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日報
更新時間:2020-08-21 09:29:14
責任編輯:熊莉
為貫徹落實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全省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現場會議和市委四屆十五次全會精神,在全市推動制造業暨工業園區高質量發展現場會召開之際,本期《深度·聚焦》重點關注我市部分重點制造業項目建設情況、制造業企業發展現狀、工業園區發展情況、政府部門相關舉措等,力求推動形成全市智能制造、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和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輿論氛圍,同時提供企業技術創新、集群強鏈、融合賦能、區域協同等方面的成功經驗。
□本網記者 彭威楠 文/圖
四川阿格瑞新材料有限公司OLED新材料項目生產車間大樓。
四川阿格瑞新材料有限公司
打破專利壁壘 推動建設世界級的OLED顯示面板產業聚集區
位于眉山天府新區的四川阿格瑞新材料有限公司OLED新材料項目,是目前國內生產規模最大、技術水平最高的OLED新材料生產基地,其產品廣泛應用于手機全面屏、電視屏、曲面屏市場。
“這五顏六色的細小粉末看似面粉一般,但每一克的價值都是黃金的數倍。”8月19日,在該項目試生產車間,公司副總經理文浩向記者介紹OLED發光材料時說,將這種材料蒸鍍到面板上,形成納米級的薄膜組合結構后通電,可以發出不同顏色的光,從而實現傳統液晶無法達到的顯示效果。
隨著視頻成為當今社會信息傳播的主要載體,5G應用的不斷普及,作為新型顯示技術代表的OLED顯示屏已經成為主流。但目前,應用在OLED面板中的發光材料和功能材料的技術大多由國外公司掌控,我國面板廠家要取得性能較好的材料往往存在一定困難且價格昂貴。
為了打破專利壁壘,實現OLED材料國產化,阿格瑞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院士支志明協同多位材料學、物理學及化學領域的專家,大膽創新、另辟蹊徑,自主研發生產的以“鉑Pt”作為核心金屬元素的材料體系,其各項性能參數可媲美歐、美、日、韓的材料,甚至略有優勢。
四川阿格瑞新材料有限公司OLED新材料項目生產車間正在進行試生產。
“OLED發光材料是制造OLED顯示面板的核心,如果國外限制專利,全國投資超7000億元的OLED顯示面板企業生產的玻璃將成為廢品。”文浩介紹說,“我們自主研發、具有高度知識產權的OLED發光材料,將有望打破國外發光材料企業的專利壁壘和市場壟斷,填補國內空白,推動OLED材料國產化,意義非凡。”
據了解,自今年5月27日四川阿格瑞新材料有限公司OLED新材料項目試產以來,企業不斷完善生產系統,強化材料生產的高度穩定,健全品質管控手段,提高生產快速穩定的交付能力。預計今年9月底,項目實現量產,年底項目完全建成,年產值可達40億元。
“項目建成后,可為國內OLED面板企業提供25%以上的OLED材料需求,實現OLED材料的國產化供應,解決目前我國在新型顯示行業戰略關鍵材料上受制于人的局面,為國內OLED產業安全和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保駕護航,助力我國OLED顯示行業發展。”文浩表示。
同時,該項目作為成都京東方、重慶京東方、眉山信利等川渝OLED顯示面板企業的上游配套企業,對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眉產業同城具有重要意義,不僅有利于帶動上下游產業發展,完善產業配套,形成產業集群,還將助力川渝地區建設世界級的OLED顯示面板產業聚集區。
四川德恩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機器人”正在作業。
四川德恩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打造智能平臺 助力制造業高速協同發展
8月19日,在四川德恩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德恩精工)的數字化工廠內,50多臺自主研發的工業機器人正在熟練操作各類設備,智能裝備、智能輸送、智能倉庫……幾乎“無所不能”。
這是德恩精工順應未來發展變化,推進企業智能化改造的一個縮影。“目前,公司已經完成了智能生產線的升級,升級后企業形成了柔性智能制造單元,實現了定制化生產。”德恩精工常務副總經理謝德龍介紹說,公司產品覆蓋全球42個國家(地區)和50多個機械細分行業,機械用傳統皮帶輪系列產品出口規模穩居國內同行業第一。
作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機械零部件加工行業龍頭企業,近年來,德恩精工堅持創新發展理念,不斷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在智能制造轉型升級的基礎上,積極探索“互聯網+先進制造業”工業互聯網應用新模式,推動傳統制造業向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2019年,德恩精工與阿里云合作,投資2億元打造了維運“德恩云智造”平臺。
“該平臺是全國范圍內率先以實體產業企業為主導建設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其作用是打通了銷售、生產、研發、庫存、物流等原本分隔的系統,實現了業務和數據全部上云。”謝德龍介紹說,平臺一經投用便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從設計、下單到生產、出貨,整個鏈路的流程縮短20%以上,節約運維服務成本50%以上。
此外,“德恩云智造”平臺還具備全球訂單加持、維運共享、工業標準共享、供應鏈金融等功能。比如,全球任何國家的客戶要求生產與機械零部件加工行業相關的任何一種產品,平臺將自動顯示有哪些企業進行生產、交付時間、物流等相關信息。“未來,云平臺將吸引300戶以上中小微企業入駐,推動眉山本地制造業發展平臺化、協同化、智能化。”謝德龍表示。
據了解,德恩精工還計劃投資50億元,新建占地1800畝的綠色鑄造產業園項目,將打造智能化管理和高標準環保治理為亮點的機械產業基礎配套平臺,吸引入駐企業100家,為制造業高速協同發展注入“智”造力量。該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年產鑄件70萬噸,可實現銷售收入70億元。
眉山博雅新材料有限公司高性能閃爍晶體項目生產車間。
眉山博雅新材料高性能閃爍晶體項目
立足自身優勢 打造世界核醫學影像探測材料領域龍頭企業
“硅酸(釔)镥探測器是目前全球最先進的腫瘤篩查和檢測設備——PET/CT的核心探測部件,其決定了腫瘤篩查和檢測的效率及精度。”8月19日,記者來到眉山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園區內的眉山博雅新材料有限公司高性能閃爍晶體一期項目建設正在有序推進。
“眉山博雅新材料有限公司高性能閃爍晶體項目計劃總投資15億元,其中一期項目主要建設年產30000KG高性能閃爍晶體新材料生產線及其配套設施。”該公司董事長王宇介紹說,目前項目主體工程建設和80臺晶體生長設備安裝已完成,預計今年9月,一期項目全面建成。
據了解,眉山博雅新材料有限公司主要從事稀土閃爍材料及激光材料的研發、生產及加工業務,服務于核醫學影像設備制造商。主要產品包括用于高端核醫學影像設備PET/CT的硅酸(釔)镥探測器、用于CT和高端安檢設備的GAGG探測器、用于高端工業激光設備的YAG激光晶體材料等。“我們的產品具有低成本高性能等特點,已銷往國內外知名的大型醫療設備制造商。目前,產品占全球核醫學影像探測器行業市場份額的20%。”王宇說。
目前,眉山博雅新材料有限公司已經做到了全國第一、全球第三。“我們將繼續擴大規模,計劃于2021年啟動二期項目建設,主要用于同樣產品的擴產以及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碳化硅的研發生產,力爭成為全球領先的新材料產品制造商和成品服務商,5年之內將全球市場份額做到50%。”王宇信心十足地說。
王宇的信心源于企業對技術研發的孜孜不倦和雄厚實力。“公司擁有PCT國際專利6項、國內發明專利及實用新型專利技術17項,是硅酸釔镥國家標準和硅酸镥行業標準的起草單位。”王宇說,公司研發生產的產品實現了對高端核醫學影像設備核心部件的全面進口替代,填補了國內技術和產業空白,降低了行業整體成本,有助于醫療設備和新材料制造業的發展,為國內核醫學影像學的發展貢獻力量。
“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戰略引領下,站在新起點,博雅新材料將放眼全球、走向世界。重點依托既有的全工藝環節核心技術優勢和成本優勢,打造世界核醫學影像探測材料領域龍頭企業,并致力于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碳化硅的產業化發展。”王宇表示。
四川千禾味業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智能化的生產線。
四川千禾味業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專注工藝品質 打造高品質健康調味品第一品牌
8月19日,在四川千禾味業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千禾味業)醬油釀造車間,傳統的操作被自動化設備取代,工人只需負責監控和巡檢,便可讓醬油質量更穩定、風味更好。
據了解,千禾味業成立于1996年,是一家專注于研發、生產和銷售高品質健康醬油、食醋、料酒等調味品的企業。同時,千禾味業作為全國農產品加工業示范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始終注重技術創新、不斷優化生產工藝,堅守產品品質和安全,并充分利用我市好環境、好氣候、好水源形成的自然發酵場優勢,將古法釀造技藝與智能化設備結合,科學還原調味品釀法自然,產品深受消費者喜愛。
事實上,除了不斷優化生產工藝,千禾醬油之所以能夠贏得市場青睞,其根本原因還是多年積累的“高品質、健康美味”的好口碑。特別是在2018年,為迎合調味品市場由“美味”到“健康”的消費升級趨勢,千禾味業進一步聚焦高品質產品,首創推出的零添加醬油品類,主打高端醬油,并迅速占領零添加高端醬油市場,實現了品牌和產品附加值的顯著提升。
而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使人們對健康的關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消費者對于膳食和營養補充的態度以及消費習慣隨之改變,“健康飲食”成為食品行業發展的新契機,這更加堅定了千禾味業走“高品質、健康美味”之路。今年上半年,千禾味業眉山基地在營入、稅收方面均實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
與此同時,千禾味業總投資12.58億元的兩個項目正有序推進。其中,總投資2.58億元的年產25萬噸釀造醬油、食醋生產線擴建項目(二期)主體建設已完成,目前正在進行內裝和設備安裝,預計2020年底建成投產;總投資10億元的年產36萬噸調味品生產線建設項目正在進行前期籌備工作,預計2023年建成投產,投產后預計年產值可達25億元。
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正針對調味品市場發展趨勢思考、布局,積極探索新模式、新業態、新場景的普及應用,努力將“千禾”打造成高品質健康調味品第一品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