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責任編輯:雷堯
公交車內隨處可見文明宣傳標語。
志愿者護送老人上公交。(涂思洋 攝)
眉山網記者 梁昊 文/圖
隨著“雙創”工作的不斷深入,眉山公交車上主動讓座蔚然成風,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小小禮讓之舉,讓出了文明,讓出了和諧、讓出了幸福。
現場直擊
公交“讓座”成風氣
20路公交車每天往返于眉山東站和彭山北站之間,是眉山城區最繁忙的公交線路之一。
11月29日下午4點多,市民李秀琴帶著1歲多的孩子乘坐20路公交車出行。當時車內乘客很多,過道上也站了好些人。李秀琴一只手抱著孩子坐在車尾的地板上,另一只手扶著嬰兒推車。李秀琴身邊的幾位青年乘客見此情景,紛紛起身讓座。
同樣溫馨的一幕還發生在5路公交車上。當天下午5點過,78歲的王旭利打算乘坐5路公交去位于東站附近的兒子家吃飯。“老人家來這里坐。”剛踏上公交車,就有一位中年婦女熱情地招呼他并讓座。
“從眉山開通第一條公交線路以來,我出門幾乎都是坐公交。現在公交線路覆蓋面廣,去哪都很方便。年輕人素質也高,有時好幾位年輕人爭著給我讓座。”王旭利說,乘坐公交車這么多年來,不僅感受到了乘客禮讓帶來的溫暖,更感受到了來自公交車司機的關照。“很多公交車司機對老人都很照顧,上個星期,我在投資促進大廈站乘坐5路公交車,上車后便倚靠在票箱旁站穩。但是沒想到的是,車還沒開出幾米,司機就將車停靠在路邊,招呼我到后方有人讓出的空位上坐好。等我坐穩后,司機才重新開動。”
“據我觀察,公交車上讓座的情況很多,我自己也經常讓座。”康凱翔是四川工商學院的一名學生,也是公交公司的一名志愿者,經常在公交站臺為市民提供路線咨詢、行李搬運、攙扶老人等志愿服務。“對于老弱病殘孕等行動不便的人群來說,我們應該要有互助意識,能幫一把是一把。”公交公司實習人員涂思洋告訴記者,現在城區有25條線路,有300多輛公交車,每一輛公交車上,讓座已經成為一種風尚。
市民聲音
“禮讓”溫暖一座城
市民胡月星:坐公交車一般我都會主動讓座,尤其是遇到年紀大,或者抱小孩的乘客,我會毫不猶豫讓座。當父母的人都知道抱孩子很辛苦,也很危險,公交車停靠、起步、剎車,特別是急剎時,容易站不穩。我以前懷孕的時候,經常有人給我讓座,現在我也想把這份善意傳遞下去。
市民江珊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的確應該讓座。我認為坐在“愛心專座”的非老弱殘幼乘客必須讓座,其他位置上的乘客則不能強求。這與人的素質有關,難以用對錯來劃分。在我看來,遇到老人、小孩生病這類緊急事情,監護人就最好不要再帶著他們坐公交車了。總之,讓座是善舉是情分,更多的要將心比心,不強求。
公交車車隊長張巖云:我們每輛公交車上都張貼有讓座的宣傳畫和宣傳語,也設置有文明禮讓提示語音。作為一名公交人,我會呼吁車內的青壯年乘客給行動不便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但這是一種美德,并不具有強制性。
上下班高峰期時候,公交車上“一座難尋”。現在公交乘客中,老年人比較多,年輕人上下班換乘也很辛苦。希望年輕人主動讓座,老年人盡量錯峰出行,大家互相體諒、相互尊重。
記者手記
小小的公交車廂,承載著南來北往客;人們因為上班、出游等原因在這里相聚。踏上公交車的那一刻,車廂便成為所有乘客的“家”。在公交車上讓座,是對特殊人群的尊重;為他人讓座,是對傳統美德的繼承和發揚。
如今,在眉山,主動讓座,是一件極為尋常的事。公交車上互幫互助的點滴小事,讓人感受到眉山這座城市的文明進步。在小小車廂里,大家能夠感受到彼此的善意,感受到文明的光芒。
“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讓座事小,文明事大。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一個城市的市民素質,很大程度取決于對待弱勢群體和特殊群體的態度。通過公交車這個展示市民素質的窗口,我們真切感受到了眉山市民尊老愛幼、助人為樂的道德風尚。入座者的一聲“謝謝”或一個感激的微笑,都能讓人在冬日里感到溫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