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日報
更新時間:2020-12-17 10:16:46
責任編輯:熊莉
2018年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域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東坡區無省定貧困村,是四川省脫貧攻堅四大片區以外的地區,屬典型“插花式”貧困地區。
2014年6月,東坡區印發建檔立卡實施細則,全面啟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精準識別,共識別建檔立卡貧困人口9472戶29458人,貧困發生率5.66%。2015年8月,東坡區委作出了《實施“1583”扶貧攻堅戰略,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至2017年底全面完成減貧任務,對口支援的阿壩州茂縣所有貧困村全部摘帽、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截至2020年10月底,累計實施易地搬遷808戶、危房改造3239戶、農村保障性住房742戶。
東坡區2017年度脫貧攻堅“1+3”成效考核結果被省委、省政府綜合評價為“好”;2019年、2020年,東坡區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辦公室、區紀委監委先后被評為“四川省脫貧攻堅獎先進集體”;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開展以來,東坡區多次受到省市考核督導組充分肯定,在省易地扶貧搬遷督查考核中排名居全省前列。
□曹霞 本網記者 王允浩
2018年6月,東坡區紀檢監察干部在建檔立卡貧困戶住房施工現場督查了解易地搬遷住房政策落實情況。
精準護航
緊盯“端口”謀劃監督
確保脫貧成效更接地氣更為精準更有底氣
圍繞打贏脫貧攻堅戰,東坡區紀委監委始終立足監督職責主動思考、主動作為,聚焦全過程監督,堅持問題導向,創新監督模式,為奮力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提供了堅強紀律保障。脫貧“摘帽”之后,區紀委監委在精準護航上依然沒有松懈,全力確保脫貧成效更接地氣、更為精準、更有底氣。
聚焦脫貧攻堅“前端”,東坡區從自身層面不斷完善監督執紀方式,緊緊牽住扶貧領域主管部門的“牛鼻子”,督導脫貧攻堅工作落地生根。“突出溝通協作、強化片區聯系、深化作風保障、開展專項巡察,重點落實第一書記履職及幫扶、義務教育保障、安全住房保障、扶貧工程項目實施及清理等區級掛牌督戰工作,采取下沉一線走訪、不定期抽查、查閱資料等方式進行日常監督檢查。”區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與此同時,針對扶貧項目多、資金量大、專業性強等特點,轉變監督方式,以定點、定向、定標、定責的方式,精準治理、精準監督,確保“縣里的權、鄉里的情、村這個點”始終在制度的陽光下運行。
2018年,東坡區開展扶貧領域專項巡察,對21個區級扶貧主責部門進行了巡察,并且延伸巡察20個鄉鎮、80個市(區)級貧困村,查閱有關資料2100余卷,發現主要問題23個。2019年,開展全區扶貧領域問題整改落實情況回訪督查,重點聚焦扶貧領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腐敗和不正之風問題,督查農業農村局、教體局、衛健局等6個部門和思蒙鎮、太和鎮、尚義鎮等15個鄉鎮,發現脫貧攻堅工作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扶貧資金使用監管缺乏、扶貧項目監督管理不力、扶貧政策執行不力、脫貧工作落實不到位5個方面19個問題,跟蹤整改問題44項。
“把身份證往機器上一放,再摁下‘查詢’鍵,就能立刻看到自己享受的惠民資金數額,還能了解同鄉鎮、同村(社區)其他人員享受政策的情況,各主管部門有哪些惠民資金及享受對象一目了然。”提到“清風揚眉”惠民惠農政策終端查詢機,東坡區群眾總愛用“又快又準”來形容體驗過程。
目前,東坡區境內共有38臺終端查詢機,已實現扶貧項目可視化,通過直接點擊地圖查看項目建設情況,通過建設項目前、中、后的照片對比,查看是否存在虛報或重報的問題。
“一點即通”終端查詢機的出現,系2018年東坡區紀委監委聚焦脫貧攻堅“中端”,積極開創新思路、新方法,依托互聯網平臺,先行先試探索建立起東坡區惠民大數據監察平臺,此舉極大地提升了群眾滿意度和獲得感。
用紀委監委的身份起到更好的震懾和警示教育作用,是東坡區紀委監委的又一次探索。
2016年開始,東坡區計劃對全區80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實施易地搬遷,原盤鰲鄉張廟村建檔立卡貧困戶謝某選址在丁巖山下水泥路內側建房。眼看主體工程在2017年7月下旬基本完成,可沒想到丁巖山山體因一場大雨出現了整體平移,只能在同年12月重新選址。“其實謝某一開始選址的地方并非地質災害點,只是那個位置確實比較特殊,只能說‘疑似’風險點。”區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但這個‘疑似’帶來了7萬元的財政資金損失。”
正因如此,區紀委監委決定給予原盤鰲鄉張廟村黨支部書記黨內嚴重警告處分、村主任黨內警告處分——“希望能給全區所有干部帶來警示作用”。據介紹,截至目前,808戶搬遷戶除謝某一戶,再也沒有出現過房屋問題。
聚焦脫貧攻堅“末端”,東坡區采取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圍繞建檔立卡貧困戶的難點、痛點開展監督執紀問責,大力開展扶貧領域專項治理、開展“一卡通”專項整治、開展扶貧項目專項督查、開展低保專項清理,切實解決建檔立卡貧困戶身邊問題。
其中,謝某選址事件屬扶貧領域專項治理中發現的問題。聚焦干部作風,圍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東坡區著力糾正作風虛浮、幫扶走過場、責任不落實等問題,2018年以來,查處63件117人、全區通報曝光67人。
彭林軍在東坡區萬勝鎮新星村8組的新家里過上了新生活。
易地扶貧搬遷
斷“窮根”挪“窮窩”
重產業結構調整創農民致富新路
“有了脫貧攻堅相應政策,鎮村開始悉心幫助我調整產業結構,家里的4畝土地都種上了晚熟柑橘,現在一年的收入有六七萬元。”東坡區萬勝鎮新星村村民彭林軍高興地說,“2017年,依托易地搬遷政策,我們全家住上了新房子,日子越過越紅火。”
2014年,新星村尚未形成任何產業,部分村民靠種植低經濟價值的橙子、蜜橘獲取微薄收入,而大多數村民只能靠天吃飯。時年54歲的彭林軍,家庭條件困難,因有肢體殘疾,只能靠種植小麥、水稻等傳統農作物來維持生活,一家人一直擠在小小的土坯房里。
2015年,新星村全力突破“產業不興、腰包不鼓,農業產業結構落后”的發展瓶頸,彭林軍便是產業結構調整這條致富路上的一大受益者。
在東坡區,像彭林軍這樣的易地扶貧搬遷戶共808戶2341人。通過統一對項目規劃及工程建設所有流程進行細化規范,統一為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建設提供標準施工藍圖,統一培訓工匠保證工程施工質量,統一建房項目補助政策不打折扣,統一由監理公司對住房建設進行監督指導,統一對項目建設進行全覆蓋督查驗收“六個統一”,東坡區使項目在實施過程中有章可依、不走彎路、直接落地,做到了有效監督、高效推進、高質建設。
截至2018年底,全區易地扶貧搬遷計劃完成率100%,搬遷合格率、政策實施合規率100%。全區搬遷對象精準,易地扶貧搬遷戶全都符合搬遷政策;安置住房建筑面積不超標,人均住房面積不超過25平方米;建檔立卡貧困戶戶均自籌資金5334元,自籌資金不超過國家規定標準;易地扶貧搬遷戶全部脫貧,穩定脫貧率100%;經住建部門驗收,全區安置住房工程質量安全認定合格率100%;易地扶貧搬遷戶全部搬遷入住,搬遷入住率和拆舊復墾率100%。“產業發展成為帶動全區易地扶貧搬遷戶脫貧致富的有效動力。”東坡區發改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其中562戶發展水果種植、家禽畜牧養殖等產業實現脫貧致富,227戶以務工和自主創業實現脫貧致富,19戶主要依托社會兜底保障脫貧。
在2017年全面完成脫貧任務基礎上,東坡區創新開展“保障住房”建設,不斷夯實脫貧基礎,于2018年創新出臺了《眉山市東坡區臨界困難群眾農村保障房建設實施方案》和《眉山市東坡區臨界困難群眾醫療救助方案》,集中精力解決臨界戶(邊緣戶)住房和醫療問題。
針對“插花式”扶貧實際,在易地扶貧搬遷、C級危房改造、地質災害避險搬遷等政策之外,東坡區按照“個人申請——村評議公示——鄉鎮黨委會集體研究——區復核審定”的流程,實施保障性住房建設,對符合要求對象按人均建房面積不超過25平方米、每平方米財政補助不超過800元予以保障。3年來,累計投入區級財政資金3142萬元,為建檔立卡貧困群眾、特殊困難群眾建設農村保障房742戶。
2020年,東坡區印發《眉山市東坡區防致貧防返貧工作實施方案》,不折不扣抓好防致貧防返貧各項工作的落實。全區累計排查監測戶285戶、邊緣戶69戶,所有問題全部完成銷號。
2020年9月25日,“岷江緣·東茂情”茂縣農特產品展銷活動在東坡區開展。
“東茂一家親”
全面發動東坡力量
幫助茂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為深化“岷江緣·東茂情”結對幫扶友誼,進一步加大宣傳“茂縣李”品牌知名度,今年9月25日,“岷江緣·東茂情”茂縣農特產品展銷會在東坡區啟動。“此次活動,是東坡區與茂縣長期交流合作的一個縮影。通過展銷茂縣農特產品,幫助推廣茂縣城市品牌及羌族特色文化,同時借助京東平臺和東坡區龍頭企業進行產銷對接,拓寬茂縣農特產品銷售渠道,推進茂縣產業發展,全面推進東坡區對口幫扶茂縣脫貧攻堅工作。”東坡區相關負責人介紹。
自2016年省委確定東坡區對口幫扶茂縣以來,東坡、茂縣兩地結成了親密兄弟,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東茂一家親”的深厚情誼。東坡區始終把對口幫扶工作作為崇高政治使命,高位統籌、整體謀劃對口幫扶工作,對茂縣傾注真情實意,投入真金白銀。截至目前,已累計投入財政幫扶資金超過5000萬元,累計派出黨政干部人才和支醫支教人員207人次,大力實施產業發展、住房安全、醫療衛生、教育教學、勞務就業、人才幫扶、社會幫扶等方面項目64個,幫助茂縣7000余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今年以來,東坡區幫扶工作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產業發展、醫療教育、智力幫扶、基礎設施等15個援建項目有序推進,成功簽約投資1.5億元的川傲12萬頭生豬養殖項目,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相信在茂縣縣委、縣政府帶領下,在全縣各級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茂縣的社會經濟必將得到長足發展,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必將得到進一步提高。”東坡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2020年,東坡區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9.2%。下一步,東坡區將以生豬、水產種苗、晚熟柑橘、糧油、蔬菜等為主導產業,打造省級種養循環現代農業園區、水產種業園區、晚熟柑橘現代農業園區、綠色糧蔬現代農業園區,實現現代農業產業發展不斷提檔升級。同時,切實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民生改善,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進鄉村振興先進示范創建,加強創業致富帶頭人培養,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激發脫貧群眾內生動力,從“脫貧”向“致富”轉變。堅持精準理念,系統研究謀劃2020年后的扶貧思路,編制“十四五”鞏固脫貧成果規劃,將農村扶貧規劃納入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探索解決相對貧困制度機制,將針對絕對貧困的脫貧攻堅舉措逐步調整為針對相對貧困的常態化幫扶措施。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2020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站在布局“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歷史關口,東坡區將肩負首位責任、擔當首位使命,為加快推動成眉同城化、奮力建設成都都市圈副中心奮勇前行。
本版圖片由東坡區農業農村局提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