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日報
更新時間:2020-12-28 09:52:30
責任編輯:任楓楓
在眉山天府新區阿格瑞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真空升華儀正在對OLED高純材料進行萃取。這些五顏六色如面粉般的細小粉末,雖然看上去平平無奇,但每一粒都凝結著科技智慧,每一克的價值可以是黃金的數倍。
另一邊,四川德恩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數字化工廠內,自主研發的工業機器人熟練操作著20公斤到200公斤級的大設備,移動、加工、料倉……整個過程全自動完成,升級后的企業形成柔性智能制造單元,可以實現定制化生產。
這些場景,折射出眉山堅持創新驅動,不斷以創新破難題、以創新增動力、以創新促發展的堅實步伐。
時間回到2017年11月8日,眉山建區設市20周年座談會上,市委書記慕新海提出,要建設繁榮富裕美好眉山,必須始終堅持“開放引領”“創新驅動”“綠色發展”三條路徑。
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我市不斷夯實創新平臺、創新產業、創新人才“三個支撐”,圍繞產業發展抓“創新”、圍繞成果轉化抓“創業”、圍繞科技服務抓“創優”。一項項政策相繼出臺,一條條探索付諸實踐,一個個變化清晰呈現……眉山創新引擎全速驅動,為建設成都都市圈副中心注入了強勁動力。
□本網記者 李幸 茍麗佳
優化環境
夯實創新驅動平臺
“‘十三五’前四年,全市組織實施市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370余項,實施重大科技成果轉化示范項目120余項,獲得省政府科技獎22項。新增47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累計獲得專利2600余件,其中有效發明專利773件……”近日,我市統計局發布了《眉山“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綜述》報告。
成績的背后是我市強化科技創新的生動實踐。近年來,眉山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先后制定出臺了《眉山市“十三五”科技創新規劃》《眉山市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2017—2020年)》等政策,進一步優化了科技創新體系。
圍繞重點產業和領域,我市布局創建了以“四川東坡中國泡菜產業技術研究院”為代表的一批科研機構,引進華為眉山、清華啟迪、聯想集團、鉑智匯等一批科技創新項目,并不斷加強載體建設,推動創業孵化平臺建設。目前,全市建成了省級科技孵化器7個、眾創空間3個、國家級眾創空間1個、國家級星創天地5家。全市孵化器孵化面積達8.29萬平方米,已累計孵化成功實體企業179家,累計帶動就業37387人。
圍繞產學研協同創新,我市與中科院、四川大學、電子工業集團第十研究所等20多個科研院所簽署了科技合作協議,全市60多家企業與各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產學研合作聯盟。
圍繞區域合作創新,我市與成都、綿陽等8市共同制訂了《成都經濟區“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協作行動綱要》,共建、共享創新創業服務體系;與8個在眉高校和科研機構簽訂了《眉山市科技創新服務合作聯盟戰略協作框架協議》,在科技成果轉化、孵化園培育、技術服務中介等8個方面開展合作;與成都市科技局簽定了《科技協同創新合作框架協議》,推進產業創新同城化。
培育企業
強壯創新驅動主體
今年,省科學技術廳公布2020年度第一批四川省瞪羚企業,我市四川青木制藥有限公司、四川國為制藥有限公司兩家企業榜上有名。
瞪羚企業具備成長速度快、創新能力強、專業領域新、發展潛力大等特征。以我市國為制藥為例,該公司生產的鹽酸莫西沙星片是全國第二家、全省第一家通過仿制藥質量與療效一致性評價的藥品。此外,該公司還自主研發了琥珀酸索利那新片、度他雄胺軟膠囊和歐淬恩魚油軟膠囊等產品。
“眉山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連續對工業企業技術創新平臺建設、發明專利、技術人才等給予一定資金獎勵。”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說,這樣的政策不僅能給企業創新帶去實實在在的政府財政資金支持,而且為激發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供了動力。
據介紹,圍繞“3135”產業,我市重點選擇了一批技術創新能力較強、創新業績顯著、具有重要示范和導向作用的企業,整理創新成功案例,加強宣傳引導;培育了一批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充分發揮其在全市經濟發展中的引領作用;鼓勵和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連續多年把研發投入作為剛性指標進行考核。
我市還先后制定出臺了《眉山市深化市級財政科技計劃和資金管理改革方案》《眉山市專利權質押貸款管理辦法(試行)》《“眉山優才工程”實施方案》《眉山市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等促進創新創業。
千禾味業、金象賽瑞、德恩精工……如今,一批成長性好、創新能力強、帶動效應顯著的優勢企業正在眉山成長起來。數據顯示,在全面落實科技創新等各項優惠政策下,“十三五”期間,共有501家(次)企業享受了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和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共優惠稅額3.32億元。2018年以來,全市兌現各類創新創業獎補資金7000多萬元。
重視人才
活化創新驅動源泉
今年1月,在我市首批“眉州本土菁才”“眉山優秀高層次人才”授證發卡儀式暨專家人才座談會上,100名“眉山優秀高層次人才”拿到了“眉山優才卡”。持卡人憑借該卡可享受醫療保健、工商稅務、法律金融等14項貼心服務。
今年,我市遞進實施了第二批眉州本土菁才培育行動,培育對象名額向基層一線傾斜,遴選了名匠、名廚、田園名星、文藝名家等8類培育對象508名,計劃2021年初,以市政府名義命名第二批“眉州本土菁才”。
“人才是最重要的創新源,是創新驅動的重要主體。唯有加快人才隊伍建設,才能通過強化招才引智,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市人才辦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圍繞省委加快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緊扣市委建設成都都市圈副中心總體目標,全市以“眉山優才工程”為統攬,系統推進政策優才、項目優才、服務優才,為做強“一市一地一區一城”戰略支撐匯聚人才力量。
在政策優才方面,開展“眉山優才工程”實施情況“回頭看”,系統修訂完善分類認定、科研激勵、安居保障等人才政策。出臺眉山市特聘人才支持辦法,符合條件的重大項目(企業)特聘人才最高可獲得50萬元獎補。建立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聯系服務重點企業(項目)人才工作制度,為全市57個重大項目、50戶重點企業解決引才育才難題……
在項目優才方面,堅持以重大項目為抓手,推動人才發展與產業發展相融共促、互促互進。實施高層次人才項目基金支持計劃,設立2.5億元高層次人才項目基金,從7個入選項目中,優選出博士魏剛領辦的智慧農業項目,一次性投放2000萬元基金支持。實施人才洼地建設工程,圍繞“3135”現代產業集群,持續推進光電顯示、生物醫藥、竹產業等六個人才洼地建設,建成中國竹產業高質量發展聯盟等7個人才平臺載體,為“產業鏈”匹配“人才鏈”。實施“眉州本土菁才”培育行動,遴選培養第二批眉州名匠、名廚、名醫、田園名星等8類本土菁才508名;建立“眉州本土菁才”作用發揮“五個一”機制,支持首批本土菁才建立名家工作室42個,領辦或參與產業項目27個。
在服務優才方面,全市落實黨委聯系服務專家人才制度,深入開展了“弘揚愛國奮斗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等“八個一”活動,強化人才政治引領。建成了“才匯東坡”線上服務平臺、常態化舉辦“才匯東坡高校行”活動,通過“一站式”服務,提升高層次人才中心服務功能。全市還繼續實施“眉州本土菁才”培育行動,突出“領頭雁”示范,開展人才宣傳激勵。
我市還與北京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四川大學、重慶大學、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國內外知名學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北外附屬東坡外國語學校建成招生,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眉山醫院建成開診……以開放合作為紐帶,形成人才“協同發展”蓬勃態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