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
  • 站內

甜在舌頭 美上心頭 3956戶脫貧戶走上“幸福路”

新聞來源:眉山日報      

更新時間:2020-10-19 10:37:31

責任編輯:熊莉


美麗鄉村。

  今年的葡萄豐收季,彭山區觀音街道果園村2組村民劉霞看著葡萄果園里掛滿枝頭的葡萄,心里甜滋滋的。“果園里的葡萄已經全部被訂購了,預計今年葡萄收入能超過20萬元。”劉霞說。

  劉霞曾是果園村建檔立卡貧困戶。近年來,在彭山區各級各部門的幫扶下,劉霞流轉了10多畝土地,種起了優質葡萄,順利摘下了貧困戶的帽子。

  在彭山,像劉霞這樣脫貧過上了好日子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不在少數——2013年,全區摸底排查貧困基數達3956建檔立卡戶11476人;2016年,全區35個市區級貧困村全部摘帽,11476名貧困戶全部脫貧。

  推進脫貧攻堅,彭山區并不止步于完成脫貧任務,更系統性持續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在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方面結出了甜蜜果實,讓廣大脫貧戶甜在舌頭美上心頭,走上了“幸福路”。

  □曹霞 本網記者 林茂春

葡萄采摘忙。

興產業 果園里飄出“幸福味道”

  “種出了好果子,娶到了好妻子,生了個好兒子,買上了好車子,住上了好房子,過上了好日子。”彭山區觀音街道果園村2組村民張雄用“六個子”形容自己如今的美好生活。

  從因病欠下數十萬元外債到每年收入100余萬元,張雄在各級各部門的技術、資金幫扶下,依托60余畝的葡萄園,嘗到了幸福的味道。2014年,他在彭山城區買了一套110平方米的住房,去年又換了一臺新車。

  產業旺則鄉村興,鄉村興則百姓富。近年來,彭山區推動農業產業發展全域園區化,因地制宜打造了6大園區,形成了以柑橘、葡萄為主導,水稻、中藥材、獼猴桃為特色,蔬菜為支撐的農業產業格局。乘著全區農業發展的強勁東風,脫貧戶們也品嘗到了甜蜜的幸福味道。2019年,彭山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0187元,增速9.8%。

  “全村柑橘產業人均年收入達43000元。”彭山區黃豐鎮雙塘村黨支部書記朱雙建說。

  為了讓每一個村民都能依托產業嘗到甜蜜果實,2018年,這個位于彭山、東坡與仁壽三區縣交界處的村莊探索成立了三交界水果專業合作社,集體經濟組織以房屋入股占42%,吸納全鎮包括雙塘村在內的4個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以資產收益資金入股占18%,普通群眾以資金入股占40%,既保證了集體經濟組織的主導地位,又保證了困難群眾的長期收益。

  運行中,對沒有技術的農戶,合作社托管果園,收益“二八”分成,農戶占80%;對有技術的農戶,吸收進合作社專業服務隊;有資金的農戶則可入股合作社成為股東。此外,對缺乏資金、勞動力等特別困難的群眾,合作社還在利潤中預留了5%公益金,幫扶他們。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道路上,合作社帶領全村1837名群眾前行,不會丟下一個,也不會落下一個。”朱雙建說,截至目前,合作社已進行了7次分紅返利。

  在彭山,像三交界這樣助力產業發展的農業專業合作社幾乎每個村都有,帶動全區村民增收致富。

  以水果產業為基礎,彭山還走上了農旅融合的道路,新橋村等從貧困村搖身一變成為旅游新村。

  自去年5月1日開始營業以來,新橋村稻香民宿已成為彭山吸引游客駐足、帶動群眾致富的農文旅融合發展新名片。該民宿吸納了十多名當地村民就近就業,讓村民在家附近就能多一份收入。

  “沒想到有一天會在村里上班,平均每個月能拿到三四千元的工資,離家還近,安逸。”家住民宿附近的村民陳春慧說。

  “彭山人早已不再依賴傳統農業了,日子比以前更富裕,生活越來越幸福。”彭山區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楊魁鋒介紹,“打理果園、搞旅游、做零工,鄉親們一年到頭不閑著,干勁特別大。”

葡萄豐收,讓群眾甜在舌尖美上心尖。

優環境 鄉村里展開“幸福美景”

  “以前是我們羨慕城里人,現在是城里人羨慕我們。”近日,彭山區公義鎮農樂村村口涼亭內,今年64歲的農樂村村民熊玉清看著家附近打造的休閑綠化帶,連連感嘆。

  熊玉清家是彭山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范點“鶴林記憶”改造提升的農戶之一。該示范點涵蓋生態停車場、農耕文化區、水碾展示區等區域,涉及17戶農房風貌改造、綠化美化、改水改廁、生態聯戶沼氣池建設等工作,預計10月底可完成。

  如今,打造中的“鶴林記憶”已經初具雛形。黃墻青瓦的農房外芳草萋萋,一條步道蜿蜒其中,溪流、亭榭交相輝映,恍若世外桃源。

  望山見水,鄉愁可寄。近年來,在實現脫貧的前提下,彭山跳起摸高,優化環境。如今的彭山鄉村處處都是生態美麗、村莊美潔、農房美居的“幸福美景”。

  彭山區謝家街道岐山村3組,山巒之間,寬敞平整的鄉村公路旁,一排白墻青瓦的小樓房整齊排列,家家戶戶房前庭院內都栽種著花草樹木,屋后就是連片的果園。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怡然自得。

  據悉,這里是該村統規自建的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2017年10月1日,國慶節當天,岐山村13戶49名脫貧戶集中搬進新家,住上了好房子。

  “加上置辦家具,我們一共只花了8000元,真是多虧了黨的好政策,不然8000元錢怎么可能住上這樣的好房子。”岐山村1組脫貧戶鄭永奎高興地說。

  他家一共4口人,按照政策標準安置了總面積約98平方米的一座二層小樓房,3個房間、1個廚房、2個衛生間,家具家電齊全,室內干凈整潔。

  不僅如此,安置點在建設時便規范建設了衛生廁所、生活污水處理池、垃圾分類收集池等。

  近年來,彭山區聚焦村容村貌提升,以垃圾分類示范、美麗鄉村打造為重點,全面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村莊垃圾有效收集治理覆蓋率達100%,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5%,垃圾減量20%以上,今年建成“美麗·宜居鄉村”達標村10個,安裝民生工程照明路燈163盞,保有四好農村示范路10公里,村道窄路加寬5公里,農村土坯房改造582戶,開展村莊綠化32925平方米,風貌塑造1300戶。農村人居環境品質再上新臺階。

  “環境是大家的,每個人都出一點力,環境越來越美,心情也會越來越好。”這幾天,謝家街道石山村9組75歲的脫貧戶周福明心情很好。政府補助讓他實施了改水改廁,現在家里的廚房和廁所既衛生又方便。他打算在院子里再種些花花草草,為美化環境盡一分力。

  幸福美景的福利也讓越來越多的村民自發參與到環境優化和保護中,為幸福添磚加瓦。各村(社區)紛紛制定文明積分等制度,鼓勵村民,實現良性循環。從農戶庭院的小環境到村組周邊的大環境,美景隨處可見,村民幸福感顯著提升。

獼猴桃成為彭山脫貧支柱產業之一。

強改革 土地里迸發“幸福活力”

  “今年柑橘收入有8萬多元,單價還有所上漲,基本沒受疫情影響。”近日,坐在新家的沙發上,黃豐鎮豐華社區脫貧戶劉雙年樂呵呵地說。

  彭山柑橘種植面積3.7萬余畝,柑橘年總產量8000余萬公斤。今年,春見、不知火等柑橘成熟季,正值疫情防控形勢嚴峻時,柑橘銷售面臨重重考驗。

  面對這一特殊情況,彭山柑橘售價反而逆勢上漲,原因何在?密碼就藏在這片土地上。

  近年來,彭山以改革為抓手,形成了土地流轉“四步機制”,探索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民住房財產權“兩權”抵押貸款體系流程,土地里迸發出“幸福活力”——

  一方面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憑借土地租金和務工,實現“旱澇保收”,收入顯著提升;另一方面有技術、有資金、有承擔風險能力、有意愿到農村投資的人有了渠道。

  “到基地務工,每天都能有100來元,加上流轉土地的租金,不用自己承擔風險,不用遠離家鄉,就能有不錯的收入。”近日,彭山區公義鎮公義場社區脫貧戶郭友誼一邊在天鑫農業有限公司的基地內忙碌著,一邊樂呵呵地說。

  幾年前,郭友誼以一畝400公斤稻谷市場價的價格,將自家的6畝地流轉出去后,便到流轉土地的業主基地里擔任管理員,成為一名“上班族”,每年有3萬多元的工資。

  借力改革,彭山像郭友誼這樣從農民變身“上班族”,擁有多重收益的村民不在少數。正是因為如此,在此次疫情中,大部分農民自身并不需要承擔風險,未受疫情影響。

  改革活力也吸引了劉沈廳等一批優秀人才投身彭山農業中。

  2017年初,從電子科技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碩士畢業兩年后,劉沈廳回到家鄉彭山承包了130畝春見柑橘園。2019年,果園產量近15萬公斤,銷售收入達130萬元。

  前兩年,劉沈廳還作為發起人之一,組織成立了政府、高校、聯盟三方參與的彭山區家庭農場發展創業聯盟,這個非營利性社團組織擔當起了政府好助手、會員好幫手、客商好推手、人才好育手的多重角色,提升農業品質,打造農業品牌,助力彭山農業再上新臺階。

  目前,該聯盟已將在彭山區內從事農業生產、儲存、加工、銷售全產業鏈的代表性企業都囊括其中,近500名業主抱團發展。下設彭山區數字農業產銷一體化服務平臺,促進成員間種前、種中、種后全產業鏈的信息互聯互通,產業共榮共生。目前該平臺已入駐農場200余家,全國客商60余家,產品超過500個,入駐農民工1000余人。

  今年疫情期間,聯盟在交界地帶設置中轉站,由聯盟將轄區內家庭農場和果農的柑橘收運到中轉站,再由收購商到中轉站驗收,實現水果銷售零接觸,全區柑橘產業銷售未受疫情影響。“粗略統計一共轉運了1500萬斤柑橘,價值6000多萬元。”劉沈廳說。

  彭山農村的“幸福活力”源源不斷,得益于土地的活力、人才的活力。2019年10月,該區還成立了鄉村振興學院,引才更育才。截至目前,通過農業產業孵化、村級集體經濟孵化、農業創新創業孵化,先后培育新村民、田園名星、壽鄉才俊230余名,帶動區內村(社區)孵化集體經濟項目10余個。

村里的夜市經濟。

育鄉風 小院里樂享“幸福生活”

  “環境好,還可以免費參加技術培訓、書畫、手工等活動,暑期還可以送孩子到這里來學習英語等,我們村上的學堂簡直太巴適了。”談起村里的學堂,石山村村民周紀銘連連點贊。

  周紀銘口中的學堂就是石山學堂。走進石山村村委會,踏過一條石磨小路,眼前便是白墻青瓦的石山學堂。學堂內,插畫、茶藝、竹藝、刺繡、木雕等培訓課程正在進行中,不少村民正在上課。

  該學堂于2019年開設,既為鄉村振興培養人才,也為農村群眾提供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目前,該學堂每個月都會開展1至2次活動,已累計開展各類培訓和活動20余場次,覆蓋群眾5000余人次。

  從生活富足到精神富足,農村富起來了,也更和諧、文明了。在彭山,像石山學堂這樣的公共文化服務平臺,幾乎每個村都有,定期開展各類文化活動,助力精神脫貧。

  “到毛河院子里面坐一坐,看看書、喝喝茶,再鍛煉鍛煉,生活美滋滋的!”說起家附近哪里最好耍,謝家街道謝家場社區60多歲的村民張光年第一想到的就是文化院壩毛河院子。

  毛河院子原本是一座廢棄的屠宰場。2017年,結合毛河生態修復,這里成為集日間照料、居家養老、文化院壩和新時代文明實踐于一體的鄉村共享文化空間。除常年開展各項養老服務志愿關愛活動外,還經常性舉辦群眾文化活動和非物質文化傳承與展演等活動,寓教于樂,讓村民在輕松的氛圍下就能學習到政策法規,傳承傳統文化。

  夜幕降臨,又到了全國文明村黃豐鎮團結村一天中最熱鬧的時候。

  寬敞的村委會院壩分為幾個不同的區域,唱歌的,跳壩壩舞的,擺美食雜貨攤的,熱鬧非凡。不少村民和周邊市、縣、區游客從四面八方趕來,參加每晚一次的“休閑聚會”。

  該村黨支部書記馬懷江介紹,自今年7月開始開展夜市活動以來,村委會每天晚上都是這么熱鬧。夜市既增加了村民和村集體的收入,更讓村民與村委會之間的紐帶更緊密了。

  “村里的這個夜市辦得太好了,讓大家在一天的忙碌后有一個休閑娛樂的好去處,還能增強我們和村兩委干部的凝聚力。”談起現在村里夜晚的熱鬧場景,村民江丹笑著說。

  從毛河院子到石山學堂,從每天晚上各個村的壩壩舞到夜市在不少村莊興起……彭山各村運用村內的各種“院子”為群眾打造“幸福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富足了,農閑期聚在一起打牌鬧事的人變少了,文明鄉風正透過小院在彭山農村大地上蔓延。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38166855 郵箱:msxwwb@163.com

川網公安備 51140202000199號

分享到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本久久A久久免费精品不卡| 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九九在线精品视频| 萌白酱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现线拍久青草| baoyu122.永久免费视频| 成年美女黄网站色大片免费看|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www|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 国产人成精品香港三级在| 亚洲色图13p| 小鲜肉同性同志videosbest| 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二区| 羞羞漫画页面免费入口欢迎你|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欧美一部| 热久久这里是精品6免费观看|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pp| а√最新版地址在线天堂| 成年人性生活视频| 久久乐国产精品亚洲综合| 水蜜桃亚洲一二三四在线| 全彩侵犯熟睡的女同学本子| 亚洲欧美18v中文字幕高清| 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www.91亚洲| 日本高清电影免费播放| 亚洲三级电影片| 欧美日韩第一区| 又黄又爽视频好爽视频| 豆奶视频最新官网| 国内揄拍高清国内精品对白 |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尤物| 国产精品久久香蕉免费播放|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青草| 在线观看黄的网站|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系列| 日韩精品国产自在久久现线拍| 亚洲三级电影片| 欧美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