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日報
更新時間:2020-08-27 09:45:20
責任編輯:熊莉
實行“三變”盤活資源,拓寬發展空間
選好“三才”引路發展,建強支撐主體
發放“三金”聯結利益,增強內生動力
本網訊(記者 彭林)26日,記者從市委組織部獲悉,今年以來,我市在村級建制調整改革中,采取盤活資源、選好人才、利益聯結等方式,拓空間、強支撐、增動力,釋放調整改革活力,推動建制調整改革后村級集體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實行“三變”盤活資源,拓寬發展空間。針對涉改村“資產閑置、資源分散”等問題,通過集體經濟組織統攬整合各類資源,建好集體經濟“發動引擎”。
——建好組織“變零為整”。結合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全市314個涉改村推進清產核資、成員界定、登記賦碼,成立集體經濟組織聯合社,編制“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發展規劃121個,統籌整合原854個村的集體閑散資產資源。
——整理改造“變廢為寶”。各縣(區、新區)健全集體經濟發展聯席會機制,整合打捆涉農項目、扶持資金、幫扶資金等,支持510個村整治荒山荒地荒灘、改造閑置校舍廠房、技改品改集體果園等,喚醒“沉睡”集體資源資產,提升使用效益。
——拓展路徑“變資生錢”。村“兩委”采取公開招租、參股聯營、入股分紅、自辦實體等方式,有效參與農業項目、興辦產業基地、開發旅游資源、提供社會化服務等經營管理,村集體獲取租金、股金、分紅等收入。
選好“三才”引路發展,建強支撐主體。針對涉改村集體經濟發展“能人難選、人才難留”等問題,堅持內育外引,選優配強集體經濟“開路先鋒”。
——選拔頭雁“領好路”。利用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契機,及時優選265名優秀返鄉農民工、致富帶頭人、種養業主等擔任村黨組織書記,并兼任村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
——選聘顧問“扶上馬”。各縣(區、新區)依托柔性引才、校地合作聘請專家教授擔任村集體經濟項目顧問,選聘農技專家、種養大戶、企業技術骨干等組建集體經濟服務團隊30余支,為村集體經濟發展編制規劃、提供咨詢指導。
——選用能人“蓄后勁”。實施頂崗鍛煉計劃,80個鄉鎮(街道)黨(工)委挑選490多名懂經營、會管理、有情懷的村級后備力量,擔任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人員、項目負責人,通過一線歷練提高其能力素質。
發放“三金”聯結利益,增強內生動力。針對涉改村“兩委”干部不愿抓、群眾不想干等問題,規范村級組織運行,健全集體經濟分配機制,激發其發展集體經濟的活力。
——發放職業獎金“聚力”。探索管理人員激勵報酬機制,并將其寫入集體經濟組織章程,將村集體經濟組織年度經營收益新增部分的5%-20%,作為集體經濟組織管理人員的獎勵資金,激發村干部參與發展集體經濟的積極性、創造性。
——提留集體基金“治村”。健全集體收入分配機制,明確“一提一留一投”方式,將村集體經濟收入的20%提取作為擴大生產發展基金、20%留存作為市場風險防范基金、60%投入作為村集體公益事業基金。
——兌現成員股金“富民”。健全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分紅兌現機制,村集體經濟組織根據章程,按期、足額兌付股權分紅,引導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農民群眾積極支持和參與集體經濟發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