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20-11-06 08:35:20
責任編輯:趙娜娜
欣欣向榮的彭山經開區。
廖振杰 常堅 萬曉紅 文/圖
彭山,素以“忠孝之邦”“長壽之鄉”著稱,這里歷史悠久、文化璀璨,孕育了像《陳情表》這樣將傳統孝文化表達得淋漓盡致的經典之作。
古時,彭山先民以忠孝觀念立縣,散播了源遠流長的文化脈絡;如今,彭山以實干興區,以工業挑大梁,不斷開拓新領域、取得新成績。
彭山區高度重視工業在縣域經濟發展中的引領作用,今年上半年,全區第二產業增加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全市第一,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區屬第一、全市第三;地區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2.1%,連續兩個季度全市第一;而作為彭山工業“先鋒”力量的彭山經開區工業產值增速達52%,促進全區工業增加值增速達到4.5%,有力支撐了全區經濟高質量發展。
樹遠見、提作風、戰困難。近年來,彭山突出工業挑大梁,制造業扛大旗,園區當先鋒。聚力項目招引,助力產業集聚,推動經濟發展。定下“每年新增規上企業10戶以上”“年工業產值增速50%以上”“5年內經開區規上工業企業達50戶以上”“創建省級高新區”等目標。砥礪奮進,力爭上游,向著富強、繁榮、創新、綠色的現代化新彭山不斷進發。
樹遠見
高起點規劃
為產業發展謀篇布局
在彭山經開區,有一條南北貫穿的工業大道,走在這條道路上,四周環境開闊、整潔。道路兩旁,坐落著一個個已經投產或正在建設的工業企業,無論是辦公樓、廠房、綠化帶、設施設備,都給人一種嶄新的感覺。
彭山經開區(原成眉石化園區)成立于2012年,規劃面積46.6平方公里,是以發展高新技術和電子材料為主的省級經濟開發區,也是國家級海峽兩岸產業合作園區。從2012年成立到今天,彭山經開區經濟發展局局長趙景宏目睹了以濕電子高新技術材料為主導產業的彭山經開區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歷程。
“這是一個在白紙上建立起來的園區,發展了八年,正年輕、有活力。”趙景宏說。
活力,來源于“輕裝上陣”。趙景宏介紹:“與省內其他老牌工業園區相比,彭山經開區的優勢在于‘一張白紙好畫畫’,我們沒有傳統產業轉型的負重和沉疴,因此從園區成立之初,我們就高起點規劃、設計出了一條符合彭山特點的工業發展新路子。”
活力,來源于“高起點規劃”。趙景宏用一個例子讓筆者看到了園區產業鏈的良好生態:眉山晶瑞電子材料有限公司生產的雙氧水,供給四川和晟達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制成銅蝕刻液供給成都中電熊貓顯示科技有限公司使用,而成都中電熊貓顯示科技有限公司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廢液又被園區企業四川睿恒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回收,制成蝕刻液再利用,構成了一個光電產業鏈的良性循環。
趙景宏稱,園區工業企業產業鏈條互聯互關,健康發展,正是近年來彭山經開區對工業發展高起點規劃,延鏈補鏈、目標明確地引進工業企業的成果。
目前,園區已完成總體規劃、控制性詳規、土地利用規劃、規劃環評、產業規劃等33項專項規劃和論證報告,取得包括國家環保部、長江水利委員會、省人民政府等各級部門的批文及復函38項。具備規劃起點高,規劃執行度高,整體銜接度高,與國家、省發展戰略切合度高等特點。
截至今年9月,園區已引進陶氏化學、航天樂凱集團、法液空等業內優質產業項目55個,總投資163.3億元,其中,行業類龍頭項目28家,項目全部投產后將實現總產值280億元、稅收15億元。彭山經開區已形成以韓國東進、江陰江化微、蘇州晶瑞、杭州格林達等為主的“光電顯示及半導體配套”特色產業集群,已成為全國光電顯示配套產業鏈電子化學品類最齊全的園區之一。
經開區的成績,是彭山工業以規劃為引領,著力招大引強,增強發展后勁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彭山依據成綿眉新型顯示產業帶發展趨勢,結合彭山實際,圍繞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主導產業,瞄準光電平顯和濕電子化學品為主攻方向,采取以鏈補鏈、以商招商、平臺招商等多種形式,實現了主導產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強的蛻變。
提作風
增效率、優服務
為發展激活動力
“從去年來到彭山,我們深切感受到了政府對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懷和幫助。”坐落于彭山經開區的四川珂瑪材料技術有限公司企業綜合管理負責人王丹從忙碌的工作中暫停下來,與筆者交談時說。
四川珂瑪作為一家高新技術材料公司,主要經營范圍為液晶面平板顯示器、半導體產業核心設備精密零部件制造及配套加工生產。今年8月底,其去年年中正式投產的半導體核心設備精密部件加工制造及表面處理生產線產值已達到8621萬元。
王丹表示,無論是珂瑪與彭山區的成功“牽手”,還是來到這里以后順利發展,都與政府對企業之“誠”不可分割。
2018年中旬,彭山經開區管委會多方接洽,全力促成珂瑪與彭山牽手;剛來不久,珂瑪就加入了一個彭山規上企業微信群,在這個群里,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可以直通區長;疫情防控期間,彭山區政府派來專職項目秘書,“一個項目跟一個秘書”,就地解決企業遇到的問題。
一年的接觸,珂瑪的管理層感受到了彭山經濟與產業發展的活力,也感受到了彭山求賢若渴、精心服務的誠意,更堅信了企業在彭山發展將會擁有一個值得期待的未來。
筆者走訪了多家企業,更感受到“彭山誠意”深入企業的心。
近年來,彭山比進度、看作為,實行區級領導和園區領導聯系園區重大工業項目的制度,制定《重點工業項目實施計劃》,區委、區政府堅持每季度園區現場辦公,研究項目推進,解決企業困難。
系列措施中,“三個先行”展現了彭山為工業企業傾力服務、不斷辦事提高效率的新風氣。
“業主未到、審批先行”:對園區工業項目實行模擬審批、容缺后補、紅色代辦,大幅壓縮工業項目審批時限,項目開工前辦理時限從80個工作日壓縮到45個工作日。
“項目未到、要素先行”:高標準編制國土空間規劃,土地指標30%以上用于園區發展。提前規劃布局水電氣訊管網建設,通過共建能源公司、能源價格市場化改革、取消安裝費用和爭取優惠價格等方式,為企業降低要素成本。
“企業未到、平臺先行”:成立5億元產業引導發展基金,投資3.5億元入股上市公司樂凱膠片,既促進了項目投資落地,又實現了國有資金保值增值;成立產業聯盟,推動集群發展。做強做活彭山工投公司,助推園區發展。
正姿態
直面困難
以實干推進產業破浪前行
今年上半年,彭山區工業園區產值增速達52%,促進全區工業增加值增速達到4.5%。上半年在疫情之下,彭山工業迎難而上,仍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園區運轉不停,工人、企業家與時間賽跑,工業企業爭分奪秒忙生產,彭山工業上半年大步邁進之“因”,在工業企業的機器轟鳴之音中展現出來。
今年上半年,北新禹王防水科技(四川)有限公司的同期利潤為1511萬元,是去年同期的7倍,其主要產品防水卷材、涂料產量較去年同期都大幅增長。
北新禹王廠長陳軍華介紹,企業今年取得的成績,既是源于科技含量較高的防水材料市場需求量的急增,給了企業施展拳腳的機會,也來源于企業面對困難不退縮,積極作為、不懈奮斗。
今年年初,與我省許多工業企業一樣,北新禹王面臨著遲遲不能開工的困局。為了盡快復工復產,該公司一連召開6次疫情防控工作專題會,同時開展了系列復工復產前的安全教育培訓。今年2月中旬,該公司順利復工復產。
在嚴抓防疫工作的同時,該公司以穩崗保障生產,向員工發放申請到的困難企業穩崗補貼65.89萬元。從年初到年中,該公司基地用工人數穩定增長,產量穩步增長,緊抓生產的同時,還完成了兩個發明專利和省級技術中心評審。
尋辦法、找對策、奮力干,在彭山,迎難而上、破解困局的工業企業不止北新禹王一家。
在四川加佰加實業有限公司,筆者看到,數以百計長寬高為2米、3米、1.1米的海綿材料像一個個巨大的“豆腐塊”一般前后整整齊齊、上下嚴絲合縫地堆列在廠房里,讓人感受到鋼鐵運轉之下濃厚的生產氛圍。1.8萬余平方米的寬大廠房,只用35名工人便可將之運轉起來。該公司所具備的高自動化生產能力,為這種氛圍增添了一縷科技和智能的風采。
投產一年的加佰加,仍處于試生產階段,截至今年8月,已經有了5000萬元的產值。“大力推進工廠自動化生產進程,制定科學的市場策略,是我們從困境中‘熬’過來的原因。”該公司負責人馬權威用一個“熬”字,道出了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給企業帶來的艱辛歷程。
過去,生產線上的不合格海綿要靠肉眼來篩選,人工成本高、效率低;今年,90度的智能轉向臺自動篩選剔出不合格產品,不僅降低了成本,還提高了效率。過去,堆放海綿材料占據大量空間,導致工廠擁擠、雜亂;今年,僅用一間操作室便能控制的智能倉儲系統通過合理布局、提升空間高度等方法,使倉儲量提高了5倍……
“今年還加入了大型自動轉運機等不少由公司自主研發、自家使用的高科技生產工具,使我們手中的‘槍’換成了‘炮’。”馬權威表示,以科技為武器,使該公司有了擴大供貨范圍的底氣。產品質量良好、如期及時供貨,也使該公司得到了更多中大型客戶的青睞。
“今年以來,我們改變了客戶以中間經銷商為主的策略,積極發展喜臨門、雙虎家私、九天家私等大客戶,目前已達成合作。雙虎年提貨量預計在300至400萬等產值產品之間,喜臨門年提貨量預計將超過1000萬。”馬權威說。
北新禹王、加佰加等企業半年來的際遇,是彭山工業企業實干破局、奮發自強的真實寫照,也展現出彭山工業在困境中的韌性和不怕困難、勇于挑戰的新姿態。
在高起點規劃的遠見下、在政府服務護航企業的作風里、在企業解困破局的姿態中,彭山工業向著更高的目標,正馬力全開,高歌猛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