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日報
更新時間:2020-10-12 09:47:51
責任編輯:熊莉
“肖樹華,4741.82元!袁加發,4583元……” 10月10日上午,在東坡區復興鎮高塔村第二屆分紅大會上,294戶農戶分享50萬元紅利。村民們喜笑顏開,有序領取今年的分紅和土地流轉金。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近年來,東坡區大力推行“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積極發展現代農業。目前,該區有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4家,省級19家,市級50家,有農業專業合作社1060個,通過調整市場結構,以農民增收為導向,推行規模化、集約化和標準化生產,最終實現農村產業興旺、農民生活富裕。高塔村的分紅大會,就是該區探索鄉村振興新路的一個縮影。
分紅現場。
□本網記者 王允浩 文/圖
盤活土地資源,實現收租分紅就近務工,農民收入渠道進一步拓寬
“今天特別高興!我領了3781元!農業公司成立兩年來,我們年年領分紅,實實在在增加了收入。”一大早,到現場領取分紅和土地流轉金的村民張云華激動地說。
高塔村人均耕地少,長期以來,土地利用率低,除少部分土地被流轉外,其余土地全部用于傳統農業種植,產生的經濟效益不大。
如何有效增加村民收入?經過多輪考察,村里決定在土地上做文章,因地制宜對村里的土地經營權進行整合,采取全新模式進行全新規劃,全面盤活土地資源。
2018年,村兩委打破傳統土地流轉模式,通過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方式實現“三變”改革,引進工商資本,成立了一家農業公司,發展水稻種植,探索出一條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我們的收益模式也有創新,打破了傳統土地流轉業主賺大頭,農戶得小頭的分配方式,提高了農民的參與積極性,也增加了村集體收入。”高塔村黨支部副書記袁國章介紹,將單純的每畝地一年680元的流轉金收入轉變為“800元保底收益+公司盈利分紅+閑置勞動力進入農業公司務工+惠農政策按份補貼到戶”的收益模式,收益分紅的10%還將進入集體經濟合作社,每年預計收益5萬元。
“土地入股”是高塔村在鄉村振興之路上的一個探索創新。該村通過農民以土地經營權入股的形式,實行股份制經營,不僅盤活了村集體經濟,還讓農民變成股民,通過收租、分紅、就近務工,開啟新的生活,為實現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
打造農業發展新模式,通過不斷創新為全村發展注入新動能
相比原來的純土地流轉,股份制經營優勢明顯。過去,村民們都是“單打獨斗”自己種地,收入單一,而股份制公司的運營,不僅盤活了農村集體經濟,也讓村民得到了更多實惠。
目前,在農業公司入股的村民達到294戶,土地流轉870畝,戶均年增收3000元。同時,1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32人通過入股分紅加務工的形式,戶均年增收4000元,實現脫貧摘帽。
今年,當地閑置勞動力就近務工收入90余萬元,集體經濟收入增加1.5萬元。“我有4畝多土地,今年領了4000多元土地流轉金和分紅。另外,我在農業公司務工,既能照顧家里,又有穩定收入。”村民王金容高興地說。
袁國章說,該村還可通過股份制公司的成立,引進更多優質項目落地,通過項目的實施來打造美麗新鄉村,從而吸引更多的投資商和旅游項目,刺激消費,增加收入。
下一步,農業公司將繼續擴大規模,向中藥材、養殖業以及有機農業方向擴展,進一步增加村民收入,實現土地利用的最大化,為全村發展不斷注入新動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