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20-12-04 13:45:36
責任編輯:趙娜娜
綿陽市區環境優美,綠意盎然。
眉山網記者 姚永亮 辛凱 李成 鄭順
從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版圖上俯瞰,以成都、重慶為“雙核”,猶如兩個互相帶動的巨大車輪,滾動出一個圈,綿陽、眉山均在圈中。
綿陽作為中國唯一科技城、成渝地區第三大經濟體、四川區域性中心城市的排頭兵,綿陽面對大好發展機遇,突出“三個關鍵詞”——系統謀劃、結對聯手、干在實處,努力在深度參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展現更大作為、貢獻更大力量。
高質量發展的綿陽能夠給眉山帶來哪些啟示?近日,眉山日報社學習考察組赴綿陽市進行了探訪。
關鍵詞 系統 謀劃
“四個發展定位”“四個主攻方向”“八大行動”——看綿陽如何深度參與
站在新起點,立足新機遇,綿陽如何系統謀劃?今年7月,綿陽市委七屆九次全會給出了答案:深度參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并作出了“四個發展定位”“四個主攻方向”“八大行動”的系統謀劃。
“四個發展定位”是綿陽深度參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奮斗目標——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科技城、建設國家重要國防科研生產基地、建設西部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建設成渝地區副中心城市。
“四個主攻方向”是綿陽深度參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著力重點——優先發展先進制造業、著力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持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建設I型大城市。
“八大行動”是綿陽深度參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實施路徑——實施現代產業體系構建行動、實施協同創新能力提升行動、實施交通基礎設施暢通行動、實施國土空間布局優化行動、實施城市發展能級躍升行動、實施生態環境保護協同行動、實施體制機制創新深化行動、實施公共服務共建共享行動。
綿陽市四通八達的交通樞紐。
“與此同時,綿陽還就凝聚深度參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強大合力提出了具體要求,包括加強組織領導、健全推進機制、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強化人才支撐、調動各方積極參與,旨在重點解決推進力量問題,并逐一抓好落實。”綿陽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200多公里外的眉山,早在成綿樂城際鐵路開通之際,便與綿陽拉近了時空距離。面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成都都市圈“雙圈”建設機遇,我市提出了堅定貫徹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戰略部署,加快建設成都都市圈副中心。
具體而言,即是推動全域同城,優化空間布局,實施“中強、北上、東進、西優、南聯”空間發展戰略,重塑全域經濟地理,優化區域功能分工,推動市域一體發展,提升城市布局的整體性、協調性和持續性。聚焦重點領域,精準發力突破,圍繞做強“一市一地一區一城”戰略支撐,始終把完善城市綜合功能作為核心環節來抓,全面增強集聚要素、配置資源、發展經濟、提供服務的城市功能,加快崛起成為成都都市圈副中心。
“一市”:聚力建設開放發展示范市,堅持以高水平開放引領高質量發展,圍繞全省“5+1”現代產業體系,緊扣全市“3135”工業集群、“443”現代服務業、“583”都市現代綠色農業,建設高質量產業體系、高層次合作平臺、高水平營商環境,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的速度、廣度、深度,打造全方位深層次開放新格局。
“一地”:聚力建設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地,堅持以科技創新驅動產業轉型升級,強化高端帶動,促進區域聯動,深化政企互動,引導全球高端資源成鏈集聚,培育壯大高新技術產業集群。
四川龍華光電薄膜股份有限公司光學膜拉伸車間,工作人員在各自崗位忙碌。
“一區”:聚力建設現代服務業發展示范區,堅持國際化、高端化、品牌化方向,加快高成長都市消費服務業、高效率都市生產服務業、高品質都市生活服務業發展,布局建成一批重大現代服務業項目,構建“443”現代服務業體系。
“一城”:聚力建設高品質生活宜居城,全面踐行新發展理念,堅持生態為底、文化為魂、產業為基、人民為本,突出人文與自然、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相結合,制定建設高品質生活宜居城實施意見,打造獨具特色的“文化城、公園城、活力城”。
結合優勢,精準定位,鎖定目標,逐一推進……綿陽、眉山在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步伐強勁、步步為營、走向深入。
關鍵詞 結對聯手
“綿碚CP”攜手開展十大行動——看綿陽如何把“圈”拉得更緊
作為中國唯一科技城和我國重要的國防軍工和科研生產基地,綿陽科技資源特別是戰略科技資源富集。擁有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等國家級科研院所18家,西南科技大學等高等院校15所,國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174家。
厚重的“家底”,為綿陽深度參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提供了底氣。
“進城入圈”如何把“圈”拉得更緊?4月29日,綿陽與重慶市北碚區“綿碚CP”正式官宣后,雙方互動頻繁。“短時間能取得那么多共識,印證了雙方溝通的務實和高效。”綿陽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兩地簽署了《三年行動計劃》,將攜手開展十大行動。
面對國家戰略機遇,綿陽作為其中的“關鍵子”,如何發力?當前,綿陽市對標“一極兩中心兩地”定位,確立了“建設成渝地區副中心城市”的奮斗目標,以及“四個主攻方向”和“八大行動”,初步形成了其深度參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頂層設計和系統謀劃。
綿陽光聯科技生產現場。
方向之下,更多的綿陽之謀已經展開。
今年年初,中央提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消息,在國家兩用技術交易中心運營方負責人、綿陽科技城工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丁愛華心里激起了“火花”,更讓他為交易中心發展定下了“小目標”。
5月13日,綿碚科技部門簽署協同創新合作協議,丁愛華的愿望變成了現實。“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的簽署,標志著兩用技術交易中心正式進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第一個分中心將在不久后落戶重慶北碚區。”丁愛華表示。
找準融入“切口”,不到40天,綿陽市“攬”回了30余份合作協議。急切的步伐背后,是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和坐不住的責任感,其在交通建設、科技創新、產業協同、人才交流、文旅融合等多個領域,都找到了深度參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切入點。
與此同時,更多的“合”,正在加大綿陽與這個“圈”的合作力度。
與國家兩用技術交易中心一樓之隔的四川大型科學儀器共享平臺,也踏上了進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征程。該平臺運營負責人陳俊崗表示,將通過設立服務中心,為重慶的科技企業開展體系化的金融創新服務。
“尋對子”“謀合作”是綿陽深度參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具體行動之一。像“綿碚CP”這樣的謀劃、探索,正把綿陽與這個“圈”拉得更緊。綿陽必將在唱好“雙城記”、建好“經濟圈”的洪流中爭當先鋒、擔當重任,搶抓發展新機遇,加速逐夢新征程。
關鍵詞 干在實處
苦練“內功”當好“圈內人”——看綿陽如何抓產業項目
省委提出以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中國(綿陽)科技城為主要承載區,以“一城多園”模式與重慶共建中國西部科學城,打造成渝綿“創新金三角”。綿陽如何搶抓機遇、順勢而為,在實干中展現中國科技城的擔當與作為?
中國(綿陽)科技城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
重慶川儀微電路有限責任公司、重慶工業大數據創新中心有限公司、長虹集團、九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今年5月綿陽企業與重慶企業舉行的“相親會”上,參與企業數量之多,以至于名單用了3張A4紙。
立足自身優勢,找準切入點發力。綿陽市精準施策、多點發力,通過找準綿陽工業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分工定位和總體目標,大力發展六大重點產業,加快發展六大創新產業,加速構建“6+6”先進制造產業體系,加快建設11個先進制造產業功能區,培育壯大先進制造業企業群體,打造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強引擎。
無獨有偶,有了頂層設計的強力推動,綿陽的各大平臺也在以此為心,繪出了一個又一個大大小小的“同心圓”。
連日來,四川大型科學儀器共享平臺運營負責人陳俊崗忙個不停:翻閱重慶科技企業相關情況,思考如何精準對接服務。忙碌的開端來自于他帶著兩條“全國經驗”,正式踏上了進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征程。
四川大型科學儀器共享平臺。
“大型科學儀器共享平臺自2017年1月成立以來,以需求為導向,以共享為核心,促進跨區域的協同創新。”陳俊崗表示,綿陽深度參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對他們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事之成敗,重在“天時、地利、人和”。于綿陽而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可謂是最大的“天時”。在“地利”層面,綿陽處在連接“絲綢之路經濟帶”與“長江經濟帶”的通道上,占得深度參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先機。在“人和”層面,川渝地緣相鄰、人緣相親,綿陽與重慶交流往來密切。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綿陽建設成渝地區副中心城市正當其時、未來可期。
(本版圖片由綿陽日報社提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