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20-05-18 10:26:24
責任編輯:羅端
【編者按】
“社交場合講禮儀,咳嗽噴嚏掩口鼻”“公共場所少聚集,距離一米才適宜”“豢養寵物守規則,拴繩清便見公德”……3月24日,四川省文明辦針對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當前社會交往中存在的公共衛生問題,發起“倡導社交文明 加強公共衛生”倡議。
如今,隨著社會生活秩序逐步恢復正常,人們開始了正常的社交和餐飲。倡議發出已一個多月,效果怎么樣?大家的行為因此有何改變?即日起,本報推出《我身邊的文明社交行為習慣調查》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我身邊的文明社交行為習慣調查(上)
曾經不掩口鼻地咳嗽,噴出的飛沫有可能傳播病毒;公共場所聚會、聚餐等活動,人與人之間近距離接觸,被感染病毒的機會也會增加;亂扔垃圾雜物不僅會污染空氣、水體,還會滋生老鼠、蚊蠅,傳染疾病……疫情是一場大考,社交是否文明、是否注意公共衛生,無疑是其中的考題之一。
本期,跟著記者的鏡頭去看看倡議行動中的“社交場合講禮儀,咳嗽噴嚏掩口鼻”“公共場所少聚集,距離一米才適宜”“愛護環境擔責任,垃圾雜物別亂扔”這部分內容。
眉山網記者 王麗 杜艷 文/圖
新華文軒眉山書城里,溫馨提示擺在了顯眼位置。
【文明社交行為①】
社交場合講禮儀
咳嗽噴嚏掩口鼻
【文明背景】
今年3月3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其中指明:“經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也就是說,咳嗽或打噴嚏是引發呼吸道飛沫傳播及密切接觸傳播的最主要方式。
【文明調查】
5月14日早上8點過,正是上班高峰期,記者從眉山城區湖濱路乘坐7路公交車出發,對市民在公共場所是否做到“咳嗽噴嚏掩口鼻”進行走訪調查。
途中,和記者在相同站點上車的兩名中年婦女一直聊天,其中一名婦女一直咳嗽。聽見咳嗽聲后,站在這兩名中年婦女旁邊的幾名乘客紛紛將臉轉向背對她們的方向,并往后挪了挪位置。直到這兩名婦女在市人民醫院下車時,沒有乘客對其無遮擋咳嗽行為進行勸阻。
隨后,記者在城區多家商場、超市走訪發現,多數市民能做到“咳嗽噴嚏掩口鼻”,偶有市民不顧他人感受肆無忌憚地咳嗽、打噴嚏。
“有些人就是沒有文明意識,咳嗽的時候為什么就不考慮一下身邊人的感受?”曾在乘坐升降電梯遭遇“不文明咳嗽”的市民張霞無奈地說,“有些人為什么不能換位思考?如果是別人對著他咳嗽、打噴嚏,他還能這么淡定嗎?”在她看來,每個人都應該在公共場所保持“咳嗽噴嚏掩口鼻”這樣的良好衛生習慣?!拔拿餍幼?,包含一份尊重、蘊藏一份健康,人人都應做到?!?/p>
記者在走訪中觀察到,許多未成年人還沒有養成“咳嗽噴嚏掩口鼻”的習慣,而家長們也沒有把孩子對著周圍人咳嗽、打噴嚏當回事。
有這樣一個場景,市民李曉紅記憶猶新。“一次和朋友聚餐的時候,大家聊得正歡時,朋友家5歲多的孩子突然一個噴嚏,不僅噴了我一臉,還噴得一桌都是。”李曉紅說,雖是孩子的無心之舉,但其實心里挺別扭的,從孩子咳嗽之后她也再沒夾過菜了。“文明需要持久地維護,良好習慣還需傳承培養。要讓孩子們明白‘咳嗽噴嚏掩口鼻’,對自己和他人的身心健康是有益處的。”李曉紅呼吁,家長們在生活中就應潛移默化地對孩子的日常行為習慣進行規范和教育,希望全社會都能攜起手來,共同踐行文明。
當天,記者隨機采訪的20余位市民表示,人人都會咳嗽、打噴嚏,但在公共場合最好用手遮擋一下,否則很容易引起別人反感。他們認為,咳嗽、打噴嚏時不進行遮擋的行為,不僅是一種不文明行為,也是不衛生的表現。比如,在商場乘坐廂式電梯時,空間比較密閉,人員又比較多,如果打噴嚏、咳嗽不進行遮擋,飛濺的唾沫容易傳播病菌,會帶來健康隱患。
【文明解讀】
據了解,人在打噴嚏時一次可以噴出10萬個唾液飛沫,這些飛沫以每小時145千米的速度在空氣中傳播。除非打噴嚏的人掩住口鼻,否則唾液中所含的細菌和病毒可以在2秒內附著到扶手、座位等被人抓摸和觸碰的地方。
專家表示,呼吸系統疾病最主要的傳播途徑來自打噴嚏或咳嗽的飛沫,所以,打噴嚏或咳嗽時遮掩口鼻非常重要。值得注意的是,用手來捂嘴的動作很容易將口中的病菌傳遞到手上,若手未能及時清洗,再碰觸他人或東西時,就會再次傳播病菌。所以,提倡用手帕、紙巾遮擋。當身邊沒有手帕或紙巾等物品時,手肘是最佳工具,因為手肘部位接觸其他地方的機會較少,散播病菌的可能性較低。
設置合理數量的垃圾桶,方便市民隨時丟棄雜物。
【文明社交行為②】
公共場所少聚集
距離一米才適宜
【文明背景】
當人們在咳嗽、打噴嚏或大聲說話時,產生的大量飛沫大部分集中在一米左右的范圍。因此,人與人之間保持一米以上的社交距離,有利于保護自我、降低感染概率。 【文明調查】
5月15日19時,眉山城區東坡大道一超市迎來許多顧客。市民張敏對照購物清單,推著手推車在生活用品區采購結束后,迅速“轉戰”食品區,洗漱用品、零食、水果……不一會兒,張敏已經選好想要購買的東西。“事前擬好購物清單,減少在超市停留的時間。”張敏說,以前是慢慢逛超市,現在是買完東西就走。
記者注意到,在超市收銀臺,張敏排隊結賬時自覺與前面一位市民保持了一定間距。“保持距離是為了保障安全。自從養成這個習慣后,如果誰站得離我太近,我會覺得不舒服。”張敏說。
排隊自覺保持間距的情景,記者在文忠路一大型超市同樣見到。該超市收銀臺有4位顧客等待結賬,相互之間相隔了一定距離。掃商品條碼、手機支付……市民李想花了幾分鐘,在自動掃碼支付機上支付完畢后離開。相比在收銀臺付款,李想表示自己更愿意自助掃碼支付。他認為這樣更快捷,減少了在公共區域停留的時間。
在疫情前就設置了“一米線”的銀行網點,記者看到,“一米線”不僅僅停留在地面上,更是刻在了人們心中:坐著等待辦理業務的市民也都主動隔開了一個空位;在市政務服務中心,眉山市公安局出入境接待大廳窗口設置了隔離帶,辦事區和等候區距離超過一米;在新華文軒眉山書城,“進店以后請自覺與他人保持2米及以上距離,請勿聚集扎堆”的溫馨提示也擺在了顯眼位置。
走訪中,記者發現,在非上下班高峰期時段的公交車站等公共場所,市民都能較好做到與他人保持適當距離。但是到了上下班高峰期,許多市民仍無法避免在排隊等候上車區域與他人“近距離”接觸。“為避免‘打堆’的情況出現,我和家人最近都盡量錯峰出行?!笔忻駞墙軐τ诠矆鏊嗑嘁幻撞胚m宜的倡議很是贊同?!啊幻拙€’是一條安全線,是對自己、對他人負責的表現,也是避免交叉感染的有效方法?!?/p>
【文明解讀】
當無法與他人保持適當距離時,該怎樣做以降低感染風險?
針對日常生活中一些難以與人群保持適當距離的場合,如上下班高峰期的公交車或空間較為狹窄的通道等情況,專家建議,佩戴口罩,并且要特別注意手衛生。乘坐公共交通時應盡量減少用手觸摸扶手、靠背、把手等,盡量避免用手接觸口、眼、鼻,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開窗通風。
東坡城市濕地公園的望月臺空中廊橋上,市民將垃圾扔進垃圾箱。
【文明社交行為③】
愛護環境擔責任
垃圾雜物別亂扔
【文明背景】
根據2019年1月1日起施行的《眉山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第三十九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應當自覺維護環境衛生,禁止亂扔煙蒂、紙屑、果皮、包裝盒(袋)、廣告宣傳單等廢棄物。
【文明調查】
5月15日15時許,東坡城市濕地公園里,道路、花壇、草坪、人工湖等地方整潔干凈,一名環衛工人正在清掃落葉。
“掃的基本都是落葉,亂扔的垃圾少多了。”該環衛工人表示,以前,遇到亂扔垃圾的市民,他就會上前勸阻,請市民將垃圾扔到垃圾桶內。可現在不一樣了,亂扔垃圾的人少了,大家自覺將垃圾扔到垃圾桶內?!翱粗蠹倚l生習慣越來越好,心里很高興,工作要輕松一些了?!?/p>
記者在濕地公園的望月臺空中廊橋停留的近30分鐘時間里,未發現有人亂扔垃圾。
隨后,記者來到位于眉州大道東一段的一個居民住宅小區。小區中庭草坪、步道以及垃圾桶周邊干凈整潔,每個單元樓前都有兩個垃圾桶,不時有住戶提著垃圾袋來這里投放垃圾?!耙郧?,我們小區有人將垃圾扔到地下停車場,經過物業的勸導,這種現象已經消失了。”住戶嚴女士告訴記者,現在,小區住戶已經形成了自覺維護小區衛生的習慣,大家還會主動撿起地上偶爾出現的垃圾,將其扔到垃圾桶中。
在湖濱路、江鄉路、環湖路等路段,記者看到,路上的垃圾桶外觀干凈,周邊地面沒有果皮紙屑;沿路絕大多數商家都放置了相當數量的垃圾桶,密度均比較大,方便市民隨時丟棄雜物;一些商場內的垃圾桶,配有帶隔離效果的翻轉蓋子;一些餐飲店內,出現了垃圾桶數量明顯多于桌位數量的情況。“顧客隨時可以找到丟紙巾雜物的地方,也能一定程度避免亂丟現象的發生,幫助保持衛生的就餐環境。”一麻辣燙店店主說。
記者走訪發現,許多市民都有著同樣的共識:倡議“愛護環境擔責任,垃圾雜物別亂扔”的文明社交行為很有必要,可以提醒大家更加注意生活中的小細節,不斷提升主人翁意識、責任意識,共同營造干凈衛生的環境。
【文明解讀】
一座城市的衛生是這個城市文明的體現,也是市民素質的反映。要真正營造一個良好的城市環境,單單依靠一兩個職能部門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更多的還需要廣大市民自覺提高衛生意識,摒棄不文明習慣。
“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敝挥忻恳晃皇忻褡龅健皬奈易銎稹?,自覺按點投放垃圾,不隨手亂扔垃圾,自覺愛護環境衛生,這個城市的衛生死角才會更少,也才能構筑起全民健康堅實防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