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20-12-08 15:52:39
責任編輯:羅思源
【核心提示】
自2019年以來,按照中央、省市關于老舊小區改造工作要求,彭山區先行先試,在中心城區大力實施老舊小區改造工程。“我們創新‘六步七化’工作機制,探索‘連片打包物業’機制,努力把老舊小區改造成為‘環境優美、配套完善、安全有序、服務便捷、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區生活共同體。”彭山區相關負責人介紹。
馬莉 眉山網記者 王允浩 文/圖
關鍵詞:六步七化
老舊小區改造有序推進,真正實現居住品質大提升
彭山區鳳鳴街道城東社區北苑小區建于上個世紀90年代,共有住戶96戶,大部分為彭祖廣場拆遷安置戶。2019年,遵循“六步七化”機制,對小區重新進行功能分區,設置休閑活動區、機動車停車區、非機動車車棚,并配套修建黨群活動室,安裝監控等安防設施,新建門衛室等。“改造后整個小區一下提檔升級了,住起特別舒心。”小區居民岳元興說。
為了有序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彭山區嚴格執行成立組織、居民申請、方案征詢、組織實施、竣工驗收、管理維護“六步”程序,分批次分類別實施改造工作。
目前,彭山區已成立老舊小區居民自治小組69個,75個符合條件的小區、4764戶居民申請改造;截至11月底,75個老舊小區改造全面開工,已完工54個;共征集238個老舊小區11664戶、6760名居民意見3495條,整理篩選出有價值的意見1517條;探索“連片打包物業”管理機制,解決小區環境衛生、健身設施、水電氣配套等問題,受惠居民達10850余人,物業費繳納比例達90%以上。
改造過程中,彭山區堅持‘七化’標準,使老舊小區真正實現居住品質大提升。其中,美化:拆除違章建筑48余處,面積2000余平米,聯合執法30余次,拆除存量3600余平米;黑化:23個老舊小區周邊圣壽街、靈石路、富祥路等13條道路黑化;綠化:小區整體綠化覆蓋率達35%;亮化:更換路燈210盞;序化:增設監控28個,規范停車位318個,整治空中線路5公里,鋪設地下管線1350米,新增門衛室或活動室15個,休閑區56個,健身場所48個,健身器材93套;凈化:美化墻面3000平方米,疏通改造新建雨污管道11.45公里;文化:設置文化墻42面, 公示欄146個。
80號小區改造前。
80號小區改造前。
作為彭山區首批改造的老舊小區之一,如今,80號小區已成為全市老舊小區改造的樣板典范。原來住在80號小區的黃秀珍,因為小區改造變美后,搬回了小區,她說“小區環境更好了,住著舒服了,我們都愿意搬回來住。”僅僅這個小區,像黃秀珍一樣搬回來住的就有5戶。
關鍵詞:連片打包物業
探索規范化管理新模式,老舊小區居民滿意率明顯提升
老舊小區改造不是單純意義上的“改造”,落腳點和著眼點在于改善民生。
今年年初,鳳鳴街道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積極探索社區當“紅娘”“連片打包物業”形式,通過鄰近小區“抱團取暖”,探索出老舊小區連片引進物業規范化管理的新模式。
最新數據顯示,鳳鳴街道僅城西社區便成功實施“連片打包物業”管理老舊小區3個,即將入駐的小區2個。物業公司已先后解決下水道堵塞、機動車亂停亂放、生活垃圾堆置混亂等“老大難”問題10余項,對線路老化、路燈不亮等基礎設施項目進行了改造提升,受惠居民400余戶、1000余人。“如今,引進物業的老舊小區,滿意率由原來的40%提升至95%以上,實現了支部牽線、業主點單、物業上菜的三贏局面。”鳳鳴街道辦主任趙燿州欣慰地說。
工務段小區改造前。
工務段小區改造后。
物業公司不愿來怎么辦?社區黨工委當“紅娘”牽線,將地域鄰近、情況類似的小區打包給一家物業公司管理,按開放式區域管理模式,以就近、就便的原則對多個小區同步實施管理人員、垃圾清運、采購用品等打包,實現資源利用的最大化,有效降低物業成本。同時,由社區對監控、道閘、風貌等前期需物業投入的硬件維修、購置等啟動資金缺口進行補貼,降低業主及物業公司負擔,并在后期通過開放共享停車、小區廣告植入等方式,補貼物業管理費用,讓物業公司在保障運行的前提下增加收入。
具體實施中,既要解決物業公司口碑信譽問題,也要解決物業服務規范化問題。“物業和業主的關系是把雙刃劍,只要物業公司提供優質服務,那么,業主不愿繳費的問題終究會迎刃而解。”鳳鳴街道辦黨工委書記張勇表示。
通過小區黨組織引領,充分宣傳、調動居民引入物業管理的積極性,帶領支持物業服務的90%以上業主先繳納物管費。物業公司入駐后,建立收集問題-反饋問題-解決問題的“三步走”機制,通過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線上、線下一對一收集問題,督促物業公司為業主提供“點單式”服務項目,精準解決好他們最關心、最急迫的環境衛生、健身設施、水電氣配套等問題,以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贏得觀望業主的支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