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20-08-17 11:00:52
責任編輯:任楓楓
余華芬采摘李子。
□本網記者 王琴 文/圖
8月15日,走進丹棱縣張場鎮三合村,果樹環繞,李子飄香,民居干凈整潔。3組村民余華芬正在自家李子園內采摘李子。她家種植五月脆、脆紅李及西梅等品種的李子共100畝,預計產值20余萬元。
三合村曾是省級貧困村,于2016年年底實現村摘帽、戶脫貧;2019年度,該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00元。這得益于脫貧攻堅工作的開展。近6年來,該村先后爭取項目20余個,整合各類項目資金1335萬余元,實施了道路修建、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茶葉交易市場和村級陣地建設等項目,村民幸福感不斷提升。
據三合村駐村第一書記楊盛程介紹,因為路不通,曾經三合村被稱為“失聯村”,有的村民甚至從未走出過大山。
轉機出現在2016年。市交通運輸局為該村爭取到項目資金,將3、4組1.5公里的泥巴路改為水泥路。2017年年底,又將兩個組的組道修通,解決了100余戶300余人的出行問題。
據楊盛程介紹,近4年來,該村共向上爭取項目資金110余萬元新修道路5公里,改擴建道路15公里。“以前,一打開門全是灰,一下雨路上全是泥。現在好了,新修的道路又寬敞又干凈,出村方便多了!”余華芬說,道路修通后,村民都喜笑顏開,小車直接開到家門口,“賣水果、茶葉省事省力省心,村民紛紛依靠發展茶葉、李子產業等增收致富。”
除道路制約發展外,飲水問題也一直是村民們的“心病”。三合村屬于山區丘陵區,大部分村民的房屋坐落于山脊上。沒有水源,村民們只能到1公里以外的山下取水。“多年前,村上也嘗試過打深水井取水,但因山區地理位置偏高,沒有成功。”楊盛程說。
5組村民楊仕賢對此深有感觸。以前,他們家都是挑水喝,“生活污水用來喂豬、喂牛等,生怕浪費一點。”
面對缺水問題,2016年年初,在相關部門的支持下,村上開始實施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包括修建2個小型供水廠和輸水管道等),總投資超過100萬元。該工程于當年9月開工,年底通水,解決了村民們的飲水問題。
“現在用水太方便了!”楊仕賢在自家水龍頭下,一邊放水洗菜,一邊說,“多虧了黨和政府的好政策啊!”
隨后,記者走進該村的2個小型供水廠。水廠內,專業的管護人員正在對水進行消毒處理,做好日常維護。“這些水,都是從山下用抽水泵抽到水廠的。經過凈化處理后,用于村民飲用水。”楊盛程說。
平整的水泥路遍布全村,通組公路聯家串戶,村民的幸福指數不斷攀升。下一步,該村將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茶葉、李子等特色產業,進一步助農增收富小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