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20-01-15 10:18:59
責任編輯:任楓楓
泥灣村民居整潔美觀。
2019年,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感受。
對農村居民劉學芬來說,廁所改造、用上了天然氣,讓她的生活變得和城里人一樣方便、舒適。
對城市居民徐紅容來說,小區從“臟亂差”變得干凈、整潔,居住舒適度進一步提高。
對巡河保潔員江元良來說,河道更暢通,水質改善了,村民護水意識增強了,“生態環境更好了”。
劉學芬、徐紅容、江元良的感受,從一個側面展示了全市人居環境的巨大變化,體現出城鄉居民滿滿的獲得感、幸福感。
享受幸福鄉村生活。
廁所改造
改出新生活
“一個土坑兩塊板,幾塊瓦片圍四邊?!边@曾是農村旱廁的普遍寫照。旱廁不但會產生難聞的氣味,還會給老年人和行動不便的人群造成困擾。
廁所改造,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重要方面,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在彭山區江口街道泥灣村,村民就切實感受到廁所改造帶來的好處。
“以前,廁所挨著豬圈,又臭又惡心。廁所改造后,方便多了,我們也過上和城里人一樣的衛生生活了?!?月10日,說起新建的廁所,今年69歲的劉學芬深有感觸。
劉學芬家新建的廁所在院落的一角,墻高3米,里外都刷得很干凈,內部面積大約5平方米,裝了一套蹲便器和抽水箱?!拔覐?976年嫁過來,在泥灣村生活了40多年,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好的廁所?!眲W芬說。
時間回到2019年春天,泥灣村開始宣傳“廁所革命”。當時,有部分村民抵觸,認為費時費力。夏天,有12戶村民正式進行改廁施工,劉學芬家便是主動申請改廁的首批村民之一。
老式廁所消失了,難聞的氣味沒有了,取而代之是亮堂的衛生間,既方便又干凈。這讓不愿改廁的村民們轉變了觀念,紛紛從“不想改”變成“我要改”。
“廁所改造,我家只出了一部分錢,村里和區里補助了一部分,蹲便器和抽水箱都是村里出資購買的。此外,家里還通了天然氣,隨時可以洗上熱水澡。我們住在農村,生活和城里人一樣舒適?!眲W芬說,廁所改造看上去是“小事”,實際上給村民生活帶來的便利卻是巨大的。
“2019年,泥灣村有50戶家庭進行了廁所改造。2020年,我們相信可以完成全村的廁所改造工作。”泥灣村黨支部書記劉壯說,廁所改造不僅讓村民的住房干凈整潔了,還從整體上提升了村子的環境衛生水平。
除廁所改造外,近年來,泥灣村還不斷完善村內基礎設施,相繼完成道路硬化,植樹綠化,安裝太陽能路燈,新建休閑廣場等項目,并開展“垃圾革命”,采用“戶分類、村收集、鄉鎮轉運”的垃圾處理方式,通過召開村組戶動員會、發放宣傳資料等方式,培養村民的垃圾分類習慣,不斷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大伙兒變得講衛生、講文明了,村里幾乎沒有亂倒垃圾的現象,村民的文明素養顯著提高了?!眲颜f。如今的泥灣村,住房整齊、道路平坦、環境優美,成為彭山區美麗鄉村的代表村之一。
放眼全市各鄉鎮,“廁所革命”正全面鋪開。2019年,全市農村戶用衛生廁所改造134429戶,普及率達到74.4%。除廁所改造外,隨著農村生活垃圾治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等不斷推進,村容村貌明顯改善,群眾對農村人居環境的滿意度不斷提升,獲得感和幸福感也不斷增強。
泥灣村的老人們正在聊天。
老舊小區
換出新顏值
“自開展‘雙創’工作以來,我們小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曾經的‘臟亂差’再也不見,取而代之的是環境整潔、有序?!?月9日,在東坡區通惠街道長安路社區黃州中路47號小區,居民徐紅容笑著說。
在該小區,花臺美觀、樓道干凈、墻面整潔、車輛停放到位,知識宣傳欄里,創衛常識、文明小區標準、地震自救知識、健康小常識等內容一目了然。
黃州中路47號小區是一個老舊的開放式小區,建于1999年,有24戶長住戶。在小區生活了20年,徐紅容見證了小區的變化?!斑^去,小區沒有大門,墻面上各類小廣告,樓道內雜物堆積,路面坑坑洼洼,嚴重影響美觀?!本用裆罡协h境“臟亂差”,卻不知從何改變。
“2019年9月,社區工作人員和我們一起對小區進行了升級改造,小區面貌煥然一新?!毙旒t容說,每戶居民只出200元錢,在社區的幫助下,設置了宣傳欄、廣告張貼欄,有效治理了“牛皮癬”,重刷了墻面、鋪好了路面,并修建了小區大門。
“‘雙創’改變了小區面貌,同時大大提高了我們的文明意識。”徐紅容說,改造之初,社區工作人員多次走訪,制定整改方案,從梳理化糞池、聯系工人等眾多細節入手,住戶們非常理解與支持。遇到難題,大家一起解決,增進了鄰里關系。
小區墻上的社會治理公示欄里,一張張照片記錄下升級改造的過程。清洗小區墻面、清理樓道雜物、栽種新綠植、新增固定電瓶車安全充電口、新增志愿者服務站、修建小區大門……一張張新老照片對比,展示出小區環境的巨大變化。
“小區環境變好了,但不能松懈,還需要全體住戶共同努力維護。下一步,我們想讓更多小區居民參與到日常的管理中來,繼續保持良好的文明習慣。”長安路社區網格員游露表示。
2019年,隨著“雙創”工作的縱深推進,許多原來“臟亂差”的老舊小區經改造后煥然一新。此外,城區14個農貿市場升級改造,供水、供氣、污水管網等市政設施全面更新……城市面貌得到了極大提升和改善,市民的居住舒適度進一步提升。
徐雙貴正在打撈河道雜物。
齊心護河
繪出新畫卷
1月7日,在彭山區公義鎮龍安村毛河岸邊,巡河保潔員江元良手拿長鐵耙,將漂浮物打撈到一旁的轉運車上,動作熟練有力。
65歲的江元良是龍安村村民,負責毛河龍安村段的巡河保潔工作。從2018年1月開始,江元良每天上午和下午都要帶著保潔工具到河邊巡視,風雨無阻。河道里有垃圾,水淺的,他就下河撿起來;水深的,就用鐵耙撈起來。
江元良還有一個見人就“嘮叨”的習慣:“藤蔓秸稈不能入河,畜禽糞污、生活污水不能直接排放,鴨鵝不能下河,岸邊不能堆放垃圾廢物,治河治水是大家的責任,山清水秀才能健康長壽……”“嘮叨”多了,村民深受感染,護河自覺性就高了。時間長了,河道暢通、水質改善了,村民說,多虧了江元良的宣傳和付出。
“曾經的毛河很臟亂,現在,大家都意識到要想環境好,就得齊心協力一起保護才行?!苯颊f,看到水清岸綠景美,“覺得自己的工作特別有意義?!?/p>
和江元良一樣,在彭溪河濕地公園負責打撈河面漂浮物的徐雙貴對環境的變化也深有感觸:“以前,這里是出了名的‘臭水溝’,如今變得真漂亮,必須點個贊。”
1月10日,在彭溪河濕地公園,兩岸風景倒映水中,陽光下,水面波光粼粼,人們三五成群,悠閑散步。作為彭山區2019年的民生工程之一,公園栽植了黃葛樹、銀杏等大小喬木,設置了景觀廣場、翠柳長提、親水棧道、文化景墻、陽光草坪等配套設施,自建成以來,就成為周圍市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2019年,全市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以城周增綠、見縫插綠、陽臺綴綠等“八綠”建設,“綠色校園”“綠色醫院”“綠色小區”等“五創”工作,不斷夯實城市“生態本底”,同時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嚴查各類環境違法行為,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如今的眉山,正繪成一幅綠屏環繞、碧水穿城、百園棋布、綠廊相通、千湖鑲嵌、林城相依的大美生態畫卷。
看著小區改造前后的對比照片,徐紅容感慨不已。
眉山網記者 雷卓鳴 文/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