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20-07-24 13:47:06
責任編輯:陳敏
改造后的八十號小區。
八十號小區的公共健身設施。
改造后的工務段小區。
眉山網記者 林茂春 文/圖
老舊小區普遍存在管理缺失、設施老化等頑疾,改造老舊小區是民心所向,也是城市更新改造的客觀需要。如何讓改造后的老舊小區不光要“好看”、更要“好住”?近年來,彭山區將老舊小區改造作為一項民生工程來抓,通過補齊功能短板、完善公共服務設施、提升文化內涵等方式,以“一院一策、因地制宜”為抓手,實施老舊小區改造,繼而推動城市的更新改造,讓城市更美好、更宜居。
建于1989年的八十號小區,是彭山最早的一批商品房。最近,因為經歷了徹頭徹尾的改造,八十號小區又火了。
“作為小區的老業主,特別感謝區委區政府對我們小區進行改造,讓我們生活環境得到了大改善,很多人都以為我們這里是個新小區,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從房屋出租變成自住,出租的價格也比以前更高了。”近日,走進位于彭山區鳳鳴街道城東社區上岷江路28號(原80號)的八十號小區,談及小區改造后的變化,從小區建好便居住在這里的居民李志明樂呵呵地說。
據了解,八十號小區占地面積5畝,共有6棟樓,150戶住戶。改造前,小區內的路是泥巴路,車棚破損、樹木雜亂,老鼠四處亂竄,不少居民在院壩養雞,院壩內到處是雞糞,臭氣熏天,下水道經常堵塞,雨水季節容易形成內澇,沒有門衛,經常出現車輛被盜等事件……居民生活苦不堪言。
2017年,彭山區響應居民訴求,在全市率先啟動老舊小區集中整治工作。當年6月,八十號小區被納入彭山第一批重點改造小區,有序規劃了停車位、停車棚,修整了外墻、防護欄、雨棚、道路,增添了綠化,增設了門禁監控,優化了下水道,更換了電線水管,增設了公共健身設備和休閑亭,還成立了志愿服務隊,每星期大家一起打掃衛生、維護小區……小區面貌煥然一新,居民幸福感顯著提升。
2018年1月,小區成立了業主委員會;2月1日,聘請了兩名門衛進行安全、環境衛生管理等,并制定了小區清潔衛生管理制度,由業主委員會對小區居民衛生進行檢查考評;成立了由樓棟長和居民代表組成的居民自治組織;今年4月,包括八十號小區在內的幾個小區還成立了片區黨支部,形成長效管理機制。“黨支部引領+業主委員會執行+居民自治組織監督,現在小區既有了良好的生活環境,還有了和諧的生活氛圍,大家住得安心、舒心、放心。”八十號片區黨支部書記達興福說。
與此同時,另一邊,建于90年代的工務段小區也于今年7月23日改造完成。據了解,該小區一直居住著成都鐵路局彭山站的廣大職工,由于雨污管網配套不完善,往年汛期小區內總會發生內澇,最深處能到成年人膝蓋處。且小區無門禁、監控,停車混亂,一條土路一遇下雨天就一片泥濘,生活環境差。
自今年3月底啟動改造以來,小區路面進行了黑化,鋪設了管網,進行雨污分流。同時,還新建了停車棚、涼亭、活動室,增設了門禁、監控,并對綠化進行了修整。此外,小區還結合自身特點進行了文化打造,一幅幅以鐵路和鐵路職工為主題的墻畫,體現鐵路職工情懷,受到了小區居民的廣泛認可。
“小區里面鋪設了管網,硬化了道路,環境越來越好了,還有與我們息息相關的文化元素,巴適。”工務段小區居民符清浦高興地說道。
據了解,彭山堅持從群眾角度出發,結合小區實際問題,持續推進老舊小區改造,提高小區精細化管理水平,讓老舊小區環境更優美、生活更便捷、管理更規范,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顯著提升,為我市建設全國文明城市添磚加瓦。截至目前,該區已開工的小區51個,占任務數的68%,已完工的小區39個,占任務數的52%。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