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21-03-02 14:14:59
責任編輯:羅思源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眉山堅定貫徹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部署,加快建設現代化成都都市圈副中心的起步之年。全市鎖定建設現代化成都都市圈副中心這一總體目標,明確了十字發展方針——“中強、北上、東進、西優、南聯”。
而作為“西優”的主戰場、“南聯”的承接地,洪雅縣加快建設現代化成都都市圈“兩山”轉化示范縣,推動生態文旅資源轉化為綠色勢能,打通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重塑洪雅縣的經濟地理,明確“做強一區、做精兩山、做特三片”戰略方針。同時,該縣始終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利益,增進百姓福祉,全力以赴助推現代化成都都市圈副中心建設。
洪雅城市風貌。
A 項目為王
“做強一區”匯聚發展澎湃動能
人勤春來早,實干正當時。洪雅縣洪川、將軍、止戈、東岳、槽漁灘、柳江6個鎮的“洪柳新區”項目建設如火如荼、大建快上,處處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洪柳新區”的建設是洪雅縣收官“十三五”、起步“十四五”的闊步之舉,也是洪雅縣推進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調整縣域經濟總體布局、推動高端文旅產業跨越升級、拓展對外開放空間、促進區域協同的重大戰略舉措。
洪雅縣在獲評“天府旅游名縣”后,站在新起點,提出“不負天府旅游名縣,再戰全域旅游示范”、創建全國旅游示范區的新目標,以高標準規劃建設“洪柳新區”為重要抓手,開辟文旅發展“新戰場”、筑牢文旅“新支撐”、搶占文旅“新高地”。
洪柳新區規劃面積約390平方公里。根據規劃,“洪柳新區”將科學調整產業經濟總體布局,構建“一帶兩核四組團”發展格局,集聚發展森林康養、農旅休閑、養生度假、文化創意等高端文旅產業,形成完整的產業生態圈。
項目為王的“洪柳新區”正加快建設高端旅游核心區。
近日,位于“洪柳新區”止戈鎮片區、總投資15億元的尖峰嶺中醫藥文化旅游示范區項目正抓緊建設。該省級重點項目著力打造以中藥材種植研發、中醫藥康體養生、中醫藥文化體驗旅游為重點,集文化展示、休閑觀光、科普體驗、主題康養度假、研學論壇于一體的旅游康養度假區。
此外,“洪柳新區”已引進總投資30億元的法國PVCP太陽季度假區項目,將建設恒溫水樂園、穹頂集市等。同時,重點布局森林康養、農禪文化、中醫藥康養、水上娛樂、特色購物等高端體驗新業態,加快發展酒店餐飲、購物游樂等“月光經濟、周末經濟、假日經濟”消費業態。
據悉,2021年,“洪柳新區”將開工“三中心一基地”建設,完成新區投資20億元;啟動“柳江縣域副中心”空間規劃編制;加快推進柳江國際旅游度假區、洪雅國際“農旅+康養”PPP項目。
此外,洪雅縣不斷優化項目建設環境,建立“周報告、月調度、季考核”推進機制,定期召開“月度拉練、沙場點兵”推進會,探索制定項目推進“流動紅黑旗”制度,扎實推進省、市、縣重點項目及政府投資項目建設。同時,聚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機遇,編制了《洪雅縣“四重清單”》,其中,24個重點項目納入市級重大項目清單,項目總投資1586億元。
尖峰嶺中醫藥文化旅游示范區。
B 融入為要
“做精兩山”推動全域“進城入圈”
云上瓦屋、半山七里……每年到洪雅的游客超過一千萬人次。今年春節7天假期,洪雅縣共接待游客23.08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15165.5萬元。
據了解,成渝兩地有近4800萬人口,兩地經濟總量逾4萬億元,人均GDP近9萬元。2020年,到洪雅縣的上千萬游客中,成都游客占55%,重慶游客占省外游客總數的1/3。
“近年來,洪雅瓦屋山和七里坪半山備受成渝地區游客青睞,這源于洪雅對‘兩山’(即瓦屋山和七里坪半山)的精雕細琢。”洪雅縣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成德眉資同城化的一個區域,洪雅縣系統地比較了成都的都江堰、德陽的廣漢三星堆、資陽的安岳樂至等,我們覺得洪雅的旅游在業態、開發強度、高端品質這一塊,有獨特的優勢。”
因此,洪雅縣將“做精兩山”、加快推進交通暢聯作為洪雅全域“進城入圈”的重要抓手之一。結合全縣產業發展規劃,加快構建“兩山通高速、軌道達機場、飛機飛成渝”立體交通架構,打造立體綜合交通體系,以做大開放為引領,加快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
“目前,雅安滎經到重慶銅梁高速公路已經開建,其中,樂山到雅安段會經過瓦屋山,未來重慶游客到瓦屋山,大概需要4個小時。成都到眉山的S5軌道交通,未來會到洪雅,還要延伸到柳江,上瓦屋山。省級部門有一個三山(峨眉山—瓦屋山—周公山)軌道交通規劃,也已經發布。”洪雅縣相關負責人表示,“此外,洪雅正加快建設通用航空機場項目,并入成都‘空中絲綢之路’,這樣一來,我們和成渝的距離就更近了。”
與此同時,洪雅縣積極推動旅游線路互通,結合“大峨眉、大熊貓、大竹海”聯盟區域規劃,深化與重慶渝北區、大足區文旅融合發展合作,串聯成都、重慶知名景區景點,開發特色精品旅游線路,實現市場共建、客源互送、營銷互動、利益共贏,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C 產業為魂
“做特三片”生態挑起工業大梁
近日,在洪雅竹元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到處都是一派熱火朝天的工作場景:破片、疏解、干燥、浸澆、干燥、鋪裝、壓板,一根根翠綠的原竹翻飛游走在加工機械之間,完成了從竹筒到竹鋼的蝶變。
據了解,該公司擁有全球唯一的竹鋼技術,主要從事竹基纖維復合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該公司生產的竹鋼是一種可用于建筑與裝飾的新型材料,被評為國家B+級防火材料,且環保voc排放量非常低,市場前景廣闊。
此外,該公司正傾力打造竹鋼國際生態產業園區。“產業園規劃投資5億元,一期項目預計兩年內建成投產。屆時,可新增產值8億元、稅收4000萬元,可就地轉化全縣90%的林竹資源,帶動竹農增收1億元以上。”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洪雅竹林能生產出多少竹子,我們就能全部把它加工成竹鋼,讓它實現更高經濟價值的轉化。”
該公司的蓬勃發展只是洪雅縣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之路的其中一步。近年來,洪雅縣堅持走生態之路,做綠色產業,實現了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讓群眾共享“生態紅利”“綠色福利”。
洪雅竹元科技有限公司工人加緊生產訂單。
如今,洪雅縣30萬畝竹林有了“用武之地”,竹子變竹鋼,售價漲數倍,訂單忙不贏;小藤椒、大產業,綠色生態調味品占據同類市場大半壁江山。
2021年,該縣還將以“做特三片”為抓手,加快建設綠色產業集聚區,推動一二三產聯動融合發展。即“泡好一杯茶”,打造一批萬畝有機茶基地,規劃建設“茶客空間”農商文旅綜合體;“扮靚一根竹”,規劃建設“世外竹源”農商文旅綜合體;“飄香一樹椒”,打造千畝高標準藤椒產業園,規劃建設“椒香滿園”農商文旅綜合體。
此外,該縣還緊盯高端制造業、新興產業,用項目推動經濟高質量、全面發展。近日,記者在落戶洪雅縣的全省首家智能售貨機成機生產企業——四川尖瑞科技有限公司年產10萬臺高端智能售貨機一期項目看到,現場一片忙碌。
“2020年9月,我們一期項目進入批量生產狀態,目前產值超1億元。”該項目現場負責人王超稱,二期正在抓緊建設中,項目全部投產后產值將達10億元,屆時,將吸引前端10多家相關配套產業企業落戶園區,預計直接和間接帶動產值20億元。
D 利民為本
讓民做主不斷增進百姓福祉
“在洪雅讀幼兒園,過去要通宵排隊,政府了解情況后把最好的土地用來修了幼兒園。”市民王先生說,這是洪雅縣政府為民辦實事的有力體現。
近日,洪雅縣第四、第五幼兒園建設項目,洪雅縣江南學校建設項目正如火如荼地建設中。“既然老百姓想讀公立,我們就應該去滿足。”洪雅縣相關負責人表示,“教育是一項造福社會、功在千秋的事業,學校是教育工作的主陣地,而修建公立學校,夯實教育基礎,是群眾期盼的民心工程。”
人民群眾期盼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舒適的居住條件……百姓的呼聲,就是民生保障的“指揮棒”。
洪雅縣第四幼兒園項目火熱建設中。
近日,備受關注的“引青入城”管網治理項目正有序推進。項目建成后,將保障該縣江北城區居民約6萬人的生活污水收集和處理,極大改善全縣生態環境。
此外,洪雅縣53個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建設也在如火如荼進行,涉及2064戶,同時連片實施管網、道路、路燈、綠化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提升小區居民的居住環境和幸福感。
“老舊小區改造、村里的路燈照明,都是聽取老百姓的意見,一件一件解決,這些事情可能站在全縣來看是小事,但對老百姓來說是大事。”洪雅縣相關負責人表示,把這些小事解決好,老百姓才能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大批民生項目帶動城市蝶變,讓城市功能日趨完善,承載能力日益增強,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也在逐年遞增。“2021年,洪雅縣撲下身子,執著地貼近大地,貼近群眾,一項一項抓落實,一茬一茬接著干,定要讓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洪雅縣相關負責人表示。
眉山日報全媒體記者 彭威楠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38166855 郵箱:msxwwb@163.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