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20-09-02 11:18:37
責任編輯:何海娟
□眉山網記者 周華 張丹梅 文/圖
如果說主干道是一座城市的“面子”,那么背街小巷就是城市的“里子”,只有表里如一、持之以恒,才會創出名副其實的文明城市。眉山城區珠市西街位于老城區三蘇雕像廣場附近,人流量大,車輛亂停亂放、環境衛生差等成為城市治理的“硬骨頭”。自“雙創”工作開展以來,我市下決心對背街小巷進行集中整治,同時常態化開展愛國衛生運動,不斷配套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昔日“臟亂差”的珠市西街,搖身一變成為“潔凈美”的街道,市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不斷提升。
完善基礎設施 街道顏值大提升
8月31日下午6時許,記者來到珠市西街,整個路面看起來干凈衛生,機動車輛和非機動車輛按規定停在劃線區域,沿街商鋪門前環境衛生保持良好。
一家鹵味店的生意非常火爆,門前堆滿了購買鹵味的顧客。“說實話,這條街的環境衛生好了,我們家的生意也跟著好了起來。”鹵味店老板在珠市西街做生意有五六年了,親眼見證了珠市西街大變化的全過程。她告訴記者,以前珠市西街街面衛生情況很糟糕,主要是道路坑洼不平,汽車一過,灰塵四起,她每天要花大量時間打掃衛生,鋪面衛生不好,生意也受到了一定影響。“現在好了,路面硬化了,整條街看起來也干凈亮堂了,我們的生意也比以前好多了。”
街面干凈,車輛停放有序。
基礎設施建設,是背街小巷環境衛生治理的首要任務。2019年9月,我市投入資金對珠市西街及興隆街進行了路面硬化,并完善路燈、垃圾箱等配套設施,規范了機動車輛和非機動車輛的停放區域,同時一個街道配備一名環衛工人,進一步改善街道環境衛生,助力文明城市創建。
環境衛生改善了,居民的幸福感逐步提升。周女士是珠市西街的住戶,她告訴記者,以前珠市西街亂停亂放現象非常嚴重,導致街道看起來很窄,特別是人行道上,經常停滿了摩托車、電瓶車,而且停得亂七八糟的,影響市民通行。“路面硬化后,車輛按規定停在劃線區域,感覺路都變寬了,看起來干凈整潔了,越來越美了,走在街道上心情也好多了。”
推動長效治理 市民居住更舒心
走訪過程中,記者發現珠市西街不僅街面衛生變好了,兩邊的小巷、胡同看起來也很干凈衛生,而且還進行了氛圍營造,張貼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公益廣告和“雙創”相關知識宣傳展板,引導市民愛護環境衛生,爭做文明人。
對于小巷衛生的改善,市民胡女士有深切感受。她在珠市西街生活了10多年了,居住的樓下就是一條小巷子,典型的衛生死角、管理盲區。她告訴記者,以前爛菜葉子、狗屎、生活垃圾堆滿巷子,一到夏天就能聞到一股惡臭,蒼蠅滿天飛,他們這些住戶出門都要捂著鼻子走。“現在巷子里配備了分類垃圾桶,環衛工人天天打掃,社區定期組織志愿者清理衛生死角,沿街商鋪、住戶也自覺講衛生,隨時走進來都是干干凈凈的,我們生活起來也舒心多了。”胡女士開心地說道。
據了解,自“雙創”工作開展以來,東坡區蘇祠街道環湖中路社區積極行動,集中社區力量全力推進轄區珠市西街、興隆街等背街小巷環境衛生治理工作,通過常態化開展清理衛生死角、清理小廣告、勸導商鋪規范經營、規范市民文明停車等,全面提升市民的文明素養,呼吁大家共同維護轄區環境衛生。
“同樣是日常保潔,但這幾年明顯感覺街面的垃圾少了,市民的素質是越來越高了,我們的工作量也減輕了不少。”負責珠市西街的環衛工人感受同樣深刻。
通過走訪,記者深刻感受到市民從環境衛生改變方面流露出來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他們希望這樣的良好生活環境能長期保持,也希望政府能進一步完善配套基礎設施,形成精細化、常態化、長效化的管理機制,讓他們生活的街道越來越美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