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日報
更新時間:2020-10-26 09:09:31
責任編輯:熊莉
10月23日,在位于東坡區復興鎮(原金花鄉金花村)的東坡區失能特困人員集中供養點,醫生和護士準時開始“查房”,為老人們測量血壓、體溫和脈搏。這是我市探索“失能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的機構之一。在眉山,像這樣的農村養老服務中心,全市已建起71個,此外還有156個分中心、302個服務點、9個已投入運營的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以及28個其他養老服務設施……
我市現有60歲以上老人約77.42萬人,老齡化率為22.4%,其中,農村老人占比達到七成以上。“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依”是廣大老人共同的心愿。
關注民生,回應關切。一直以來,我市不斷積極探索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模式,著力促進養老服務發展、提高養老服務質量。2019年,我市在全國大城市養老服務工作會議暨全國養老服務推進視頻會議上就農村養老“四個三”機制作經驗交流。作為全國第四批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市,今年,我市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工作驗收結果為優秀,并成為優中選優的十個城市之一,獲得民政部、財政部獎勵。
□本網記者 李幸
夯實保障 提升養老服務體系
一直以來,我市高度重視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工作,以《眉山市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實施方案》作為指導性文件,提出“加強城市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推進居家和社區適老化改造”等12項具體任務,致力于實現兜底保障與普惠養老相融合、城鄉養老相融合、機構社區居家養老相融合及醫養相融合“四個融合”。
全市還配套出臺了《關于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實施意見》《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管理工作的通知》等多個專項政策,確保改革試點工作高效推進。
截至今年7月,全市財政投入近6千萬元開展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在黨政引領、部門聯動、區縣統籌下,全市形成了推動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合力。
彭山區謝家街道吳堰村毛河院子便是合力推動養老體系建設成功的詮釋之一。毛河院子前身是一個販賣家禽家畜的屠宰場,2019年3月,屠宰場因對毛河造成污染而關閉。土地閑置后,當地按照“以舊修舊”的原則,整合文化、民政、農業等方面的資源,將其改造成助推鄉村振興的文化大院。如今,它既是吳堰村養老服務分中心,也是集文體活動、文明實踐、日間照料等為一體的鄉村集聚點。
用好抓手 構建養老服務格局
綠樹周垂,紅花環護,臨天的屋檐飛翹……來到眉山市第二社會福利院·眉山市中醫醫院龔村養護中心,古色古香的環境和中醫藥氤氳的香氣讓人舒緩愜意。“生活很舒服,生病了也有專業醫護人員照顧。”住了兩年多,老人張宗儒很滿意這里的生活。
2017年10月,該中心正式營業,由眉山市第二社會福利院委托眉山市中醫醫院運營,院內設置的老年病科被評為市級重點專科,并掛靠市老年病質量控制中心。“我們在打造一流的環境和一流的設施基礎上,通過一流化的管理,從衣、食、住、行、樂五個方面,為老人提供高品質的生活服務保障。”該中心主任謝曉龍說。
今年,我市對醫療康養服務進行了更加深入的謀劃。全市不僅將“大力發展醫療康養服務”納入眉山市“443”現代服務業體系;市衛健委、市民政、市財政3部門還聯合印發《眉山市醫養結合服務試點實施方案》,在全市12個鄉鎮深入開展醫養結合試點。
醫養結合只是眉山市在改革試點中的抓手之一。為充分調動市場參與,優化資源配置,我市抓住特困老人這一關鍵少數,建立了特困老年人基本服務制度;市民政部門與企業合作,建成眉山市“安心”智慧養老服務平臺,為老人提供個性化服務;全市還通過養老人才隊伍建設、制定養老服務標準、做好養老基礎設施建設等工作,建立起齊抓共管、措施有效、全社會參與的養老服務新格局。
創新服務 形成養老服務經驗
不久前,洪雅縣中保鎮宋安村的互助養老服務小分隊來到村里空巢老人李素華家中。“我們來幫李大娘送些米面油。”互助養老服務隊成員萬月剛說。
近年來,中保鎮推行“愛心儲蓄 鄰里守望”積分制互助養老服務,按照“年輕的照顧年長,身體好的照顧身體弱”原則,動員村級后備干部、黨員骨干及有一技之長的鄉村醫生、農村工匠、理發師等人員組建服務隊,全面覆蓋80歲以上無自理能力的高齡老人、空巢老人、殘疾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等群體。服務隊隊員提供服務可進行積分,積分可兌換相同時間工作量的養老服務,或在慈善超市兌換實物。
“愛心儲蓄讓志愿服務更有價值,人人都會老去,付出服務最終會反哺到自己身上。”洪雅縣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如今,我市已創新“參與積分”“貢獻積分”“互助積分”三種積分模式,并將“基層治理”“鄉村振興”“文化振興”等工作融合到養老服務工作中,有效調動老年人積極性,鼓勵老年人開展力所能及的工作,做到了對特殊困難老年人的關愛,也讓老年人實現老有所為,充分發揮余熱。
除了積分模式,我市在醫養融合、互助養老、服務供給、人才培育等方面也都取得了一定突破,不斷創新“眉山經驗”。在人才培育方面,建立了“3個1”養老人才培育新模式;在養老服務上,初步建成以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為基礎,各類社區養老服務站點為補充的城市社區“1+N”養老服務供給模式……這些“眉山經驗”不斷發展完善,為推動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提升貢獻了力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