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20-08-14 10:15:50
責任編輯:熊莉
——我市全力以赴降低災情損失,促進農業生產穩定發展
連日來,我市遭受強降雨天氣,部分地方遭受洪澇災害,對農業生產造成不同程度影響,也給全年農業增產增收帶來了嚴峻挑戰。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市委關于防汛減災工作的有關精神,最大限度減輕災害損失,我市相關部門靠前指揮,與全市農戶一起奮戰在一線,確保完成全年農業生產目標任務。
□眉山日報記者 王允浩 古良駒 劉寅 文/圖
晚熟柑桔園受災。
積極投入救災一線 全力降低災情損失
“受8月11日強降雨影響,醴泉河和通濟堰水位上漲,河水流進園內地勢低洼的1號地,部分晚熟柑桔樹被強風刮倒、被積水淹沒。”8月12日,在東坡區萬畝優質晚熟柑桔標準園內,業主曾焰介紹,共計700畝晚熟柑桔受到洪澇影響,其中300畝晚熟柑桔情況嚴重,許多晚熟柑桔樹被積水淹沒超過12小時。
8月11日至12日全市連續強降雨,造成東坡區部分果園、農田被淹,山體滑坡致多條道路通行中斷……面對突發的災情險情,全區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志愿者緊急行動,積極投入防汛搶險救災一線,全力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截至12日,東坡區共有8160畝各類農作物受到不同程度損壞,其中三蘇鎮受災2745畝。“剛經歷旱情,又遭遇洪澇,全鎮種植戶在壓力面前表現出堅強毅力,正在努力開展生產自救。我們也在第一時間派出專人逐村逐戶進行統計,積極引導廣大農戶把損失降到最低。”昨(13)日上午,三蘇鎮相關負責人介紹。
東坡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分析,今年全區糧食生產面臨諸多風險隱患,其中,受異常氣候影響較大,4月以來遭遇持續高溫天氣,對旱地早春大豆、玉米造成嚴重影響,8月又遭遇連續強降雨,多地發生洪澇災害,造成農作物減產。
水稻倒伏。
汛情發生后,還未完成收割的雜交制種大戶牽動著該區種業科教站站長徐杰的心。8月12日至13日連續兩天,徐杰和站里的工作人員深入復興鎮、松江鎮雜交制種大戶的田間地頭,仔細查看受損情況,為他們出主意、想辦法。“我們一直和區氣象部門保持溝通,經確認,過兩天還有強降雨,必須搶抓有利天氣進行搶收。與此同時,積極協調保險公司對受災情況進行現場受理。”徐杰說,截至目前,全區雜交制種大戶僅剩3戶沒有收割完成,必須趕在8月16日之前全部搶收完畢。
為有效應對暴雨洪澇災害,把各地農作物損失降到最低,該區農業農村局在技術指導上下足功夫,11日當天便迅速整理技術資料并發布相關方案,各股室根據自身職能特性派出多名農技員、果技員緊急奔赴受災鎮村。
“重點是三蘇、萬勝、秦家等地,農技員、果技員將盡全力做好技術指導,保障廣大種植戶的利益。”該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針對災后柑桔管理,該局還專門制發了完善排水系統、清理樹冠、噴殺菌劑、修剪枝梢、松土透氣、澇害后施肥6個生產技術指導意見,增強了全區廣大種植戶打贏防汛減災戰的信心。“暴雨過后,市、區相關領導都來現場查看,給了我安慰和信心。”曾焰表示,趁著水位退去,立馬組織人員按照指導意見開展生產自救,包括抽水、打藥、松土、施肥等。
一個支部就是一個堡壘。目前,東坡區抗洪搶險救災工作仍在井然有序進行。鎮村組三級聯動,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發動廣大干部群眾積極投身到防汛搶險和生產自救一線,著力將各項風險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查看災情,為農作物受災理賠作前期準備。
科學制定減災方案 有序恢復農業生產
昨(13)日,經歷一天兩夜強降雨后,天空放晴,溫度回升。在青神縣青竹街道,記者看到,干部群眾正在清淤、暢通道路,并在轄區內排查農作物受災情況,制定具體方案措施,有序恢復農業生產。
8月11日至12日,青神縣遭受近年來最大的強降雨。該縣各受災鄉鎮(街道)立即行動,多措并舉,加強災后農作物的生產和管理,把災害損失降到最低。
成立救災工作組。該縣農業農村局成立災后農業生產指導工作組,并組成7個工作小組,分片負責,深入基層開展技術指導。各鄉鎮(街道)成立災后農業生產工作組,制定各鄉鎮(街道)防汛減災奪豐收的工作措施。
加強清溝排漬。退水后,青神縣各地組織人力及時修復被洪水損壞的田間排灌溝渠,清理溝渠中的雜物和泥沙,疏浚溝渠,降低水位,被淹的田塊應及時開缺,排除田間漬水,促進農作物及早恢復生機。
加強災后管理,促進農作物恢復。目前,當地群眾正在對淹水時間較短的蔬菜、瓜類、花生等作物,及時將植株扶正,利用噴霧器用水沖洗葉片上的泥沙,以減少植株壓傷和苗葉腐爛。“前期用0.2%的磷酸二氫鉀+2%尿素液,或者葉旺、稀土等葉面肥噴施葉面,后期追施基肥;適時中耕,疏松土壤,增加土壤透氣性,促進作物根系的恢復。”該縣農業農村局專家介紹。
加強災后管理,加強病蟲害防治。汛情后農作物容易發生病蟲害,需要重點加強對炭疽病的防治。針對這一點,果樹專家建議廣大果農:果樹苗選用0.5%等量式波爾多液,或77%氫氧化銅可濕性粉劑400-600倍液,或53.8%可殺得2000干懸浮劑1000-1200倍液防治;其他作物可選用25%咪鮮胺乳油500-1000倍液、或50%多菌靈500-1000倍液等防治。
加強改種補種,抓好晚秋生產。今年晚秋生產以秋菜為重點,該縣規劃發展秋菜3萬畝(其中榨菜2.5萬畝)、秋大豆3000畝、秋馬鈴薯1萬畝。各鄉鎮正根據規劃落實好秋馬鈴薯種子、蔬菜種子等晚秋生產所需的種子種苗。晚秋農作物種類多、生產周期短、技術性強,各受災鄉鎮(街道)將加強晚秋作物技術培訓,把新技術落實到田間地頭,在提高單產上下功夫,并重點推廣秋馬鈴薯高產種植技術。
廣大群眾開展生產自救。
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奮力奪取全年豐收
汛情來襲時,糧食生產安全總是最受關注的熱點話題。當前,我市水稻即將全面進入收割階段。記者走訪了解到,相關部門正全面摸排受災情況,積極制定相應對策,確保今年農業生產目標任務圓滿完成。
“彭山地區水稻成熟相對較早,大部分農戶已經開始進行收割工作。總體來看,此次汛情對彭山水稻收成影響不大。”彭山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了解,彭山水稻受災面積在數百畝左右,僅少部分稻田被淹。“截至昨(13)日,被淹稻田積水已全部退去,農戶們正積極組織搶收。因為收割工作開展較早,今年彭山水稻可以確定不會減產。”該負責人表示。
據仁壽縣農業農村局對該縣6個受災鄉鎮的統計結果顯示,截至目前,仁壽縣農作物受災面積為2805畝,其中水稻受災面積960畝。汛情發生后,該縣農技專家會同保險公司工作人員迅速奔赴一線查看災情,指導救災的同時,也為受災農作物做好理賠準備。“縣內多數農戶都有相應的農業保險,我們會根據實際受災情況,及時協調保險公司開展理賠。”該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稻田積水已全部退去,我們計劃于本月下旬全面開展水稻收割工作。”
據洪雅縣農業農村局統計,截至目前,洪雅縣約有上千畝稻田發生倒伏,當地農技專家正積極指導農戶對倒伏水稻進行扎捆、扶正,并充分準備開展水稻收割工作。“洪雅縣水稻收割工作通常在8月下旬開展,今年我們會視情況提前收割,以避免可能還會出現的汛情對稻田產生二次影響。”該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丹棱縣農業農村局對該縣5個受災鄉鎮統計結果顯示,截至目前,丹棱縣糧食作物受災面積為2011畝,其中成災面積537畝,絕收面積30畝。為妥善應對災情,該縣下發了《關于做好應對暴雨洪澇災害農業生產管理工作的緊急通知》《應對暴雨洪澇災害糧食作物生產管理措施》等,并迅速組織人員力量,做好農業生產管理技術指導,最大程度降低農業受災損失。
此外,為保障汛期農業生產安全,我市農業農村局第一時間下發《關于切實做好當前農業防汛減災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各相關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科學制定具體的防災減災方案,把減災技術措施落實到田,切實增強農民群眾防汛減災的信心和積極性,營造抗災奪豐收的良好氛圍。
《通知》要求,針對受災稻田,要加強理溝排水,避免作物長時間受澇;對因災倒伏、受災相對較輕的水稻采取除渣、扶正、適時收割的措施,最大程度降低損失;針對雨后田間溫濕環境易造成病蟲害的現象,要及時抓住降雨間隙進行有效防治;對因災絕收的田土,要發動群眾搶時改種秋大豆、秋紅薯、秋馬鈴薯及蔬菜等作物,把晚秋生產作為彌補災害損失,實現防汛減災奪豐收的一項重要措施來抓,確保完成全年增產增收目標任務。
據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汛情期間,全市發改系統嚴格值班值守制度,及時疏通糧庫排水渠道,全力保障糧庫安全。“目前全市糧庫沒有出現積水漫溢的情況,僅個別糧庫圍墻垮塌,并未造成人員傷亡,庫內儲糧也未受影響。總體來看,全市整體儲糧非常安全。”該負責人表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