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09-23 09:49:21
責任編輯:羅思源
民生連民心 全力謀幸福
——新中國成立70年來眉山發展成就巡禮·民生篇
眉山網記者 林茂春
幸福是什么?
從吃飽穿暖,到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從強調物質增長到不斷滿足精神文化需求再到注重公平正義……新中國成立70年來,人民群眾對幸福的定義不斷改變,不變的是黨和政府始終堅持“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的民生情懷。
70年來,眉山與黨中央同向同行,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首要位置,作為中心工作重點推進,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時刻放在心上,以造福人民為最大政績,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不斷織就人民幸福線。
從吃飽穿暖到追求品質生活
新中國成立之初到20世紀70年代末,人們生活水平較低,幸福就是吃飽穿暖。那時穿衣方面有著“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順口溜,至今仍然讓老一輩印象深刻。改革開放的春風吹到眉山后,群眾逐步實現吃飽吃好,流行起“樓上樓下,電燈電話”,恩格爾系數從1980年的57%左右降低至1990年的47%左右。直到20世紀90年代以后,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顯著改善,吃飯講究營養均衡搭配、健康,穿衣講究時尚、個性,生活品質不斷提高。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眉山在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等方面下足了功夫。晚熟柑橘、泡菜、竹編等產業的大力發展,各類就業創業技能培訓的舉辦和各類創業優惠政策的出臺,為穩定就業、促進創業,帶動人民群眾增收致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目前,全市10.94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已全部脫貧。2018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3697元,比全省高481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6563元,比全省高3232元,是1978年的124倍。
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富足了,生活水平的幸福線從吃飽穿暖發展為追求品質生活。
東坡大舞臺、陵州大舞臺、竹鄉大舞臺、壽鄉大舞臺、大雅新農民快樂新農村、眉山人畫眉山等品牌群眾文化活動走進群眾當中;藝行東坡等各類文化活動相繼舉辦;民間眾籌文化院壩“遍地開花”;各類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近年來,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不斷豐富,城鄉環境越來越好,生活品質再上了一個新臺階。大家紛紛感慨,“變化是天翻地覆,日子是越來越好。”
從“上學難”到“上好學”
9月,又一個新學年到來,我市18所新學校迎來了第一批新生,其中主城區就有7所。新建投用的學校為我市新增了2萬多個學位,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市新增學位最多的一次。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新中國成立70年來,作為“進士之鄉”的眉山秉承重教興學的優良傳統,優化教育結構,提高教育質量,優質配置教育資源,教育事業取得長足發展。特別是近年來,市委、市政府精準施策,全力破解“上學難”“上學貴”問題,堅持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努力實現“上好學”的目標。
據悉,近三年,我市在改善教學辦學條件方面總投入資金156億元,完成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投入16.5億元,新建、改擴建校舍130萬平方米。目前,全市有各級各類學校1158所,其中幼兒園666所、小學267所、初中162所、高中29所、中職校17所、特校5所、高校12所,在眉高校數居全省前三,已基本形成涵蓋基礎教育、中等教育、職業技術教育、普通和成人高等教育等學歷教育為主的教育體系。全市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93%,普惠性學前教育覆蓋率達80%,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100%。
近年來,我市還引進冠城七中、東辰國際、北外附屬東坡外國語學校、成都七中嘉祥外國語學校到眉辦學;北京大學、香港大學、四川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等知名高校與我市開展戰略合作;組織中小學生赴瑞典、日本、俄羅斯等國開展研學交流;與信利國際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尤文圖斯足球學院培訓中心;成功承辦國際友城青少年足球邀請賽,與法國蓋雅克市、摩洛哥卡薩布蘭卡市達成教育合作意向……教育開放合作的局面正在逐步形成。眉山人民的幸福線從“能上學”發展為“上好學”。
從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
社會保障是社會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幸福離不開完善的社會保障。
改革開放之前,眉山的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基本沒有養老保險制度,也沒有建立醫療保險制度。改革開放以后,全市社會保險、社會福利、社會救助和住房保障等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完善,到2018年底,眉山城鄉統一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全面建成,居民醫療保險全民參與,社會保險基本實現了城鄉全覆蓋。
改造提升農村公辦養老機構床位2000張,完成農村敬老院公建民營6所,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障水平517508人,建設城鄉社區兒童之家263個,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800戶……從我市今年社會保障民生工程的目標任務數據中可以看出,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市社會保障體系已逐步實現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轉變。推動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已建成社會福利院、敬老院155個,提高基本養老金水平……一系列暖心的社會保障舉措為我市群眾幸福生活“托底”,人民群眾安全感、獲得感顯著提升。
從醫療體系未建立到醫衛騰飛
醫療衛生事關人民群眾健康生活水平,健康是一切幸福的源泉。
新中國成立之初,眉山醫療體系尚未建立,人均壽命不到40歲;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國家推行愛國衛生運動,在城鎮、工廠、單位建立基層衛生防疫組織,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合作醫療體系,人民群眾健康水平大幅改善;改革開放以后,全市衛生事業快速發展,人們健康水平進一步改善。2018年,全市實現醫療保險全民參與,擁有醫療機構2040家,其中,綜合醫院52家,中醫醫院8家,婦幼保健院7家,專科醫院28家,衛生院126家;擁有醫務工作者2.3萬人,病床床位數1.97萬張。
近年來,我市還大力實施“醫衛騰飛行動”,引進了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眉山婦女兒童醫院等高端優質資源,必將有力推進眉山醫療衛生水平邁上新臺階。
幸福是什么?新中國成立70年來,眉山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從群眾“急難愁盼”的事情抓起,一件件民生實事緊貼民心、直指難題,把群眾心中的操心事、煩心事變為順心事,交出了一份讓人民群眾滿意的答卷。沿著人民群眾幸福線,眉山安逸生活的畫卷已展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