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華的商業大街 因“雙創”而更加美麗
2020-07-21 15:09
1
/
商家門前的創文公益廣告牌。
干凈整潔的三蘇路輔道。
分類垃圾箱。
三蘇雕像廣場上的公益廣告牌。
經過“雙創”宣傳欄,人們情不自禁會看看。
雕像國際廣場上巨大的LED顯示屏滾動著“雙創”的內容。
三蘇雕像廣場上的創文廣告牌。
分類垃圾箱。
本報記者 文/圖
“全力奮戰三個月,確保奪取文明冠”,我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全國衛生城市的工作進入最后的攻堅階段,創建工作中還存在哪些不足和短板?7月15日開始,眉山網推出了“雙創進行時 記者走點位”系列報道。隨著暗訪工作的不斷推進,7月20日下午5點過,記者來到了位于眉山中心城區的三蘇路和環湖中路,根據《全國文明城市實地考察點位建設標準》,暗訪商業大街的日常情況。
通過2個多小時的觀察,給記者的整體印象是:這兩條街商業大街整潔干凈、創文氛圍濃厚,市民們出行有序、謙和禮讓,雖然是位于老城區的中心地帶,也不給人喧鬧和雜亂無章的感覺。三蘇路向南,越靠近三蘇雕像廣場的位置氛圍越好;而三蘇路向北,往鐘樓方向,則有一些不足。
站在三蘇雕像廣場上,面朝鐘樓方向,在三蘇雕像左側,是長約十米、高約兩米的“雙創”專題宣傳欄;右側是巨大的LED顯示屏,正在滾動播放著“雙創”宣傳知識和防疫知識。三蘇雕像廣場周圍一圈立有各種“雙創”公益廣告牌,內容涵蓋關愛未成年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尊老愛幼等。
因時間尚早,此時的三蘇雕像廣場上人流稀少,偶有行人路過。其中有幾位牽著狗狗的市民,都用遛狗繩拴著。隨著暑期到來,出來玩耍的小朋友也比平日里多,一些大人帶著小孩經過宣傳欄時,會停下來駐足片刻。
商業中心交通比較復雜,在三蘇雕像廣場靠環湖中路、小北街側,有四個紅綠燈路口、五條斑馬線,記者看見車輛和行人各行其道、無行人亂穿馬路、翻越隔離欄等現象。
在雕像國際廣場上,散發小廣告的現象依然存在,但比以前減少了很多,在記者暗訪期間,只出現了兩撥人,都是游離式的。廣場上設置有分類垃圾箱,垃圾箱上明確標識著“旅管、廢紙、塑料”的字樣。
由三蘇雕像廣場往北走,過了珠市街,已經下班的工商銀行門口,仍然有幾位“算命先生”在那蹲點,這是老城區存在了幾十年的痼疾,隨著文明城市的創建,街面上的這些“算命先生”也該改行了。
行至金鑫街路口,這里由于是一個十字通道,沒有設置交通信號燈,記者在這里停留了大概半個小時,觀察往來車輛和行人過馬路情況。半小時內,絕大多數車輛遇到行人過馬路,都會自覺停下來,待行人穿過后再駛過。但仍有個別車輛沒有等待行人,只是稍微減速。
行至紅星路口,這里是被市民稱為眉山中心城區交通最復雜的地方。由于交通信號燈壞了,在路口中心放了一個臨時的交通信號燈,交警和協管員在努力指揮著來往車輛和行人。此時正值下班高峰時段,車流量、人流量很大,總體來說還算有序,但一些電瓶車和摩托車就沒有那么聽話,協管員不時吹哨勸導。聽協管員講,這樣的情況已持續多日,“曉得哪天(交通信號燈)能修好哦!”協管員嘟嚕著。
記者繞路口一圈,發現存在劃線區域不夠的情況,共享單車停車區域放滿了車,一些停不下的共享單車只有停在區域外。
兩個小時一晃而過,一路行來,記者沒有看見亂扔雜物、車窗拋物和隨地吐痰的現象,也沒有爭吵謾罵、使用低俗語言、躺臥座椅、損害公共設施和花草樹木的現象。街面管理人員文明執法、禮貌勸導。分類垃圾箱幾乎每隔50米就有一個,垃圾箱上都有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全國衛生城市的標語。一些商家門前還放有“雙創”公益廣告牌。遺憾的是,沿途的三個公交站臺都沒有看見明顯的“雙創”公益廣告。
華燈初上,街道兩側的路燈溫暖而明亮。此時的三蘇雕像廣場音樂已起,想必是大爺大媽們又開始了一天的廣場舞,夜晚的商業大街也隨之熱鬧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