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20-06-22 15:54:27
責任編輯:毛馨怡
“六一”是小朋友們的節日。每到這一天,許多小朋友都會在父母和親人的陪同下盡情地度過歡樂的一天;還有一部分小朋友,如留守孩子、福利院孩子等特殊群體,雖然缺少父母、家人的陪伴,卻也會有社會大家庭的關心、愛護,他們的節日,過得一樣豐富多彩。
在陪伴中感受溫暖相隨
眉山網報記者 孟飛 文/圖
劉彤正在炒菜。
“彤彤,楊阿姨來看你了!”5月30日上午,東坡區復興鎮的“童伴媽媽”楊蕎因按工作計劃,來到了該鎮群英村留守兒童、13歲的劉彤(化名)家。此時正打掃衛生的劉彤立即放下手中的掃把,將楊蕎因迎進去。
當時,偶爾回家的劉彤爸爸剛好在家。楊蕎因坐下后和劉彤閑聊起來,“羽彤今天穿的衣服好漂亮啊!……這周的作業做了沒有呀?”“還沒做。”劉彤說完,立即跑到樓上臥室,將作業拿下來做起來。
楊蕎因坐在旁邊輔導。劉彤做完作業,臨近中午,不想見爸爸獨自在廚房忙,劉彤自告奮勇地說要親自炒菜展示一番。楊蕎因鼓勵道,“要得,那楊阿姨給你燒火。”隨后,楊蕎因坐在灶臺前燒火添柴,而劉彤則熟練地倒油、放菜、揮鏟、加鹽……一盤熱氣騰騰的炒菜很快出鍋。
據了解,劉彤生活在單親家庭,父親為養家長期在外務工,爺爺奶奶歲數大了,不能很好地照顧她。劉彤缺少玩伴,性格內向。2016年,復興鎮被選為全省“童伴媽媽”的試點鄉鎮,劉彤成為重點關注對象,由“童伴媽媽”楊蕎因負責照顧。
楊蕎因時刻關注著劉彤的學習和生活,經常與老師溝通,每天輔導劉彤做作業;每周到劉彤家中陪伴和聊天,關注其心理變化,及時進行心理疏導。
“經過近4年的陪伴,劉彤的變化可大了。”看著變得開朗活潑的劉彤,楊蕎因打心里高興,“劉彤現在的成績排在全班前幾名,也學會做飯、照顧爺爺奶奶了。希望她好好學習、開心長大。”
劉彤的故事是東坡區開展“童伴計劃”工作的縮影。2016年底,東坡區納入四川省“童伴計劃”項目第二批試點區縣,至今已落實項目點位8個。2020年,“童伴計劃”項目還將不斷深入,計劃新建多悅鎮海珠村、秦家鎮彌陀村、萬勝鎮艾光村、永壽鎮雙橋村等5個點位。
在關愛中看到生活的陽光
眉山網記者 張丹梅 文/圖
丹棱縣未成年人保護中心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關心關愛兒童心理健康。
5月29日,在丹棱縣未成年人保護中心慶“六一”主題活動現場,11歲的王霞(化名)和其他20余名小孩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心地玩著“你比我猜”游戲。沉浸在游戲中的王霞天真又可愛。此刻,她的內心顯然是快樂、沒有心理負擔的。
就在3個多月前,王霞突然情緒低落,喜歡聽恐怖的音樂,晚上一個人的時候會用美工刀在手上劃口子,也不愿意與小伙伴、同學交流。
“5月初,我們接到王霞媽媽打來的求助電話,稱自己女兒心理出現障礙,需要幫助。”未保中心負責人介紹,接到求助電話后,中心首先對事件進行了核實和進一步了解,隨后民政、衛健部門聯動,并通過社工機構聯系心理老師對王霞進行針對性的心理輔導。“心理老師每隔兩至三天會打電話關心王霞的近況,幫助她打開心扉,分享學習生活的點滴,培養王霞與人交流、相處的能力。”
“孩子心理出現障礙,責任大多在于父母。”未保中心負責人介紹,在開展心理輔導的同時,他們也積極引導王霞的父母關心肯定孩子,并通過言傳身教帶動王霞學會幫助他人,友好與人相處。期間,他們還鼓勵王霞參加一些志愿活動,激發其愛心和善心,溫暖需要幫助的小朋友。“前兩天,王霞媽媽打電話稱女兒性格開朗多了,會主動和他們交流,也愿意和小伙伴、同學一起玩耍,他們感到很欣慰。”
據未保中心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兒童心理疾病多發,主要表現為社交障礙、厭學、自閉、自卑、缺乏安全感等多種類型的心理疾病,因此中心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做好兒童心理疾病預防。
丹棱縣50個村(社區)都建有“兒童之家”。“依托‘兒童之家’,我們打造了‘兒童陪伴周末成長課堂’,為兒童融入社會搭建平臺,預計今年實現50個村(社區)全域覆蓋。”未保中心負責人介紹,他們還舉辦了“社區家長學校課堂”,幫助家長提升監護能力和素質,并聯合學校開展“課外素質提升課堂”,不斷提升兒童綜合素質和社會預防意識。
“今年,我們還將通過建立丹棱縣兒童關愛保護保障聯席會議成員單位聯絡員制度、學校社工制度、村(社區)兒童關愛保護第一責任聯絡制度,全方位、無死角,真正做到兒童心理疾病早發現、早報告、早介入、早幫扶。”未保中心負責人表示。
在呵護中聽見世界的聲音
眉山網記者 余毅 文/圖
鑫鑫正在上語訓課。
色彩繽紛的卡通圖案、五顏六色的訓練儀器、生動有趣的康復游戲……眉山市殘疾人康復中心兒童康復部,每一處都洋溢著童真、溫馨的氣息。
“K……”“K……”5月29日下午,語訓班里,語訓教師一遍又一遍地教鑫鑫(化名)發音。隨著鑫鑫發出的“K”聲越來越清晰,老師露出會心的笑容。
“來,鑫鑫,這是阿姨,叫阿姨好!”
跟著老師的教導,8歲的鑫鑫吐出“阿姨”這兩個字,清澈的大眼睛望著記者,非常可愛。
鑫鑫先天性聽力殘疾,左耳聽力損失80分貝,右耳聽力損失65分貝。也就是說,在不佩戴助聽器的情況下類似汽車喇叭或是鞭炮燃放這樣的聲音她才能聽到。在助聽器的輔助和語言康復訓練下,鑫鑫聽得更清楚了,開始在正常的小學就讀。
“一開始我們說什么她都聽不到,她說什么我們也聽不懂,后來慢慢康復看到希望。”鑫鑫外公說,受益于政府精準康復相關救助項目,鑫鑫免費驗配了助聽器,并進入康復中心進行康復訓練。
鑫鑫的寂靜世界因為佩戴了助聽器,漸漸有了大千世界的聲音。但為了能像同齡孩子那樣流利地講話,她還要花時間康復。“國家撥款康復培訓時間是一年,加上本地殘聯幫扶,一般可以進行三年時間的免費康復訓練。通過三年時間,孩子可以訓練到基本社交沒問題。”康復中心兒童康復部項目組長賀倩介紹,所有在康復中心康復畢業離園的孩子,年滿18周歲前,中心每年都會對他們進行定期回訪。
康復訓練結束后,鑫鑫在一旁玩起了拼圖。
“你拼的是什么呢?”
聽到記者的問題,鑫鑫高興地說,她拼的是向日葵。鑫鑫說向日葵看起來像太陽,很陽光,自己也想做一個陽光的女孩子。說著,她臉上又露出了甜甜的笑容。
“每個孩子都是天使,我們應該盡力讓他們享受愛和陽光。”賀倩說,市殘聯每年會為符合條件的聽力殘疾兒童,免費提供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助聽器適配、聽力語言康復訓練等服務,希望聽障孩子走出“無聲世界”,像正常孩子一樣幸福生活、健康成長。除此之外,貧困白內障患者、貧困家庭腦癱兒童等群體的幫扶工作都在穩步推進著。社會各界愛心人士也會來到康復中心,關心、關愛這些孩子。希望通過全社會的呵護,讓孩子們感受到在康復的過程中,他們不是一個人在奔跑,而是有那么多人在一直支持他們,給予他們動力、鼓勵和掌聲,奔向幸福的明天。
在“大家庭”中幸福成長
眉山網記者 梁昊
悠悠(左)和小伙伴在一起(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今年8歲的悠悠(化名)有些特別。2年前,失去媽媽的悠悠又一次失去至親爸爸,和姐姐巧巧(化名)相依為命。那時的巧巧還在鎮上上初中。每天早上,巧巧都會早起給妹妹做早飯,等妹妹吃完上學后,再匆匆趕去上學。下午放學后,巧巧徒步幾公里回到家里,又趕著給妹妹做晚飯。日常生活中,巧巧還要為妹妹洗頭、洗澡、洗衣服、輔導功課。
當地民政部門了解到姐妹倆的處境后及時進行了幫扶救助,悠悠姐妹被送到了眉山市兒童福利院。在這里,姐妹倆有了一個新家。福利院的50多個未成年人以大家庭的形式居住在一起,悠悠姐妹和一對雙胞胎姐妹四人,組成了1號家庭。悠悠是1號家庭里最小的孩子,和姐姐巧巧分別住在一張高低床的上下鋪。
“在這里,我和姐姐又一次感受到了家的溫暖。我們這個大家庭里的每一個人都相親相愛、不分彼此。家里不僅有兄弟姐妹,還有充滿愛心的‘媽媽’。”悠悠所說的“媽媽”,指的是福利院里的護理員和工作人員。這里每個家庭里,都由兩名護理員“媽媽”24小時輪換照顧孩子們的生活起居,每天點對點接送孩子們上學、放學。
如今,悠悠在城區一小學讀二年級,學習成績不錯,也結交了很多小伙伴,每天生活充實。來到福利院后,悠悠不僅能像普通孩子一樣去學校上學,回到家后,還有美術、舞蹈、竹編等藝術老師來給大家上課,進行興趣培養。在所有科目里,悠悠最喜歡和擅長的是美術,還考取了美術五級。
除了在院里的生活,悠悠還常常和大家一起到院外開展活動,去街頭參加愛心義賣、志愿宣傳“雙創”知識,體驗不同的社會職業。福利院的孩子們還去建川博物館、成都大熊貓基地參觀,開展研學活動。
5月30日,在福利院舉行的六一活動中,悠悠參與了院歌《好大一個家》合唱節目的表演,站在舞臺上自信而快樂。“我有一個家,好大一個家,很多兄弟姐妹,還有爸爸媽媽……”在福利院的“大家庭”里,原本不同姓氏、不同血緣的孩子們匯聚在一起,將親情、友情融進歌詞里,唱出對幸福生活的感激,對美好未來的期待。
為了讓院里的孩子們都能度過一個愉快的節日,在“六一”兒童節來臨之際,眉山市兒童福利院分類、分區、分時開展了“感恩有你 一路相伴”主題活動,通過一幅畫、一堂課、一首歌、一面旗的“四個一”系列活動,為院內兒童送上了一份特殊的節日禮物,讓孩子們度過了一個特別而有意義的節日。
記者手記
“弱勢兒童”是一個特殊群體,他們的健康成長離不開黨和政府的關心,更需要全社會的關愛。
“六一”兒童節前夕,記者采訪了部分“弱勢兒童”。走近他們后,深切感受到,各級各部門正切實承擔起責任,努力改善他們的生活、學習條件。福利院為養育兒童提供生活、醫療、學習、康復、成長保障服務,使他們和其他兒童一樣健康成長,一個也不掉隊;康復中心里,殘障兒童享受康復訓練、托管照料、家庭康復指導等多元化服務,感受愛與溫暖;困境留守兒童們有來自相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關心、關愛……
當然,對“弱勢兒童”的關心和關愛,為他們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環境,需要做的還有很多。近年來,我市堅持政府主導、分類保障、社會參與,綜合運用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和兒童保護等政策措施,為“弱勢兒童”群體織牢關愛保護網,用愛和溫暖照亮孩子的未來。
近日,《眉山市困境兒童安全保護工作規程》出臺,今日起正式實施。這是省內首部關于“弱勢兒童”安全保護工作的規程,它將為全市“弱勢兒童”編織了一張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安全保護網絡。
愛是陽光,愛是雨露。我們也希望社會各界能對“弱勢兒童”多一些關愛,用愛心、真心、誠心呵護他們健康成長,讓他們真切感受到同在一片藍天下的溫暖,在愛的陽光下茁壯成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