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20-01-17 10:31:58
責任編輯:任楓楓
仁壽縣域內道路四通八達。
勇立潮頭敢為先,乘風破浪正當時。
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仁壽縣堅持改革創新、品質發展,全國經濟百強縣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全年GDP預計實現443億元,增長8%;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30億元達到31.2億元,增長1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66億元,增長24.5%。主要經濟指標均居全市第一。該縣也在2019年連續入圍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中國西部百強縣。
新技術為工業發展注入活力。
高端定位招大引強
持續開放發展
2019年12月31日,從仁壽傳來好消息,萬達地產集團以約7.5億元斬獲該縣292余畝優質地塊。這是繼青白江萬達廣場、自貢萬達廣場之后,萬達再次兌現在四川建20個萬達廣場的承諾,也意味著在開放合作的道路上,仁壽又多了一個“新伙伴”。
在成都向南發展的大背景下,作為成都“正南第一城”的仁壽,近年來,在城市發展規劃上,秉持成眉同城發展理念,力求與成都形成無縫連接。“一心一帶、兩軸四區”區域發展新格局的逐步落地,“五高五鐵、五縱五橫”綜合交通格局的加速形成,成都半小時經濟圈、臨空半小時經濟圈、縣域半小時經濟圈“三個半小時經濟圈”,發展機遇越來越多。目前,該縣百億項目達12個。
高端站位,不斷招大引強。2019年,在仁壽縣,眉山信利高端顯示項目一期15條生產線、信利光電、英迪格酒店建成投產投用,世界第二、德國第一的德國通內斯肉聯集團成功入駐,川港合作示范園、遠成天府物流產業城、文宮枇杷小鎮、地中海度假村酒店開工建設,金倫光電、萬達廣場、紅星美凱龍、雅高鉑爾曼酒店簽約落戶,全縣全年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83.6億元。
既要引進來,更要留得下。依托區位優勢,2020年,仁壽縣將全方位融入成都,堅定向北發展,做強環天府新區經濟帶。全力支持眉山天府新區建設,做好“賦權擴能”社會管理權限劃轉等工作。持續做實交通,打通融入成都重要通道,開工建設市域鐵路S5線、交通PPP項目,加快推進環天府新區快速通道、站華路南延線、天府大道眉山段建設,實現成宜高速仁壽段、紅星路南延線竣工通車。
柑橘豐收,產業興旺。
扎實開展主題教育
堅定初心使命
“我周一到周五上班都很忙,每次都找不到合適的時間來辦證。”1月11日,市民匡麗萍終于在一個周六來到仁壽縣行政審批局辦事大廳,在對應的窗口辦理自己所需的證件。該縣最新推出的“不打烊”延時服務,方便群眾辦事。
自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啟動以來,仁壽縣750名黨員領導干部結合工作深入基層一線,以實際行動回應群眾所期所盼,凝聚發展共識。“不打烊”延時服務就是主題教育成果的一個縮影。
為切實解決企業和群眾辦事難、辦事慢,多頭跑、來回跑等問題,該縣行政審批局從2020年1月11日開始實行周六延時服務,主要受理辦件數量較大、群眾需求強烈、涉及民生的高頻服務事項。當天,共接待群眾151人、受理辦件146件,真正實現了利企惠民落地落實。
關山萬千重,山高人為峰。在工作中錘煉初心、體悟使命,把初心和使命變成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的精氣神和埋頭苦干、真抓實干的原動力,2019年,仁壽縣堅持高標準、嚴要求,統籌抓好主題教育4項重點工作,檢視問題12538個,形成調研報告754篇,解決群眾急盼問題8521個。
城北新城高樓林立。
精準發力保障民生
提升幸福指數
2019年11月,仁壽縣啟動“新年微心愿·青春志愿行”大型公益暖冬行動,面向留守兒童、單親學生等群體征集“微心愿”。活動覆蓋了全縣29個鄉鎮(街道)、100多所學校,募集物資價值約40.8萬元,實現了1360個孩子的心愿。
2019年12月,占地24畝的柏林公園與市民見面。擁有生態入口景觀區、兒童游樂區、老人健身區、山地休閑區等六大功能區域的柏林公園,位于城北新城繁華地段。舍棄黃金口岸,建成群眾樂園,近年來,仁壽的公園越來越多,市民生活越來越幸福。
2019年12月,仁壽縣城陵州路、光明路、電信街等舊城區多條道路升級改造完成,城市面貌和品質大幅提升,舊城換新貌,市民紛紛給予點贊。
……
用民生改善贏得群眾滿意,翻開仁壽縣過去一年的“民生賬本”,可謂碩果累累。這一年,該縣精準發力保障民生,群眾的幸福指數持續提升。總投資5億元的文同實驗學校建成投用,成都實驗外國語學校開工建設,成立教育發展促進會;全面推開以“仁者壽”為主題的書畫展、音樂節等文化活動,高水平承辦舉辦全國半程馬拉松錦標賽、天府大道中軸線城市論壇、四川經濟影響力暨百強縣論壇、豐收節、鄉村生長節、野果音樂節等重大活動;縣中醫院成功創建三甲醫院,縣婦幼保健院與華西第二醫院建立區域聯盟,就業促進、社會保障等各項事業取得新進步。
新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仁壽縣第二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
重拳出擊整治環境
釋放生態紅利
2019年,返鄉創業大學生陳驍摒棄肥水養魚,將自己的20畝魚塘采取“人放天養、底排污、魚菜共生”等養殖方式,大力推行池塘底排污、過濾沉淀池和池塘內循環等生態健康養殖技術,并配套魚菜共生、生態凈化池、節水循環等節能減排環保設施,以減少水產養殖對水域環境的影響。
在仁壽,這樣的生態養殖共有7.5萬畝。為切實整治小流域污染,仁壽縣全面取締肥水養魚,通過設施化、現代化、工廠化養殖模式,實現魚塘生態健康養殖全覆蓋。在全縣8個試點鄉鎮,凡是采取底污干濕分離和池塘內循環等生態健康養殖技術的養殖戶,還能領到財政試點補助,鼓勵支持養殖戶把魚塘養殖的重心由注重數量增長,轉移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
為持續推進改善生態環境質量,2019年,仁壽縣多措并舉,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不斷釋放生態紅利。建成投用90座污水處理廠(站),球溪河等流域水質穩定達到IV類;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313天,改善率全市第一;全面啟動“天府竹海、花漾仁壽、球溪綠道”建設,森林覆蓋率達38.3%。
只爭朝夕,不負韶華,2019年喜人的成績單已出爐,2020年的仁壽聚焦新目標,勾勒新藍圖,必將走向更好的明天。
□特約通訊員 潘建勇 記者 郭僑 文/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