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20-10-28 09:38:46
責任編輯:何海娟
既要保護好綠水青山,又要創造出金山銀山!
近年來,我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建立健全生態環境保護機制,持續保持對污染防治的高壓態勢,突出高位謀劃、高位推動,精準施策,統籌推進大氣、水、土壤三大環境污染防治攻堅戰,全市生態環境質量獲得大幅提升,藍天、凈土、碧水成為我市推進高質量發展的亮眼底色。
一片藍天成常態
“近年來,眉山天空的‘臉色’比往年更藍一些,湛藍的天空已成為一種常態,我跑步的天數和里程數明顯增加,運動幸福感更強了。”近日,長跑愛好者段先生沐浴著雨后清新的空氣,沿著東坡區湖濱路來了一場暢快淋漓的長跑。而他每天跑步前必看PM2.5指數,PM2.5超過100(輕度污染)就只能不跑了。
鳥瞰東坡城市濕地公園。
段先生的這種感受正是我市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工作取得積極成效的一個生動寫照。“2019年,我市全年重度污染首次實現‘清零’,優良天數首次突破300天,達到313天,空氣質量達到‘十三五’以來最好水平。”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環境科相關負責人介紹,“此外,2019年,我市環境空氣質量實現改善‘雙第一’,即PM2.5年均濃度、環境空氣優良率兩項考核指標同比基準年(2015年,下同)改善率均為全省第一。”
2019年,取得這樣的大氣污染防治成績并非易事,2020年繼續攻堅更是難上加難。今年5月,我市啟動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為雙組長的市生態文明建設委員會和市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領導小組,創新提出建立大氣污染防治“點長制”,為大氣污染防治精細化、網格化管控指明方向和路徑。
針對大氣污染的成因復雜,涉及的污染源面廣量大,我市加快產業升級,先從“根上”減排。據了解,全市淘汰28戶24門以下磚瓦企業,33戶磚瓦企業開展了產能減量化置換工作;淘汰中頻爐22臺和10蒸噸及以下工業燃煤鍋爐287臺,實現工業小鍋爐全部出清。全面完成1611戶“散亂污”企業整治,建成區重污染企業全部退城入園。
與此同時,我市緊盯重點難點,強化“五大攻堅”。以“減排、壓煤、抑塵、控秸、治車”為重點,強化工業企業廢氣整治、城市環境精細化管控、機動車污染防治、生物質禁燒、揮發性有機物專項整治等“五大攻堅”,促使空氣環境質量持續好轉。
此外,我市大氣污染防治逐步實現“人防”向“技防”的轉變。我市已建成環境空氣質量監管平臺,并在全市范圍內布局了324個大氣微觀監測點位,建立監測數據分析、平臺預警、網格點長巡查、行業部門處理的大氣網格化管理體系。“我市綜合運用科技手段,實現空中衛星、天上無人機、地上微觀站、走航車和網格員的‘空天地車人’協同作戰,全方位立體監控,精準治污,守護‘眉山藍’。”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環境科相關負責人表示。
源頭管理、常態管理、嚴格治理、分類治理、聯動治理……一系列的大氣污染防治舉措大刀闊斧地展開,辛勤努力換來豐碩成果。今年10月,亞洲清潔空氣中心發布最新報告《大氣中國2020》,我市在“2020中國藍天百強城市榜”中排名第5,成績喜人。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環境科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今年9月15日,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222天,優良天數率85.7%,同比上升1.6%;環境空氣質量主要指標PM2.5平均濃度29.8ug/m3,同比下降13.9%,環境空氣質量穩步改善。
一方凈土安民心
今年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我市醫療廢物處置能力經歷嚴峻大考。我市加強疫情醫療廢物規范化處置,實行單獨收集、單獨包裝、單獨暫存、單獨登記“四個單獨”管理。全市醫療廢物得到安全處置,遏制了疫情終端感染風險,確保了環境安全。開展社會廢棄口罩專項處置工作,共設置廢棄口罩專用收集桶15933個,其中主城區設置廢棄口罩收集桶1384個,集中轉運點3個,新增4輛醫療廢物專用運輸車作為廢棄口罩運輸車輛。
今年2月,《央視新聞》直播我市醫療廢物處置工作。
“同時,為了做到醫療廢物‘日產日清’,工作量比平時增加了一倍。”市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工作人員介紹,“醫療廢物運輸至市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進入高溫蒸汽滅菌處理柜,按照國家高溫蒸汽滅菌處理技術規范進行滅菌處理后,進入市生活垃圾環保發電廠焚燒,最終實現無害化規范處置。”
縱觀全市固體廢物及危險廢物管理,我市危廢處置和綜合利用能力位居全省前列,全市危廢處置利用能力已達30萬噸/年,并在全省率先創新采用“工業余熱回收利用+低溫干化+高溫焙燒固化”處理方式處理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污泥,大力推進同慶南風等公司芒硝棄土的綜合利用,工業固廢及危廢均得到規范化處置或綜合利用。
土壤是筑牢健康人居環境的首要基礎,其質量狀況直接關系到經濟發展、生態安全和民生福祉。近年來,我市全面落實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突出重點區域、行業和污染物,扎實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持續強化建設用地準入管理、農用地分類管理,加強危廢規范化管理,有序推進土壤污染防治,扎實推進“凈土攻堅戰”,有效防范土壤環境安全風險。
一抔土,關系著家家戶戶的米袋子、菜籃子、水缸子。我市大力開展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工作,完成農用地土壤詳查單元86個,核實農用地詳查點位835個,取得階段性詳查成果,主要農作物化肥農藥使用量持續零增長。有序推進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完成全市235家在產、關閉搬遷重點行業企業污染地塊基礎信息調查和市級質控,對40家重點企業開展布點監測,目前布點監測已全面完成。
同時,進一步強化土壤污染重點風險源監管。全市34家土壤污染重點監管企業逐一簽訂土壤污染防治責任書,加大日常環境監管,督促企業開展自行監測等。并推進甘眉工業園區、四川彭山經濟開發區等重點園區水氣土協同預警體系建設,強化污染地塊環境風險管控。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努力,全市土壤環境總體安全可控,未發生重大土壤污染環境事件和農產品質量超標事件,有力保障了人民群眾‘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一泓碧水繞眉州
今年3月,據有關部門反饋,某化工產業園區的一條雨水溝中污染物超標,對醴泉河水質造成影響。“醴泉河是眉山境內的一級重要支流,如果不盡快處理肯定會影響整條流域的水質安全。”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說。
然而,該化工產業園區總面積超20平方公里,企業多達上百家,要找出排污源頭猶如大海撈針。當時正值企業復工復產關鍵期,環境執法人員采用了對企業影響最小的辦法,將園區雨水管網的蓋子一個一個打開檢查。
工作人員正在對東坡湖湖面垃圾進行清理。
“晴天朗朗,雨水溝怎么可能會排雨水?”環境執法人員立即對兩根正在外排廢水的管道使用試劑快速檢測,初步確定企業非法排污后,執法部門委托有資質的第三方檢測單位進行監測,監測報告顯示:大涵管和黑色塑料管外排廢水水樣氨氮濃度超標40多倍,總磷濃度超標20多倍。
根據監測結果,市生態環境局對該家公司予以立案調查,依法對該企業處以罰款,并責令排污企業在3日內完成整改。“我們不僅要對涉水違法行為零容忍、斬鏈條,保持高壓嚴查態勢,加大查處整改力度。”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還要通過重點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進一步完善地表水環境監測網絡,對全市水域實施精準治理,確保在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共贏的路上無污染。”
企業安裝的工業尾氣處理設備。
此外,“凈水”也是做好水文章的重點。據了解,我市已建成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站)195個,累計處理規模約39萬噸/日;新建污水管網約900公里,建制鎮實現了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全市12個重點工業園區全部建成污水處理設施,實現處理能力11.2萬噸/日;開展濕地治理與保護,全市建成污水處理設施配套人工生態濕地820余畝。
“凈水”要標本兼治,重在治本。“我市將柴桑河、李橋河、龍托河、富謝河等未納入市級河長管理的二級、三級支流納入縣、鄉、村河長制管理體系,落實鄉鎮基層屬地管理責任,實現外源控源截污、內源清淤疏浚,確保水質持續穩定改善。”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鐵杵磨針的治水決心、風雨不透的管控措施,讓一泓碧水繞眉州。今年1-9月,全市水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提升,首要污染因子總磷濃度大幅下降;全面消除Ⅴ類和劣Ⅴ類水體;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由33.3%提升至100%,6條重點小流域由5條劣Ⅴ類、1條Ⅳ類水體提升為3條Ⅲ類、3條Ⅳ類水體,17條市級河(湖、渠系)優良水體由2條提升改善為10條。(記者:彭威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