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新華社
更新時間:2019-01-02 10:10:16
責任編輯:陳敏
新華社成都12月26日電(姚永亮 陳健)“大家要認真抓好梨樹的冬季管理,明年這648畝新西蘭紅梨就要見效了,到時大家的分紅收入肯定比今年多得多。”在四川眉山市洪雅縣將軍鄉伏鐘村,被當地干部群眾譽為新鄉賢的禾平鄉村旅游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何平,正奔走在兩年前流轉荒山用于發展梨產業的山地里。
作為外鄉人的何平,何以能成為將軍鄉的新鄉賢?原來,今年40歲的何平,幾年前與妻子在洪雅縣城開花店做鮮花生意時,萌生了發展“苗圃+花店”產業鏈的念頭。后來,將軍鄉伏鐘村“兩委”用誠意將其引進到村來發展。
如今,何平與妻子在伏鐘村已從最初流轉50畝地發展花卉苗圃,發展到現在流轉850畝地,并帶動當地流轉4000多畝土地,建成18個家庭農場,集中發展花卉苗圃、種植養殖業和鄉村旅游觀光業。每年僅舉辦賞花、采摘、垂釣等活動,就吸引游客10多萬人,實現鄉村旅游收入500多萬元。今年,村民人均純收入達1.6萬元。
“正是有了何平夫妻這樣有文化、有知識、有技術的新鄉賢進村來,示范帶領村民抱團發展增收致富,才使我們這個昔日的貧困村在這些年真正振興起來,并一躍進入先進村行列。”伏鐘村黨支部書記龔學蓮說。
洪雅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張川說,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近年來,洪雅縣創新實施“新鄉賢治村”計劃,通過積極培養本土人才、鄉情回引外出人才、環境吸引外來人才,共有792名像何平這樣的新鄉賢人才投身鄉村振興第一線,從而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源頭活水。
為真正發揮好新鄉賢的示范帶動作用,洪雅縣組織人才部門通過“單獨組建、多村聯建、跨村聯建”方式組建村級新鄉賢理事會,立章程、明責任、建臺賬,賦予新鄉賢知情權、建議權、監督權;采取選拔一批回鄉擔任村干部、推薦一批擔任“第一書記”、聘請一批擔任“振興顧問”、發展一批成為黨員等辦法,依托新鄉賢工作室、新鄉賢工作站,引導新鄉賢參與鄉村治理、引領發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