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20-08-11 10:22:09
責任編輯:熊莉
□潘帥 眉山日報記者 郭僑 文/圖
邱成山(左)向村民講解養兔技術。
在仁壽縣禾加鎮,有一位65歲的老人,依靠黨和國家脫貧攻堅的好政策,勤勞致富,脫貧摘帽。脫貧之后,他不忘黨恩,積極參與村里事務,熱心幫助鄰里鄉親,用實際行動回報社會。
“河道清巴適了,我們就不怕洪水了……”8月5日清晨,天氣有些陰沉,禾加鎮官印村的河道里卻十分熱鬧。村民們拿著工具,抓緊時間清理河道。邱成山一邊喊話,一邊打撈河道垃圾,忙個不停。算上今年,他已經連續4年義務包攬了村上響水灘河的河道清理工作。
10年前,常年在外打工的邱成山患上了慢性病,妻子也有病在身,子女還在上學,家里的境況一年不如一年,生活都成了問題。就在他一籌莫展,對生活喪失信心的時候,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村兩委了解他家的具體情況后,主動為他“量身定制”了產業發展計劃。
2015年,邱成山領取了10只種兔,信心滿滿地搞起了養殖事業。每天早上6點,夫妻倆就起床上山割兔草,晚上10點還圍繞著兔子忙活。可第一批小兔出生不久就相繼死亡,像一盆冷水澆在了兩人心上,邱成山有些絕望。
了解到這一情況,村上邀請專業養殖人員進村入戶講解養殖技術,手把手地教邱成山怎樣防病、配種。慢慢地,邱成山重拾信心。除上培訓課和向技術人員學習外,他還借來村上圖書室的養兔書籍認真閱讀,每天觀察兔子習性,勤做記錄,逐漸成為養兔專家。
“養兔子有一個訣竅,就是看兔屎。兔屎是黃色的,那就沒問題……”邱成山不但兔子養得好,向鄉親們介紹養兔經驗也頭頭是道。村里養兔的人,都到邱成山家取經,他總是毫無保留地幫助別人。
如今,邱成山搬進了易地搬遷的新房,兔子年出欄1000只左右。他還發展起了種養循環,利用兔糞做果樹肥料,家里的4畝柑橘樹也收入不菲。熱心公益的他積極參與村里的事務,哪家需要技術,他隨喊隨到;哪家有糾紛,他主動調解;修路、平塘、清河道,他義務出工,跑得很快。大家都說,邱成山是越干越有勁兒,越活越精神。
“如果不是黨的好政策,哪有我的今天!”邱成山說,“我不能脫了貧忘了本。只要我能力允許,我就要好好干,讓大家和我一樣,早日走上致富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