規模化發展農村集體經濟。
該村確定了未來農業的發展方向是規模化經營,而實現規模化有兩條基本途徑:一條是通過農地流轉,實現土地經營集中規模化;另一條是通過健全農業農村生產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農業生產服務的集中規模化。
未來,前鋒村農幫農機專業合作社的農業農村社會化服務,將根據農戶因地制宜制定種養計劃。比如,根據茶農種植技術和茶園條件,為茶農制定最有利發展的托管或流轉計劃方案。同時,從土壤改良、種植、采摘、加工、銷售形成“一條龍”的服務。
“通過農業社會化服務,把千家萬戶的小農生產聯結起來,才能形成規模、提高效益、節本增效,才能把傳統小農生產引入農業現代化,形成前鋒村農產品品質的統一標準化。”付志洪說,“農戶是農業農村社會化服務對象,對于他們,下一步要加大宣傳力度,培育農業社會化服務有效需求,引導農戶加入到現代農業的發展中來。”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就是群眾從脫貧到致富要走的路。“北京、上海之行,聽了很多事跡、學習了很多經驗,也開了眼界,意識到我們集體經濟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比如安徽的一個村,集體經濟都過億了。”付志洪感慨中也帶著喜悅,他說:“差距大說明前鋒村的發展空間更大,這讓我們更有信心和決心推進鄉村振興。”
眉山日報全媒體記者 彭威楠 毛馨怡 趙娜娜 文/圖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38166855 郵箱:msxwwb@163.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