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
更新時間:2023-02-13 11:17:47
責任編輯:蹇瑋杰
“仁壽陶藝傳承久遠,源遠流長,距今已有上千年歷史。在陶器的拉坯過程中,首先要找到中心,再用相應的手法,不斷地調整形狀……”2月12日上午,在仁壽縣天府長平文化水街的非遺“專屬攤位”上,仁壽陶藝市級代表性傳承人蔡中云一邊講述仁壽陶藝的歷史,一邊現場演示陶藝的制作過程,吸引了不少群眾駐足圍觀。
“新年新氣象,參加這次活動,就是想讓更多的人了解仁壽陶藝,讓這項非遺能在仁壽繼續傳承下去,讓傳統技藝在新時代也能大放光彩。”蔡中云說道。
一項非遺,傳承一座城市的文明;一個商圈,彰顯一座城市的潛能。當天,“樂購新春·仁人歡樂”春季促消費活動的系列活動之一——2023年非遺文化展在水街火熱進行。
活動現場,本土老牌餐飲店熱氣騰騰的小吃和糕點、香酥可口甜咸皆宜的花生糖、油潤泛紅麻辣鮮香的干巴牛肉、柔和化渣甜而不膩的芝麻糕、綠色生態手工粉條等當地特色美食應有盡有,購買的群眾絡繹不絕。非遺“專屬攤位”上,陶藝、根雕、糖畫等非遺傳承人現場演繹精湛技藝,受到群眾一致點贊。抬工號子、子午門武術等地方特色非遺項目在舞臺上輪番上演,群眾紛紛拿出手機拍照留念。
其中,抬工號子最受群眾的歡迎,讓在場不少年紀偏大的群眾回憶起修建黑龍灘水庫時,仁壽兒女不屈的吃苦耐勞精氣神。
作為仁壽民間藝術,抬工號子音韻協調,鏗鏘上口,高亢嘹亮,詼諧幽默,是群眾集體智慧的結晶,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在交通匱乏的年代,抬工號子穿山越嶺,悅耳動聽,唱遍了陵州大地,也將團結一致的精神傳唱至今,唱出了仁壽人的新生活。
“這樣的活動非常有意思,我們在逛街消費的同時,還能增長見識,更多地了解家鄉文化。”市民彭碧芬說,自己在購物之余,認真觀看了每一種非遺文化,覺得非常有趣。
將傳統的非遺與新潮的街區結合起來,讓文商旅融合發展,是仁壽縣積極探索,不斷助力消費市場回暖的一種新路徑。
“我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更多人了解非遺,在發揚非遺文化的同時,也能促進區域消費。”仁壽縣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該縣還將不斷加大非遺保護與傳承力度,拓展非遺應用場景,創新文旅業態,做強文旅消費,繼續深化文商旅融合發展。
來源 | 特約通訊員 潘建勇 眉山日報全媒體記者 郭僑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38166855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