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20-04-23 14:16:17
責任編輯:任楓楓
眉山網記者 殷勇 文/圖
“等通了自來水就好了,再也不用靠天用水嘍!”連日來,家住眉山天府新區(以下簡稱“新區”)視高街道二峨社區的貧困戶李文星每天都要到“二峨山自來水建設工程”現場溜達一圈,關注工程建設進度。
據悉,該工程覆蓋新區視高街道二峨社區、奮勇社區720余戶2076名群眾,其中包含51戶貧困戶、10戶五保戶。工程總投資830萬元,自今年4月1日開工建設以來,已開挖溝槽2萬余米,鋪設管道1萬余米,預計今年8月當地群眾就能用上自來水。
工人正在施工。
靠天用水難 天不下雨就沒水用
何時才能用上自來水?對于二峨山的居民來說是一個長久的問題。
在山上居住了50余年的李文星告訴記者,早些年村上的居民全靠存積雨水,生產生活。1至6月最難熬,天不下雨就沒水用,雨季一來才能解燃眉之急。
村民們試過挖井用水,但山上海拔高,井必須挖到地下幾百米才能見水。“這樣深度的井一個造價要幾萬塊錢,很多家庭困難的群眾是無法承受的,而且井水的水質還不一定好。” 視高街道黨委副書記彭毅說。
近些年,視高水廠建好后。為了緩解山上居民用水難問題,當地政府還組織運水車把水廠的自來水運上山,分配給居民用。
而隨著“二峨山自來水建設工程”的推進,群眾用水難的現狀有望得到改變。“目前正在進行管道鋪設工作,預計今年7月底完工,8月群眾就能用上自來水。”該工程負責人陳蛟表示。
施工難度大 工人常行走在懸崖邊
要想讓山上的群眾用上自來水并不容易。
“首先水箱位置的選擇就很關鍵,根據當地群眾的居住位置,我們把它定在了海拔750米的地方,這樣才能保證自來水入戶后的水壓。”工程負責人陳蛟介紹。
水箱一頭連著入戶管道,一頭連著視高水廠。視高水廠的海拔只有280米,兩地相差 470米,要想把水廠的水順利引到水箱,就必須選個相應計量的水泵。
“我們選取的是揚程(計量單位)300米的水泵,一個價值就200多萬元;新區一般居住點只需揚程70米的水泵,一個只需100多萬元。” 陳蛟說,只有這個標準的水泵才能把水從水廠送到水箱。
此外,高于海拔750米地方的自來水入戶,施工方還要進行二次加壓,才能保證居民的正常用水。
而在自來水管道安裝上也需要仔細考量。陳蛟介紹,很多管道線路一邊挨著山坡一邊臨著懸崖,工人在做好防護措施的前提下,經常要行走在懸崖邊進行管道鋪設。
“山上管道鋪設危險系數很高,項目部制定了詳細的安全措施,開會反復宣傳防范要點,確保又好又快鋪設管道。”施工工人蔣玉普說。
收費標準低 助力群眾早日脫貧
山上自來水工程的建設成本比山下幾乎翻了一倍,會不會轉嫁到用水群眾身上?
“自來水管道入戶安裝費按難易程度,比山下每戶居民平均便宜500元至1000元不等,貧困戶則全部免費安裝。” 天府新區眉山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這個收費標準是對山上居民收入水平調查后制定的。水費的收繳則和山下居民一個標準。
難度增加、投資增加,收費還有所減少。這樣的實惠得益于好政策。
據了解,為讓二峨山上的老百姓喝上干凈水、放心水和方便水,新區把“二峨山自來水建設工程”作為了新區完成脫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的重要內容,合理制定收費標準,助力群眾早日脫貧。
“為解決新區農村居民飲用水問題,除‘二峨山自來水建設工程’外,我們還以高家鎮羅漢村、長江村等為重點,加快推進農村自來水覆蓋,爭取年底新區自來水覆蓋率達到75%以上,解決絕大部分農村群眾自來水飲用問題。” 天府新區眉山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