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20-11-24 10:21:07
責任編輯:何海娟
說產業興旺,青神有新晉網紅打卡地——竹里巷子;
說生態宜居,青神螢火蟲經濟爆紅全國;
說鄉風文明,青神諸葛村抱回了全國鄉風文明的最高榮譽;
……
2020年,一定是青神鄉村振興有史以來最關鍵的一年——
按照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確立的鄉村振興20字總要求——“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青神縣因地制宜走出了自己的路徑,并在多條路徑上走出了全國一流的發展水平。
產業興旺有特色——
做強優勢、延長產業鏈條、創新業態
原地實現產業振興
竹里巷子位于青神縣青竹街道蘭溝村3組,項目規劃面積為4200平方米,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新建游步道、景觀節點打造、環境綠化改造及周邊農房風貌改造等。美觀、大氣、時尚、生態的獨特景觀設計,處處彰顯著青神的竹韻之美。
椪柑產業。【資料圖片】
借著2020中國國際竹產業交易博覽會·首屆數字國際熊貓節的東風,好玩、好吃、好耍的竹里巷子一躍成為全國知名的“網紅旅游目的地”。近百位村民家門口再就業,人均年增收3萬元。
沒有大拆大建,青神縣根據自身情況,做強優勢、延長產業鏈條、創新業態(如竹里巷子),實實在在實現了產業振興——
做強“川竹”“川果”特色產業。青神縣緊緊圍繞“建設全國特色產業示范縣”定位,堅持竹編與椪柑“兩翼驅動”,建成竹林基地20萬畝、柑橘種植基地18萬畝,打造“兩館、兩中心、三基地”,建設川內首個柑橘博覽園,成功創建“國家青神竹編產業示范園區”、省三星級現代農業園區。
竹里院子。
延長產業鏈條。青神縣全力建設全國最大竹本色纖維材料生產基地,打造全市最大的農產品冷鏈物流園,推進岷江流域生態屏障、萬畝竹原料基地等一批綠色生態項目,竹里院子、竹里巷子、竹里書屋等系列“竹里青神”項目融合共生。
提升品牌影響力。青神縣與國際竹藤組織、柑研所共建研究中心,支持龍頭企業與美國夢工廠等知名品牌跨界合作,推出“斑布·功夫熊貓”“竹+X”系列品牌產品36種,加快“青神椪柑”國家地理標志申報認證,常態化舉辦竹博會、椪柑節等會節活動,“青神竹編”位列中國品牌價值榜第78位。
鄉風文明有特色——
干部群眾齊參與
偏遠山鄉捧回創文全國最高獎項
11月20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中央文明委發布關于表彰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和第二屆全國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及新一屆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的決定。四川一批先進榜上有名。
在這一重量級榮譽榜中,眉山市首創即成,被授予“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青神縣高臺鎮諸葛村榜上有名,榮獲“全國文明村鎮”榮譽稱號。
“全國文明村鎮”是我國目前綜合評價一個村鎮5個文明建設(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水平的最高榮譽,是一個村鎮最有價值的無形資產和最具競爭力的金字招牌。
諸葛村創建成功,源于青神縣聚焦文化振興,厚植鄉村文化自信的特色實踐。
深化本土文化傳承。青神縣將東坡、竹編、蠶叢、紅色等文化納入鄉村振興示范區建設內容,建立國內外非遺竹編文化傳習所等培訓基地65個,舉辦“龍舟文化節”“農民豐收節”等群眾性文化活動,打造“文化惠民鄉村行”“竹鄉大舞臺”等群眾文化活動品牌。
深化“最美鄉村+”建設。青神縣加強移風易俗、社會綜合治理,廣泛開展“曬家風、曬家訓、曬家規”活動,文明鄉鎮實現全覆蓋,創建縣級以上文明村50個,培樹道德模范、身邊好人23人,評選星級文明戶2萬余戶。
深化文化惠民行動。青神縣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全覆蓋,建立農家書屋58家、綜合性書屋13個、文化院壩58個,組建文明實踐志愿隊,開辦道德講堂,“鄰里百家”綜合文化示范點經驗被省委改革辦采用。
生態宜居有特色——
生態與發展不沖突
好生態反哺地方發展
在鄉村振興戰略先進縣創建路上,青神群眾收獲了好的空氣質量、好的水質,最難能可貴的是,好生態正在反哺群眾生產和地方發展。
做優生態環境。青神將改善環境質量作為核心目標,全力推動“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岷江干流青神段水質持續穩定在Ⅲ類,空氣質量優良率92.3%,居眉山市第一。
四好農村路。
做好人居環境。青神縣堅持疫情防控和人居環境整治兩手抓、兩促進,系統治理、分類指導、補齊短板,全域推進廁所、污水、垃圾“三大革命”,農村戶用衛生廁所普及率97.8%,生活污水得到有效處理的村占比96.2%,生活垃圾有效處理的村占比100%。
做靚生活環境。青神縣全域推進農村風貌提升,以拆治亂、以收歸序、以改提質、以栽增綠、以畫添彩,建設農村“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小公園”四小園5萬余個,建設美麗宜居鄉村。
環境好,反哺發展的“好戲”一出接著一出——
“環境好不好,螢火蟲說了算。”螢火蟲對環境的要求相當高,只有植被茂盛、水質干凈、空氣清新的地方,才留得下漫山遍野的螢火蟲。
2020螢火蟲季,全國的游客紛至沓來,看漫山遍野的螢火蟲,品嘗青神特色水果、美食,離開之前再購買一些有趣的螢火蟲文創產品。“今年螢火蟲季,我在家門口賣炸土豆就掙了上萬元。”青神縣瑞峰鎮天池村村民胡小兵說。
游人如織。
和胡小兵一樣,在今年近一個月的螢火蟲季,不少當地村民賺到了一筆意料之外的收入。
“綠色優勢”之下,青神種出的柑橘完全符合國際有機標準的“綠色身份”。青神水果走出青神,搭乘“一帶一路”春風,走出國門,被送上了蓉歐班列,吊運上出海巨輪,暢銷東南亞、中東、俄羅斯、加拿大等地區和國家。
治理有效有特色——
“全民共治”“上下互動”“精準精細”
打造鄉村治理品牌
青神縣建成“鄰里百家”式的實用型新鄉村“微陣地”50余處,“微陣地”逐漸成了群眾“自發來”“樂意聽”“愿意說”的公共場所;
青神縣蘭溝村按照縣委組織部印發的《黨建引領行政村治理引導方案》,探索推行“五百工作法”,推動基層治理實現了三個轉變,即從“單打獨斗”向“全民共治”轉變、從“自上而下”向“上下互動”轉變、從“簡單粗放”向“精準精細”轉變。
……
在鄉村振興偉大實踐中,青神縣聚焦組織振興,提升鄉村治理效能——
筑牢鄉村振興攻堅堡壘。青神縣認真落實《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推進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全縣鄉鎮(街道)調整為7個、村(社區)減至58個,優化升格村(社區)黨組織58個,“鄉村振興當先鋒”“千名黨員聯萬戶”等系列活動有形有效。
構建“三治”融合治理體系。青神縣全覆蓋完善村規民約,成立庭院美化隊、紅白理事會等自治組織,持續開展“六無”平安村創建,建成三級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網格化管理覆蓋率100%。
提升基層治理融合力。青神縣創新評選“優秀、紅旗、功勛”干部和“五星級基層黨組織”,組建“椪香黨委”“天山竹海黨委”,“跨村三聯”入選第五屆全國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創新百家池村“鄰里百家”“一核三微”、蘭溝村“五百治理”等鄉村治理品牌,高臺鎮百家池村獲評“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稱號。
生活富裕有特色——
鄉村振興
群眾收獲“真金白銀”
“這周的位置全部預訂完了。”11月14日,青神縣蘭溝村城南舊事餐飲店老板李靜在接到食客的電話后,這樣回復對方。開業不到半個月,該店營業額已經突破10萬元。據該縣文廣旅局統計,截至10月底,青神竹旅游總收入45.07億元。
在蘭溝村,村集體經濟公司把村民的閑置農房流轉起來,承租或者入股給工商資本,以“股”聯心,通過集體經濟公司帶動運營,實現近百位村民家門口再就業,人均年增收3萬元。
據青神縣11月最新數據顯示,今年,該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將由2016年的1.4萬余元提高到2.1萬余元。
鄉村振興只有起點沒有終點,青神縣還將繼續堅決貫徹中央、省委、市委關于“三農”工作的決策部署,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將幸福美麗“竹里青神”的藍圖繼續變為現實。(古良駒)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