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20-09-16 15:26:30
責任編輯:羅思源
眉山網記者 殷勇 文/圖
夜幕降臨,眉山天府新區青龍街道的青龍電影院開始熱鬧起來,67歲的共產黨員付忠才熟練地掛好幕布、打開音響、調好放映機……放映準備工作完成后,他靜候著觀眾入場。晚上7點一到,電影準時放映,直至曲終人散。在光與影中,這位電影放映員已走過45個年頭,親眼見證了當地基層文化事業的發展。
隨著時代的變遷,街道上看電影的人不斷減少。盡管如此,付忠才依然堅守著他的事業。他表示,哪怕只剩下一點“人氣”,只有寥寥幾名觀眾,他也會堅持放下去,用光影照耀基層文化傳播之路,讓老百姓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緣起看壩壩電影
“放電影是我的愛好。”
“付師傅,今晚放啥電影?”“老李,有戰爭片《地道戰》、《鐵道游擊隊》,也有武俠片《霍元甲》、《新龍門客棧》,你喜歡哪個片子嘛?”付忠才一邊架設機器,一邊回答影友的問題。
這樣的一幕,付忠才幾乎每天都重復做著,風雨不改。45年來,他不止在青龍電影院放電影,還會騎著自行車,帶著放映機,一路走村串戶,為當地基層老百姓放電影。
付忠才和他的老電影院。
“沒想到自己能當上電影放映員。”1975年,20歲出頭的付忠才在黨組織的培養下,成為青龍電影放映員,從此成為他堅守至今的事業。而要追溯他跟電影的情緣,還得從他小時候說起。
20世紀六七十年代,那時能看一場壩壩電影,是一種莫大的享受。只要聽到哪個村要放電影,付忠才不管多遠都要跑去看。“當時,我就曾夢想成為一名電影放映員,那樣就能看很多電影了!”付忠才回憶說。
當了放映員,付忠才發現放電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20世紀70年代末,部分農村電力不足,有時放映一場電影,發電機、放映機、大喇叭、影片、銀幕等,加起來好幾百斤,來來回回搬運……
付忠才回憶,有一年青龍修建成昆鐵路大橋,來自全國各地民工每天下班后,沒電視看,很是無聊。他就前往工地為民工們免費放電影,大家看完電影后,都非常開心,還打算給他送錦旗,被他婉言謝絕。他說:“放電影是我的愛好,用不住感謝。”
時至今日,每當夜色來臨,青龍電影院、社區文化廣場、建筑工地等地,銀幕掛起后,看著男女老少不約而同地前來,圍坐觀看電影,付忠才心中總是充滿欣慰。
放映技術不斷進步
“加強學習滿足群眾觀影需求。”
時代在變化,電影放映媒介在更迭,放映技術也不斷進步。付忠才親歷了從8.75毫米到35毫米膠片機,再到數字化電影放映機,從黑白、彩色再到高清畫面……他見證著基層電影放映事業的變遷,感受到“光影”豐富老百姓文娛生活的強大力量。
其實,電影放映不僅是體力活,還是一門技術活。“放映電影包括光學、機械運作原理,還得懂無線電知識,只有加強學習才能滿足群眾觀影需求。”付忠才說,以前用的8.75毫米膠片放映機,中途還需更換膠片,起初幾場電影放得膽戰心驚,曾經遇到換片不及時,銀幕一片空白,現場一片黑壓壓,甚是尷尬。
不過,付忠才的工作熱情絲毫沒有降低,他晚上放電影,白天練習,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術。到了上世紀90年代,放映設備換成了35毫米放映機,放映設備開始微型化,電影質量得到很大提升,吸引更多人前來觀看。“那時,電影院過道上都站滿了觀眾,有數千人。”付忠才說。
付忠才放映電影。
從2005年開始,“財政買單,送電影下鄉”在全國推行,國家開始實施農村數字電影放映工程。后來,付忠才接觸到了數字電影放映機,體積小,畫質更清晰,音效更不用說。
如今,付忠才時常來到他的儲物房,把一些老機器拿出來擦拭、擺弄。僅用幾分鐘,他就能熟練地把機器裝好,接上電源,鏡頭照射出跳動的畫面,霎時間,似乎回到了以前看電影的盛況。付忠才說,這些都是自己的“寶貝”,感情特別深,也是自己45年放電影的最好見證。
放映電影超10000場
“有人看我就會一直放下去”
投影儀、數字放映機、銀幕、提示牌……9月14日傍晚,付忠才像往常一樣,把放映設備搬到三輪車上。晚上6點半前,他到青龍街道蓮池社區的放映點,忙碌著布置工作。
付忠才擺放提示牌。
拉幕布、接電源、調試數字放映機,不一會兒,一個壩壩電影放映場就布置好了。這時,在廣場休閑的人們陸續來到放映點靜候開場。“若沒有疫情影響,今年我可以放三百場電影。”付忠才告訴記者,電影里融匯了各種文化,有很多值得學習的東西,“大家看電影不時爆發出一陣陣笑聲、掌聲,那種和諧氣氛,那種文化氛圍很好”。
據不完全統計,從1975年成為放映員,至今付忠才為群眾免費放映電影超10000場,讓廣大群眾享受到豐富的文化大餐。
付忠才除了熱愛電影放映事業,他還對基層公共文化工作懷有高度的熱情。位于青龍電影院內部的社區書屋收藏了萬余冊書籍,他按文史、地理、科技、養殖、時政、文化等類別有序的擺放在書架上,供廣大讀者免費借閱。每逢周末他還在電影院開展下象棋、唱紅歌等活動,逢年過節還要組織村(社區)文藝隊開展文藝節目排練等工作。
付忠才還是社區書屋管理員。
“只要有人看,我就會繼續把電影放下去。” 付忠才說,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從他入黨那一刻起,自己就下定決心,要用一生時間去踐行承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