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20-09-21 09:26:34
責任編輯:何海娟
精神文明,是城市文明之魂。精神文明建設,離不開文化的滋養。
“雙創”以來,我市注重發揮文化滋養涵育作用,從大處布局,從細節入手,將城市文化融入點滴、匯入日常,用文化生活增添城市魅力,用榜樣能量凝聚道德力量,實現在賞心悅目中提升城市品位,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市民文明素養,讓文明成為城市的動人風景、閃亮的城市名片、鮮明的精神底色。
以文化浸潤城市氣質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9月19日下午,在東坡城市濕地公園,60多歲的市民楊萬忠正帶著孫子散步。除了看公園里宜人的秋色,每到有東坡詩詞的地方,楊萬忠還會停下教孫子念詩詞,簡單講解詩詞的意思。
文化地標遠景樓。(資料圖片)
楊萬忠告訴記者,只要有時間,他就會帶5歲的孫子到東坡城市濕地公園玩耍。公園里喜雨橋、徐州橋、明月橋等景觀橋的名稱及文化創意來自蘇東坡典領八州、縱橫北宋疆域留下的史實和詩詞文賦中的精粹內容,走一遍,可以粗略體驗蘇東坡一生的履痕。且在每座橋上,都刻有蘇東坡的詩詞賞析,這樣看、走、讀、講,孫子也感興趣。
“我喜歡和爺爺一起來公園,因為爺爺總會告訴我很多故事和詩詞。我現在會背‘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5歲的楊軒樂說著便搖頭晃腦背了起來。
在楊萬忠看來,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氣質、風骨和靈魂,提高著城市的品位,也體現著一座城市的文明。比如我們都知道蘇東坡忠君愛國、勤政愛民、豁達樂觀、才華橫溢,所以我們喜愛他,去學習他,這個過程在無形中將我們塑造成一個有道德、有理想、講文明的人。人文明了,城市也就文明了。
和楊萬忠一樣,不少市民都認為,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除了體現在市容市貌、交通秩序、市民道德、人際關系等各個方面,也體現在一個地方的文化積淀中。
近年來,我市深入挖掘東坡文化資源,進一步推動眉山文化藝術繁榮發展,也為創文注入源源不斷的文化力量。
秋高氣爽,桂香氤氳。眉山城區的三蘇祠、眉州大道、東坡城市濕地公園等成了市民賞秋拍照的熱門“打卡地”,大家欣賞著仿古城門樓、城市綠道、彩林綠化帶,感受著眉山深厚的文化底蘊;游走在以蘇軾、蘇洵、蘇轍、蘇母公園命名的四個文化主題公園,沉浸于眉山深厚文化底蘊與繁華城市景觀的深度融合下……我市讓無形的東坡文化形象化,逐步融入市民生活中。生活在這座城市中的人們,不再單純欣賞城市風景,更感受著根植于城市每一個角落的東坡文化,觸摸著城市的靈魂,感受著潛移默化的文明力量。
以文化滋養精神生活
9月19日晚上,在東坡區圖書館東坡書院分館金龍社區服務點,50余組親子家庭跟著曹麗娟老師走進手工制作《年年有余》。笑聲、掌聲和墨香、書香交匯,構成了一個美好的周末夜晚。
“我們就住在金龍社區,每次的讀書活動都參加了。”付乘闕小朋友的媽媽說,“雙創”以來,不僅大家的居住環境好了,精神生活也更加充實。“我們平時也常來服務點閱讀,我找自己喜歡的書,孩子找他最愛的繪本。”
金龍書院相關負責人付小帥說:“東坡區圖書館東坡書院分館金龍社區服務點成立于今年6月,是一家面向市民開放的公益性書屋。每周都會開展誦讀經典、閱讀分享、繪本講讀等活動,深受大家好評。今后,還將繼續開展各種讀書活動,增加圖書種類,滿足更多市民的閱讀需求,豐富精神文化生活。”付小帥表示,市民來書屋都能做到安靜閱讀、愛護書籍,參加活動也文明有序。
市民在圖書館安靜閱讀。
9月14日,市文化館全民藝術普及培訓班2020秋季班開班,50多歲的市民劉先生參加了書法培訓班。他說,練字的過程就是一個人修身養性的過程,也是藝術陶冶人的過程。
“不管是書法、美術還是朗誦等藝術培訓,其實都是陶冶性情,讓我們享有健康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劉先生說,這幾年他和參加了市文化館免費藝術培訓班的同學一起學藝術、觀展覽、看演出,感受著藝術傳遞的文明新風。他認為,彬彬有禮是文明,孝老愛親是文明,遵規守法是文明,優美環境是文明,同時,基層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是城市文明的體現。
如今,我市的圖書館、美術館、文化館等公共文化設施免費向市民開放,更多的市民走進這些場館,感受文化帶來的魅力,提升生活品位和質量。同時,各種群眾文化活動進鄉村、進社區、進企業、進校園,不僅為基層群眾帶去豐富的精神文化大餐,更將文明意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嵌入文化活動中,讓市民群眾在潛移默化中感受文明正能量,樹立健康的生活理念,踐行文明新風尚。
以文化涵育文明素養
“媽媽,你剛才給我講的李媽媽幫助困難小朋友的故事太感人了。我也要像李媽媽一樣,努力去幫助別人。”張伊晗聽媽媽陳玲講完愛心志愿者李媽媽的事跡后這樣說。
今年7月,陳玲在眉山城區金羅馬廣場看到了我市道德模范、“身邊好人”、文明家庭、優秀志愿者和抗疫先進典型的專題展覽。“當時在展板上看到他們的事跡,感到特別震撼和感動!”陳玲說。隨后,她也用手機拍下了展板內容,準備用榜樣的事跡教育女兒。
志愿服務活動中的小志愿者。
“最開始我講她聽,后來她會主動讓我給她講,還說自己也要向他們學習。”陳玲說,給女兒講述榜樣的故事,是希望孝老愛親、誠實守信、助人為樂、敬業奉獻、見義勇為的美德善行能影響孩子。現在,孩子坐公交車會有秩序排隊,在路上看到垃圾也會自覺撿起扔到垃圾桶。她認為孩子學習道德模范就是要從這些文明行動開始。
一座城市,只有高揚道德風帆,攜手文明同行,才能走得穩健、走得踏實、走得更遠。為加強我市精神文明建設,弘揚社會正氣,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我市每年都會開展道德模范、“眉山好人”、文明家庭等評選。同時,通過海報、展板、宣傳欄和巡講會等各種方式,讓群眾感受到好人就在身邊,樹立起身邊可敬、可學的道德榜樣,有效激發干部群眾在生活和工作中用實際行動傳遞正能量的熱情,形成“存好心、做好事、當好人、有好報”的良好社會風尚。
“我們小區里設置了道德模范的宣傳海報,每天進出都能看到。”市民王東海說,受榜樣感染,平常自己一有空就會參加一些社會團體組織的志愿者活動,其中不乏有小朋友和老年志愿者參與其中。“和評選出來的道德模范一樣,這些志愿者也是值得我學習的道德模范,他們傳遞奉獻、友愛的正能量,平凡又偉大。”王東海感慨道。
不少市民表示,我們城市有很多道德模范,他們充滿著真善美,展示著人間真情和大愛,熔鑄著眉山精神與文明。每個人都應該行動起來,向他們學習,為推進文明建設奉獻綿薄之力。
文化為城市發展注入力量
□鶴曉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既塑造城市形象,又體現城市的氣質。文化也是城市文明程度、精神風貌和人們綜合生活質量的重要標志。“雙創”以來,市委、市政府全力推動創建工作,始終把城市文化建設擺上重要位置,注重發揮文化的滋養涵育作用,用人文精神增添城市魅力,用文化生活打造城市氣質。
以文塑城中,堅持歷史文化與現代文化的有機統一,從建筑、道路到廣場、公園,都有著東坡文化特色,讓人印象深刻,更讓生活其中的人們在樂享東坡文化浸潤之時,傳承東坡精神;以文惠民中,立足群眾文化需求,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促進文化繁榮,讓廣大市民群眾在豐富的精神食糧中,樂享健康生活,提升文明素養,營造文明和諧的社會氛圍;以文化人中,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總攬,強化道德養成,注重道德踐行,自覺敬好人、學好人、做好人,在全社會牢固樹立“好人有好報、好人有尊嚴”的導向,努力形成弘揚最美、爭當最美、崇尚最美的熱潮。
市民帶著孩子感受城市里隨處可見的文化景觀。
文明的腳步一旦扎根,城市就能產生蓬勃的力量。如今,在公園里、廣場上,林木蔥郁,繁花似錦;城市主街干道、小區院落整潔干凈;車輛有序通行,斑馬線前禮讓行人;志愿者隊伍日益壯大……行走在眉山,風景處處有,文明處處見。
古以文載道,今以文聚力。眉山厚植文化土壤,擦亮文化名片,市民也以高度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將城市文化肌理融入生產、生活,為城市建設增添色彩、煥發勃勃生機。(記者 余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