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日報
更新時間:2023-03-22 10:17:27
責任編輯:雷堯
茶山采茶。
眉山是東坡故里,也是茶的絕佳產地。
蘇東坡酷愛飲茶,一生寫過近百首詠茶詩詞,其中便有“想見青衣江畔路,白魚紫筍不論錢”的詩句。據考證,蘇東坡詩詞中的“紫筍”就是現在的“雅茶”,而“雅茶”便產自“中國十大生態產茶縣”——洪雅縣。
3月21日,春分,2023年洪雅縣“瓦屋春雪”高山茶開采儀式暨洪雅縣第三屆采茶節活動在瓦屋山鎮復興村舉行,標志著今年洪雅縣的高山生態老川茶“瓦屋春雪”正式進入采摘期。
下足“真功夫”
泡好一杯“瓦屋春雪”
山不凡,茶非凡。洪雅縣把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命名為“瓦屋春雪”,“瓦屋”表明產地,“春雪”彰顯時節,也彰顯洪雅春茶的非凡品質。
春分,記者走進位于瓦屋山下、雅女湖畔的“瓦屋春雪”原料種植基地復興村生態茶山,一行行優美的線條,蜿蜒地舒展在山巒之間,沁人的茶香繚繞鼻尖。350多畝有機茶分布在海拔1300米至1500米之間,享受著這里“晴時早晚遍地霧,陰雨成天滿山云”的獨特產茶氣候。
“從春分開始,茶農會逐步從海拔1300米的茶園開采,直至清明完成海拔1500米的茶園采摘,嚴格按照明前茶采摘時節,確保茶鮮葉品質?!焙檠趴h茶產業發展顧問吳明洲介紹,“明前茶采摘最精華的時間就是春分到清明前,今年我們‘瓦屋春雪’的采摘也在這個時候,與全國十大名優明前茶同步開采。”
瓦屋山鎮復興村茶山。楊巍 攝
洪雅縣不僅是產茶大縣,還是“中國十大生態產茶縣”,全縣茶葉種植面積達30萬畝,但能用于生產頂級“瓦屋春雪”的茶園僅有1萬余畝。
洪雅,年平均氣溫16.8℃,森林覆蓋率超過72%。這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云多霧大,雨量充沛,空氣濕潤,孕育出萬畝綠色、有機茶園。吳明洲介紹,“瓦屋春雪”茶原料基地均位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水汽氤氳,土壤富硒,茶樹自然生長,與平壩茶園相比,采摘時節較晚,內含物質更為豐富,茶葉中氨基酸含量高,香氣高,滋味濃,耐沖泡,條索緊結,白毫顯露。
正因嚴苛的種植生產條件,所以不是所有的洪雅春茶都能被稱為“瓦屋春雪”,也不是所有的茶葉生產企業都能貼上洪雅縣茶葉區域公用品牌“瓦屋春雪”的標簽。
“針對‘瓦屋春雪’區域公用品牌標識的授權和使用,我縣制定了《“瓦屋春雪”區域公用品牌標識使用管理辦法》《瓦屋春雪 綠茶》團體標準及《瓦屋春雪綠茶加工技術規程》,只有符合‘瓦屋春雪’原料標準、加工標準、產品標準的茶葉企業,經書面申請、資格審查、授權確認后,才能使用‘瓦屋春雪’品牌標識?!焙檠趴h茶產業服務中心副主任劉偉介紹。
2023年洪雅縣“瓦屋春雪”高山茶開采儀式。
茶葉是洪雅農業第一主導產業,如何進一步打響洪雅本土茶葉品牌,提高茶葉整體效益,致富一方群眾?洪雅縣對“瓦屋春雪”區域公用品牌的積極打造便是其中的一個回應。
據了解,洪雅由于長期缺乏茶葉本土品牌,從事茶葉代加工業務成了洪雅縣茶業經營主體主要的營收來源,導致了洪雅優質春茶的大部分效益流向了品牌商,成為了洪雅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大瓶頸。而“瓦屋春雪”的茁壯成長,正在逐步打破這樣的壁壘。
“瓦屋春雪”首批加工企業四川云中花嶺茶業有限公司深知品牌帶來的“紅利”。該公司總經理楊巍告訴記者,“優質茶鮮葉經過層層歷練、重重甄選、道道加工,最終才能精煉出的‘瓦屋春雪’,雖然成本高,但利潤可觀,一斤可賣到3000元。去年‘瓦屋春雪’投入市場,得到廣大茶商、消費者的一致好評,今年我們又擴大了‘瓦屋春雪’的生產量。”
此外,洪雅縣通過政策引導鼓勵業主大力發展綠色、有機茶基地,保證“瓦屋春雪”的優質鮮葉原料供應。同時,成立四川省洪雅瓦屋春雪茶業有限公司,統一對外營銷“瓦屋春雪”,嚴把“瓦屋春雪”品質關。劉偉表示,“我們希望通過對‘瓦屋春雪’品牌的打造,充分發揮洪雅茶葉資源優勢,提高品牌附加值,促進洪雅縣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實現助農增收?!?/p>
把握“好時機”
品牌之路“茶香四溢”
3月21日,記者走進位于洪雅縣茶葉智能加工產業園區的四川省洪雅瓦屋春雪茶業有限公司看到,技術人員正在緊鑼密鼓地安裝茶葉加工生產線。該公司副總經理楊凱文告訴記者,“我們正在安裝全省最先進的茶葉智能化精加工生產線,將在今年4月份投用,今年的‘瓦屋春雪’也將在這里進行精加工?!?/p>
據了解,洪雅瓦屋春雪茶業有限公司是一家國資企業,是“瓦屋春雪”唯一的精加工企業,也是“瓦屋春雪”品牌統一營銷企業,肩負著“瓦屋春雪”品質把關和品牌營銷的雙重責任。
然而,一枝獨秀不是“春”。楊凱文介紹,“洪雅瓦屋春雪茶業有限公司不僅加工‘瓦屋春雪’,還將為全縣的茶企自主品牌提供‘瓦屋春雪’同品質的精加工和冷鏈倉儲服務,推動全縣茶葉加工企業品牌化發展,助力全縣的茶產業高質量發展?!?/p>
采茶女正在采摘茶鮮葉。
洪雅縣通過國有企業投資建立先進的精加工生產線,破解了全縣茶企想走品牌化之路卻沒有精加工能力的困難局面,實現了政府“搭臺”、茶企“唱戲”、茶農“豐收”的三好局面。截至目前,已有4家茶企落戶洪雅縣茶葉智能加工產業園區,攜手邁向茶企的品牌化之路。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統籌做好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這篇大文章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動全市茶產業高質量發展,今年2月,我市印發了《眉山市茶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提升行動方案(2023-2025年)》。
作為產茶大縣,洪雅縣率先行動,按照“做優基地、做精加工、做強品牌、做深融合”的工作思路,大力實施“五大提升”行動。
強化科技支撐,提升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在產業、科技、人才等方面加強院地創新合作;建設茶葉研究所,推進茶產業全產業鏈研發;探索良繁體系,引進試驗優良新品種,研究配套栽培管理技術,保障優質茶樹品種有效供應。
打造現代茶業高地,提升優質茶葉生產能力。優化產業布局,按照《洪雅茶葉生產加工技術規范》,改造低產茶園;按照《瓦屋春雪綠茶加工技術規程》《瓦屋春雪 綠茶》團體標準提升茶葉加工標準化水平。
推進融合發展,提升茶產業綜合效益。建成瓦屋春雪茶葉智能加工園區,引進全國領先的智能化精加工生產線,促進全縣茶葉精加工水平和冷鏈倉儲能力提檔升級。同時,以茶為媒融入農耕文化、東坡文化、田錫文化,打造茶旅示范園。
做強區域品牌,擴大“瓦屋春雪”影響能力。構建品牌體系,制定《“瓦屋春雪”區域公用品牌標識使用管理辦法》,豐富宣傳方式,以成渝雙城發展為契機,建立基地到消費終端的直供模式,拓展營銷渠道。
強化要素保障,提升工作推進能力。強化組織、人才、政策保障,依托茶葉流通協會,整合茶業資源,搭建綜合服務平臺,提升行業自律和發展能力。
春風一笑綠山岡,喜見銀芽處處芳。不論是洪雅縣的30萬畝茶園,還是茶產業的發展,都在寒冬的蟄伏后蘇醒又勃發。未來,該縣將徹底邁向綠色茶業品牌之路,讓洪雅縣“一杯茶”香飄萬里。
來源丨眉山日報全媒體記者 彭威楠 林琳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38166855 網絡侵權舉報電話:028—38166899 舉報郵箱:421730596@qq.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