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11-05 09:52:14
責任編輯:羅思源
眉山網記者 張丹梅 文/圖
積極爭創省、市級文明村鎮,創新開展各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活動,加快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治理……近年來,東坡區大力弘揚東坡文化,全力推動鄉風文明提升行動各項工作,以實際行動書寫東坡“文明”。
鄉風文明從娃娃抓起。
文化浸潤
讓傳統美德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10月29日,走進三蘇鎮望蘇村,映入眼簾的是村道沿線關于東坡詩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尊老愛幼的標語,村委會旁望蘇村國學幼兒園的小朋友正在誦讀《三字經》,村里處處呈現出”千年東坡 文化望蘇”的濃厚文化氛圍。
該村黨支部書記彭月忠介紹,作為東坡文化的發源地,該村將東坡文化傳承與鄉風文明有機融合,在村上開辦國學幼兒園,通過誦讀東坡詩詞、傳唱國學歌曲、講演國學故事、開展禮儀教育,讓小朋友們從小接受東坡文化熏陶,培養尊老愛幼的道德品質。“鄉風文明要從娃娃抓起。”彭月忠說。
望蘇村國學教育只是東坡區推動鄉風文明的一個載體。在氛圍營造上,全區各鄉鎮、村社主要出入口、道路沿線、活動廣場、文化院壩等處,均設置了與鄉村風格融合的公益廣告宣傳牌、文化墻、宣傳欄等,讓廣大群眾在耳濡目染中將核心價值觀基本內容和傳統美德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比如,盤鰲鄉、土地鄉的公益廣告手繪墻就讓人眼前一亮。
如果說硬件設施和氛圍營造是推動鄉風文明的外在條件,那么制度保障和思想道德建設就是內涵所在。
近年來,東坡區加大宣傳,引導各村建立了”一約五會”。“一約”是村規民約,“五會”是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孝善理事會、禁毒禁賭會,并通黨群集中活動日、農民夜校、道德講堂等開展主題講座,宣講農村精神文明,引導群眾樹立正確價值觀,提升文明素養,增強發展意識。
開展活動
凝聚崇德向善的文明共識
望蘇村村民蔣伯清是村里的低保戶,因為原來好吃懶做、思想落后,村民們都稱他“懶漢”。“自從村里開始了‘星級文明戶’的評選,蔣伯清受鄰里的影響,主動發展產業、打掃家庭衛生,今年評上了‘星級文明戶’。”彭月忠介紹,“星級文明戶”的評選,不僅帶動了像蔣伯清這樣后進戶的積極性,還凝聚了全村群眾愛護環境衛生、發展產業致富、促進鄰里和諧的社會共識。
在東坡區,除了開展“星級文明戶”的評選外,各鄉鎮還組織開展系列民俗文化活動。松江鎮、白馬鎮、土地鄉在清明、端午、七夕開展的“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精彩紛呈、別具特色;望蘇村每年舉辦新春農民運動會、“三八”婦女節座談會、重陽節孝老愛親、孝心洗腳等活動,展現和傳承父子親、婆媳和、夫婦順、鄰里睦的優良傳統。
此外,該區還引導各鄉鎮挖掘群眾身邊的優秀典型,開展“道德模范”、“身邊好人”、“好兒媳”、“好公婆”等評選活動,通過評先進、樹典型,營造崇德向善的濃厚氛圍。
同時,發動農村黨員干部、大學生、五老等群體對留守兒童、空巢老人、困難家庭進行志愿服務。已組織開展“回家路上做志愿”、“春節惠民文化活動”、“傳承雷鋒精神”、“我為祖國加油”等各類主題志愿服務活動2589余次,參與志愿者5488人次,為群眾辦實事1352件,惠及群眾24680人次。依托“一約五會”,推進農村婚喪禮俗整治、農村殯葬改革、生活風氣改善,擯棄遺風陋俗,規范群眾日常行為,樹立新時代文明新風尚。
改善環境
營造整潔美麗新鄉村
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在推進鄉風文明建設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望蘇村垃圾回收積分管理制度,為東坡區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做出了有效探索。
據彭月忠介紹,實施垃圾回收積分管理制,讓村民將家里的可回收垃圾積累起來,村里的可回收垃圾點在每個月的8日、18日、28日集中進行收購,村民們不僅可獲得收益,還可以積分,積滿三分就可以到村委會兌換生活用品。有了這種激勵機制,群眾垃圾分類意識和熱情進一步提升,亂扔垃圾的不良習慣也得到進一步改善,受到了一致歡迎。村民們表示,自從實行積分管理制以來,家里的鹽巴都不用花錢買了,每年還多了一筆收入。
以垃圾分類為切入點,東坡區還不斷推進農村道路硬化、村莊綠化、庭院美化、街道亮化工作,有效保護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以村規民約約束群眾濫砍濫伐濫捕殺行為。同時逐步完善交通、水利、通訊、電力、環衛等基礎設施,常態性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推進改水、改廚、改廁等工作,全區農村環境變得整潔優美,群眾精氣神十足、對環境的滿意度逐年提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