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日報
更新時間:2023-04-12 10:24:22
責任編輯:雷堯
4月10日一早,記者在東坡區思蒙鎮鏵頭村看到,該村的高標準農田新建工作已接近尾聲,筆直的機耕道和連片的平整田塊已初具雛形,偶爾有工人在田邊清理著散落的石塊,挖掘機在局部開展作業,三三兩兩的工人在對一些灌溉溝渠進行砌護、修繕……放眼望去,農田星羅棋布,田坎錯落有致,溝渠相互連接,一幅鄉村良田美景盡收眼底。
據該村黨委副書記萬威介紹,從去年10月份開工建設以來,項目部便進行了周密組織,倒排工期、掛圖作戰,計劃將于4月底完成7000余畝高標準農田改造工作,其中包括3500余畝的土地平整格田化改造,5月初正式投入春耕生產,確保不誤農時。
雖然高標準農田新建工作還在繼續,但關于這些農田的流轉經營權卻早已敲定。隨著高標準農田新建工作的推進,這些田地從零散分布的低產田變成了集中連片、設施配套、道路暢通、管網相連的“良田”,也成了種糧農戶們搶手的“香餑餑”。
3月21日,鏵頭村村委會的會議室里,召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招投標會議,20多位種糧大戶齊聚于此,共同競爭該村的6個高標準農田流轉經營權名額。
農田競標會現場。
對于競標的火爆程度,萬威并不驚訝,他說:“自從去年10月份,我們村開始推進高標準農田新建以來,村里便常常會有想要流轉土地的業主前來打探情況,我們會帶著他們到實地查看情況,半個月前,村里也提前發布了招標公告。高標準農田擁有旱澇保收、宜機作業、能排能灌、穩產高產等優點,業主們的積極性肯定高。”
除了激烈的競爭,經過改造的高標準農田在“身價”上也獲得了大大提升,而農民群眾則成了最大受益者。
“過去,我們村種植條件好點的田塊一年的租金大概在700元/畝左右,建成高標準農田后,起拍價就變成了800元/畝,經過競拍,價格再次有了上浮,變成840元/畝。同時,業主的流轉合同都是5年起簽,讓我們吃下了‘定心丸’。”村民肖娜說。
最終,在經過多輪競標和綜合考量后,6位種糧大戶競標成功,并現場簽訂了流轉經營合同,土地流轉面積從150畝到950畝不等。
拿到土地后,業主們開始馬不停蹄地推進大春生產的各項準備工作,找到合適的田塊進行育秧、熟悉流轉耕地的各種情況、檢查提灌設施設備是否完備等。
早期播種的水稻已經揭開育秧棚。
當天上午,記者在鏵頭村9組一片高標準農田的角落處看到,綠油油的秧苗正在陽光和微風中靜靜地孕育著“生命”。作為流轉這片高標準農田的業主,同時也是此次在鏵頭村流轉新建高標準農田面積最大的種糧大戶,劉春早早地便開始盤算起今年的種糧計劃。
3月28日,距離競標成功僅1周時間,業主劉春便育下了第一批秧苗,其他業主也陸陸續續開始鋪開育秧工作。“以前,我就在鏵頭村流轉土地種糧,但由于田塊分散,道路和排灌設施落后,機械化水平較低。現在政府免費為我們把田整齊了,還修建了水渠、機耕道,收割機、插秧機這些大型機械下田作業方便得很,大春水稻雖然是改造后栽種的第一季,但有了‘良田’的堅實基礎,我相信肯定會是大豐收。”看著眼前平整的土地,劉春高興地說。
播種忙。
其實,鏵頭村高標準農田新建帶來的改變只是東坡區高標準農田新建的一個縮影。
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良田是基礎。“5月底前,東坡區將建成2.5萬畝‘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路相連、旱能灌、澇能排、土肥沃、機可耕、產量高、便管理’的高標準農田,其中包括近5000畝的土地平整格田化改造,為眉山在新時代建設更高水平‘天府糧倉’筑牢‘耕’基。”東坡區農田建設促進中心主任李林超表示,目前,這些田塊的流轉經營權已經全部落實,當前正在全面鋪開大春水稻的育秧工作,“今年秋天,在這些新建的高標準農田上,將會上演一幕幕秋收大片。”
來源丨眉山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文君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38166855 網絡侵權舉報電話:028—38166899 舉報郵箱:421730596@qq.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