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8-05-06 23:51:59
責任編輯:李泓瑩
蘇軾像。
中國蘇軾研究學會會長周裕鍇、《蘇軾全傳》編委會主任李吉榮、省作協原副主席徐康與《蘇軾全傳》作者合影。
《蘇軾全傳》主編宋明剛在首發式發言。
《蘇軾全傳》首發式現場。
眉山網記者 張玉
核心提示
北宋大文豪蘇軾被譽為“中華五千年文明史上第一大才子”,是“人間不可無一,難能有二”的曠世奇才。他集儒、釋、道于一身,醫學、飲食、天文、地理皆通,詩詞歌賦、琴棋書畫等方面皆有深厚造詣。
眉山作為蘇軾的故鄉,把保護和傳承東坡文化,作為延續城市歷史文脈的重點大文化工程,眉山人更有著傳承東坡文化的義務和自覺。在眉山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蘇軾全傳》從2013年夏天開始醞釀,歷經三年多的辛苦耕耘,于2017年出版,凝聚了蘇軾遺址遺跡的東坡文化成果,為現代蘇學研究留下了一筆寶貴的東坡文化財富。
為展現一個完整且符合歷史真實的可愛蘇軾形象,《蘇軾全傳》以史為本,大膽嘗試以蘇軾升遷和貶謫的時間為序,生活和工作的地域為界,分卷寫作的獨特體例,全方位、多角度地敘述他跌宕起伏、波瀾壯闊的一生,是蘇學研究領域的一項重要科研成果。
一
全景式再現
蘇軾跌宕起伏的一生
《蘇軾全傳》集知識性和趣味性為一體,是對東坡文化一次別具一格的集中展現,文圖并茂,裝潢典雅,極具文、史研究和文化收藏價值,為東坡文化的傳承和弘揚提供了十分有價值的版本。
《蘇軾全傳》全書共15卷,300余萬字,以蘇軾的人生經歷為主線,按蘇軾為官和貶謫的時間為序,生活和工作的地域為界,事跡為脈,人文為髓,生動全面地詮釋了具有獨特生命歷程的蘇軾人生,以及他在跌宕起伏的一生中,始終保持高尚的人品、藝格和官德的豐富形象,真實客觀反映了蘇軾的政治生涯和藝術生活,樂觀、曠達和情感豐富的精神世界。
全傳涉及面廣,切入度深,多層次、多角度客觀反映了蘇軾的政治經歷和藝術生活,不僅傾注了蘇學研究專家個人的探索成果,又凝聚了蘇軾遺址遺跡地團體創作的智慧結晶。全傳考證嚴謹、內容權威,全傳既前后連貫,也可獨立成冊,反映蘇軾在一地的政績、文學藝術的創作生活、傳說故事等,也能上下冊連貫,形成蘇軾史傳研究的全景覽勝,是蘇學研究史上的杰作,也是傳承弘揚優秀東坡文化的重要載體。2014年,《蘇軾全傳》被列為四川省社科規劃研究項目。
二
眉山主導
歷時三年多傾力打造
2013年8月22日凌晨,《蘇軾全傳》總策劃人暨主編宋明剛在外地,醞釀已久的靈感來了,全傳的框架在腦子里不停地游動,他立即翻身下床,打開手提電腦,記錄下整體構想,大腦才初步安靜下來。
此后,在通惠河畔,宋明剛同熊朝東、賴正和等眉山籍蘇學專家喝茶聊天時,談起全傳設想,他們都認為,這是一個大工程大手筆。隨后,宋明剛又到四川大學拜會中國蘇軾研究學會名譽會長邱俊鵬、原中國蘇軾研究學會會長張志烈、中國蘇軾研究學會名譽會長曾棗莊等蘇學泰斗,請他們喝茶座談,亦得到了充分肯定,并提出很好的建議。
由此,由一個想法引起的文化行動牽頭,正在三蘇書畫院悄然進行。為此,三蘇書畫院專門成立《蘇軾全傳》編撰委員會,為了體現全傳高層次的格局和學術性,《蘇軾全傳》編撰委員會向各地蘇軾遺址遺跡地文化局和研究會寄發《關于編撰“蘇軾全傳”的協商函》,告之有關事項,聽取意見與建議,最終確定眉山11位作者和外省4地(徐州、常州、惠州、儋州)作者參與創作。
2014年4月25日,《蘇軾全傳》編撰委員會在眉山召開作者座談會,專題研究《蘇軾全傳》的寫作問題,重點是寫作方法,注意事項,上下卷的銜接。為了方便溝通,編委會申請了與全傳作者聯系的專用QQ號與作者及時交流、傳達編撰信息。對各卷提交的本卷寫作提綱,編委會組織專題研討,對于提綱反映出問題,無論是個性還是帶共性的問題,形成共識后以“座談紀要”形式發給作者參考。而在眉山的作者則定期集中舉行座談會,溝通創作中遇到的問題。逢年過節,編委會給全傳作者發慰問函。初稿完成后,編撰委員會成立審稿小組,制定了審稿原則,然后將書稿提交給出版社。出版社進行審稿后,提交書面審稿意見,清樣出來后,返給每個作者校對,簽署意見返回。
三
眉山首發
全國影響巨大
春去秋來,經過三年多的苦心經營,《蘇軾全傳》終于面世了。2017年11月24日,由眉山市委宣傳部,中國蘇軾研究學會主辦的《蘇軾全傳》首發暨贈書儀式在眉山三蘇祠啟賢廣場舉行,得到了蘇學愛好者的一致好評。
《蘇軾全傳》一經首發,便引起了巨大的反響,人民網、《光明日報》、四川新聞網等數十家主流媒體競相報道,《光明日報》高度評價:“從歷史的縱向度看,《蘇軾全傳》是厚重的;從橫向度看,亦是開闊的。”
不僅如此,《蘇軾全傳》的影響還在繼續發酵,《蘇軾全傳》儋州卷作者之李景新所著《桄榔載酒》獲得2016-2017年度海南省文學界最高獎項“海南文學雙年獎”二等獎。
蘇軾遺址遺跡地還圍繞《蘇軾全傳》展開了深入研討。2018年3月20日,徐州蘇軾文化研究會召開《蘇軾全傳》徐州卷《黃樓豐碑》座談會,徐州市史學文化界的知名學者、蘇學專家20余人出席了座談會。與會學者一致認為,《蘇軾全傳》堪稱蘇學研究史上的鴻篇巨著、傳世之作。該書主編宋明剛,調兵遣將,嘔心瀝血,立下了不朽之功。認為徐州卷《黃樓豐碑》是有史以來蘇軾知徐州最全面最權威最有分量的傳記,《黃樓豐碑》的出版為徐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留下一卷文化豐碑。三蘇故里眉山在傳承東坡文化方面功不可沒。
四
表里結合
展現鮮活的蘇軾
傾注了編撰委員會以及眾多知名學者努力的《蘇軾全傳》,亦得到了蘇學專家的高度認可。
“《蘇軾全傳》15卷,在結構、立意上的創新。”《蘇軾全傳》讓曾棗莊有如沐春風之感,曾棗莊評價《蘇軾全傳》以史為里,以文為表,表里結合,以東坡人生為主線,以東坡為官和貶謫的時間為序,以地域為界,一地一卷(眉山、開封、鳳翔、杭州、潁州、定州、揚州、徐州、密州、黃州、湖州、惠州、儋州、常州等),每卷都包含當地歷史文化概況,東坡在此地的主要事跡,在此地創作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學作品,在此地創作的書法、繪畫作品,在此地的主要遺跡遺址,在此地流傳廣泛的有關東坡的故事傳說等,內容十分豐富,以此展現東坡的人生軌跡、人生追求、人格魅力、人性光輝, 同時注意史料真實性和可讀性的結合,塑造出一個符合歷史真實的蘇軾形象。
令曾棗莊感動的是,《蘇軾全傳》的十多位作者,多數是六十歲以上的學者、作家,也有年逾八旬的老作家,還有二十多歲的年輕作者,由老、中、青作者共同完成。他以為,這種作者結構,雖會造成統稿上的難度,但一人一卷,一人一地的寫法,反而讓全書顯得扎實,充滿生氣,對東坡這個人物,既有一個整體的了解,又有結合一時一地的縱深的把握。
對此,張志烈也給予了高度肯定,特地為《蘇軾全傳》題詞:“華夏精義民族良知,萃于一身永啟后昆。”
本版圖片均為資料圖片
序
《蘇軾全傳》經過眉山和多地作者的共同努力,終于成書了。這是一項重大的文化工程,是蘇學研究的豐碩成果,亦是獻給廣大讀者的一份厚禮。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為蘇軾立傳,千年不絕。究其原因,他是一位可愛而偉大的歷史文化名人,在中國和世界歷史上有著巨大的影響與崇高的地位。著名作家林雨堂先生說過,“我若一提到蘇東坡,在中國總會引起人親切敬佩的微笑,也許這話最能概括蘇東坡的一切了。”歷時千百年,他的魄力與影響經久不衰,深深地刻在人們的心目中。
蘇軾是偉大的文學家。在中國文學史上,蘇軾博學多才,雄視百代,無論詩詞文賦,還是書法繪畫,都有極高的造詣。他一生給我們留下了200多萬字的著述,其中包括2700多首詩,300多首詞,還有一大批散文、書畫作品等。所有這些作品,凝聚其思想精華,展現其豐富智慧與才氣,均達到宋代文學藝術的高峰,為我國古代文化增添了輝煌的一頁。
蘇軾是杰出的政治家。在為官施政方面,他忠誠報國,改革求新,愛民惠民,不謀私利。特別是他把“民為邦本”作為執政理念,認為民眾是國家的根本,要施仁政,幫民富。民眾富強,國家就富強了。不管在朝中為官,還是在地方為吏,他都盡心竭力為老百姓服務,做了大量的好事、實事,使受惠的百姓永世難忘。
蘇軾還是令人景仰的道德家。在為人處世上,處處體現出強大的人格力量。他積極用世,為澄清天下而獻身;忠言讜論,直而不隨;超然物外,曠達樂觀。他一生仕途坎坷不平,遭受許多不幸和打擊,但從未被痛苦與悲傷所壓倒,而是隨緣自適,隨遇而安,做到不為世俗的禍福苦樂所牽絆,不為得失生死所煩擾,光明磊落,公道正派。他以他全部獨特的政治、思想與文學藝術生活狀態,塑造了高尚的道德與人格,集中體現了中國人的生存智慧和生命智慧,展示出燦爛迷人的人格魅力。
蘇軾用自己的理念和實踐、人格和事跡,雄辯地證明了自己是胸懷大志的理想主義者,積極向上的樂天派,偉大的文學藝術天才,老百姓最親密的朋友。他將勤政愛國、關注民生的執政理念,改革求新、探索進取的執著精神,達觀自我、超然物外的曠逸氣質,熱愛生活、詼諧的盎然情趣,閑適優雅、從容不迫的瀟灑風度,完美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終于成就了一個可愛而偉大的蘇軾,成就了老百姓心目中永恒不移的楷模和典范。在2000年,法國《世界報》組織評選公元1001年—2000年間“千年英雄”,全世界一共評選出12位,蘇軾名列其中,是中國唯一入選的千年英雄。
千百年以來,蘇軾的作品廣泛傳播,他的影響深入人心。蘇軾這個人以及他的作品,作為一種長久不衰、富有強大生命力的文化現象,是值得大書特書、謳歌傳頌的。在國內外,除了研究蘇軾的專著與文章外,各類涉及他的文學藝術作品大量涌現。其中,為他立傳的亦不勝枚舉。有的傳記撰寫精彩,成為蘇學研究中的寶貴財富。
從歷史上特別是從當前看,為蘇軾立傳,大概有以下幾種情形:有的從某個角度、某個方面進行敘述,重點講他在某一領域的活動與貢獻;有的從他人生的某個階段進行勾勒,解析他人生最為精彩的部分;有的全方位講述他的人生故事,展現他的人生道路以及對歷史產生的影響;有的以紀傳、品評、小說與縱論為一體的方式論述他,著重關注他個體生命強大的奧秘;有的則另辟蹊徑,用圖傳的形式描繪他輝煌的一生,等等。這些傳記,各有千秋,不乏優秀之作,從不同角度或層面上敘述蘇軾,為人們提供了多種認識和了解蘇軾的窗口。
而《蘇軾全傳》,則走了一條獨特的道路,進行了積極探索和大膽創新。它以蘇軾的人生為主線,全方位,多角度地敘述他跌宕起伏,波瀾壯闊的一生,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完整的和符合歷史真實的可愛的蘇軾形象,使人們受到新的啟迪,獲得新的感受。
《蘇軾全傳》有以下鮮明特點:
一是以時間為序。全傳從蘇軾的出生和入學寫起,到他趕考、為官、被貶、重新起用、再度被貶……一直寫到他逝世,敘述了他65年的人生歷程。順序完整,脈絡清晰。
二是以地域為界。全傳共15卷,從眉州始,依次到開封、風翔、杭州、潁州、定州、揚州、徐州、密州、黃州、湖州、惠州、儋州、常州等,一地一卷。一卷在手,既能了解蘇軾在一地的情況,也能上下卷互相呼應,連貫綴其一副全景畫面,整體展現蘇軾的一生。
三是以事跡為脈。全傳的每一卷,包含當地的歷史文化概況,蘇軾在此地的主要政績,他在此地創作的有代表性的文學作品,在此他的書法、繪畫作品,此地的涉及到他的遺跡遺址,以及此地有關他的傳說故事。內容豐富,文圖并茂。
四是以人文為髓。全傳以史為據,以史為本、以史為里、以文為表,表里結合,同時注重史料和文學性的密切結合,塑造出一個符合歷史真實的蘇軾形象。充分展示他極不平凡的人生軌跡,人生追求,人格魅力,人性光輝。
《蘇軾全傳》從歷史的縱向度看,是厚重的;從其橫向度看,亦是開闊的。
《蘇軾全傳》是蘇學研究領域的一項重大研究成果。全傳從2013年開始醞釀、策劃、創作,歷經三年多時間的辛勤工作和努力,終成正果。全傳涉及面廣,切入度深,真實客觀反映了蘇軾的政治生涯和藝術生活。強大的創作隊伍中有年逾八旬的資深作家,也有二十多歲的青年才俊,不僅傾注了蘇學專家個人最新的研究成果,又凝聚了蘇軾遺跡遺址地團隊創作的智慧結晶。在浩如煙海的蘇學作品中,披沙淘金,不失為一套研究蘇軾的力拔頭籌之作。
《蘇軾全傳》的出版發行,對于傳承東坡文化和弘揚東坡精神有重大的意義。我們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五千年來所形成的中華文化,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滋潤了一代又一代人,塑造了一代又一代人。我們這個民族不管經過多少曲折艱險和大風大浪,不僅沒有潰敗,而且日益壯大,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們幾千年來始終集結在中華文化的偉大旗幟之下。因此,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只有努力傳承與弘揚傳統的優秀的中華文化,才能進一步增強民族的向心力與凝聚力,推動各項事業的不斷前進,促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蘇軾以其深邃的哲學思想、卓越的政治實踐、輝煌的文學成就、豐富的人生體驗綜合成的東坡文化,正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中華文化藝術殿堂中的瑰寶。傳承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傳承東坡文化、弘揚東坡精神。《蘇軾全傳》的出版發行,為我們的傳承與弘揚工作提供了十分有價值的版本,必將產生積極作用和廣泛影響。
《蘇軾全傳》雖然在蘇學研究和創作中進行了有益探索與嘗試,取得了不菲的成效,但由于內容龐大,作者眾多,可能存在種種不足之處。在已經形成的中華文化研究的澎湃潮流中,也只是一片浪花,是拋磚引玉之作。希望有更多的蘇學專家和作者創作出更多更好的蘇學研究作品來,共同為傳承與繁榮中華傳統文化而貢獻力量!
李吉榮
2016年5月1日
(李吉榮:原中共眉山地區委員會書記、眉山市委書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