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運動最文明 修身養性終生行
2020-04-27 10:00
1
/
跳廣場舞的市民。
市體育館打羽毛球的市民。
眉山市民如何踐行十大文明社交行為習慣|記者調查⑥
眉山網記者 雷卓鳴 文/圖
“來,登記一下,再測個體溫。”4月16日,市民王棱與朋友來到眉山市體育館打羽毛球,還沒進門,就遇到了“關卡”。
“沒想到防疫措施還是很嚴,應該這么做,為大家負責。”平時就喜歡運動的王棱說,由于疫情,她已經很久沒出門運動了,聽說體育館開了,就約著朋友來運動。“我們都把口罩戴著的,安全健康運動嘛。”
登記好后,記者和王棱一同進入體院館。不小的運動場地,陸陸續續有人前來鍛煉,大家都下意識地保持著一定的距離。打羽毛球的在一邊,打乒乓球的又在另一頭,打排球的則在另一角落。
“我們都是找的離別人稍微遠點的場地耍,不挨到一堆。”正在打乒乓球的王爺爺說,“疫情還沒結束,還是要小心些,既是為了自己健康,也是對他人負責。”
“現在每天都有人來運動,周末還要多一些,我們都一一做好登記,測好體溫。”體育館的工作人員稱,市民前來鍛煉時,他們都會提醒一下大家盡量分區域運動。周末人如果太多,他們還會建議市民錯峰運動,以防人員大量聚集。
一場疫情,讓眾多市民意識到了鍛煉的重要性。在疫情得到控制后,越來越多的人走出家門運動。在走訪中,記者發現,除了前往體育館,市民們在小區的鍛煉區、公園的空地上,也“玩”得不亦樂乎。
“之前天天呆在家里,感覺整個人都要‘廢’了,現在疫情形勢好些了,就趕快動起來。”公園一號小區住戶馮夢然說,不想去體育館,在小區樓下鍛煉鍛煉也不錯。
市民何阿姨則是吃完晚飯就出門了,她好久沒和姐妹們一起跳廣場舞了。何阿姨說,現在跳廣場舞,大家都隔得很開,音樂的聲音也調得相對較小,運動到渾身出汗了就差不多回家了。“聲音調小點,不會太吵到別人嘛。疫情期間,早點回去,少接觸點人,也更安全點。”
記者看到,除了何阿姨的廣場舞隊伍,其他的廣場舞隊也都比較自覺地保持距離。
在一些公共體育設施,不時也有人使用鍛煉。“出來散步也順便做一些運動,接觸了這些公共設施,回家會立即洗手的。”正在做甩腿動作的李大叔笑著說道。
【文明解讀】
一人健康是立身之本,人民健康是立國之基。健康文明運動作為美好生活的“新標簽”,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
如何更好地堅持運動?專家建議要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設立好目標,不要一次性運動過猛;二是設立一些容易達到的小目標;三是尋找一個運動伙伴,幫助我們更好地堅持運動。
市體育館相關負責人也建議:“把運動當成生活的一部分,多嘗試,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