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20-03-26 09:44:23
責任編輯:雷堯
——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眉山“網格”貢獻力量③
廣場社區網格員上街進行防疫宣傳。
鄒崗村的摩托宣傳隊。
鄒崗村的防疫鑼鼓宣傳隊。
眉山網記者 陳甜 文/圖
今年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牽動了廣大群眾的心。疫情發生后,作為基層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關口,洪雅縣276名網格員放棄假期,立即行動,全力投入疫情聯防聯控戰役,奮戰在防疫一線。
據統計,自1月25日以來,276名網格員開展政策形勢、疫情趨勢、預防知識宣傳3萬余次,發放宣傳資料6萬余份,參與入戶排查114582人次,累計排查市外返洪人員24127人,開展走訪宣傳161028次,協助強制隔離182人,協助居家隔離850人(到期解除隔離549人),協助部門開展訓誡1433人,將湖北等重點地區返洪人員全部納入居家隔離對口管理,有力維護了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楊麗
變身“跑腿”小妹
服務隔離群眾
楊麗為居家隔離住戶送蔬菜和快遞。
“你的快遞和蔬菜,等下給你放門口,記得出來取哈。”3月23日上午,洪雅縣洪川鎮文塘社區的網格員楊麗,正為3月14日乘坐客車從成都回洪、處于居家隔離的一小區居民送蔬菜和快遞上門。自疫情防控以來,楊麗儼然從一名專職網格員變身成為“跑腿”小妹,幫居家隔離的住戶買菜、送菜、送快遞等“業務”越來越熟練。
疫情期間,楊麗共負責兩個小區的防疫工作,均是無電梯的小高層樓房。前期入戶排查,她樓上樓下的來回跑,一天下來,常常汗流浹背:挨家挨戶地將280戶住戶信息了解清楚,將防疫信息準確傳達到每一戶住戶家中,叮囑每一戶住戶盡量少出門、出門要戴口罩、從外地回來要主動上報。
1月29日下午,從涼山州冕寧縣自駕抵達洪雅的一家三口,回來后主動跟楊麗聯系,當時該地已被列為疫情防控重點地區,按照規定需要進行14天的居家隔離。“隔離倒是沒什么,但是能不能讓我們出去采購一些物資,家里的食物最多只夠我們吃半天,還有那么多天出不去怎么辦。”該住戶說出自己的顧慮。楊麗聽后馬上說,“現在肯定不能讓你出去,你們需要什么列個清單,我幫你們買回來。”就這樣,楊麗帶著物資清單,開啟了首次“跑腿”業務,在附近的農貿市場,幫住戶買齊了蔬菜、水果、肉類等物品,對方也安心地在家開始了隔離。
幾天以后,被隔離的住戶心情變得煩躁,抱怨不能出去買東西很不方便。“還需要什么給我說就是,不要覺得不好意思,我馬上就給你買。”楊麗的貼心舉動,漸漸打消了對方的抵觸心理。
隨著小區里從外地返洪人員增多,居家隔離的人也越來越多,楊麗每天統計好大家的物資需求,然后背著背簍到農貿市場統一采買,再挨家挨戶地送到各家門口。多的時候,楊麗一天要上下樓梯10余次,剛開始還覺得吃不消,現在已經習慣了。
“只有幫隔離群眾做好服務,幫助解決生活難題,他們才能無后顧之憂,安心在家隔離觀察,這樣對大家都好。”楊麗說。
楊萍
上班社區服務
下班小區執勤
楊萍打電話核實境外返洪人員情況。
今年38歲的楊萍,是洪雅縣洪川鎮廣場社區的一名網格員,同時也是自己所住小區的臨時黨支部的一名黨員志愿者。
在廣場社區,根據防疫工作安排,楊萍負責整個社區的材料、數據匯總和核實。剛開始,楊萍工作量和壓力特別大,廣場社區現有居民總人口達14000余人,排查任務重,責任也重。每當其他網格員上報的市外返洪人員信息不完整,楊萍就要挨個打電話去核實,最多的時候,一天要打100多次電話,她笑稱,“簡直是一天到晚都坐在電話旁。”
忙完一天回到住處,楊萍又開始了在小區內的執勤工作。小區成立臨時黨支部時她就主動要求加入,并告訴黨支部書記,“白天我在社區沒有時間,可以把我安排在晚上執勤。”于是,下午下班后,楊萍開始在小區挨家挨戶上門排查走訪,甚至還利用午休時間,趕回小區執勤,到下午上班再回到社區的崗位上。“看到大家都在忙、那么辛苦,我想能多做一點是一點。”楊萍說,雖然累,但沒有想過放棄,作為一名黨員,這是她的使命和責任。
作為一名網格員,楊萍問心無愧,但她對自己11歲的兒子卻有一份虧欠。
楊萍和丈夫來自遼寧省,雙方的父母均不在洪雅。疫情發生后,在阿壩州金川縣參與援藏的丈夫因疫情難以立刻返程,暫時留在了該縣將軍鎮,參與二十四小時卡點執勤,楊萍則在社區和小區忙著防疫工作。夫妻二人都顧不上家里,只能讓兒子自己照顧自己。
“先隨便吃點啥,你自己解決,等晚上媽媽回來了再給你做。”疫情期間,因沒空回家做飯,兒子已經吃完了兩箱方便面,這讓楊萍很過意不去。“事關大家的安全,也沒辦法顧家里,只能以后再補償兒子了。”楊萍說。
吳巧紅
忍著病痛堅守
奮戰防疫一線
吳巧紅忍著疼痛堅守崗位。
“疫情不結束,我就不能安心去做手術,能多撐一天是一天。”3月23日,洪雅縣洪川鎮九圣社區的網格員吳巧紅,帶著病痛依舊奮戰在防疫一線,這樣的日子她已堅持了兩個月。
年前,吳巧紅在醫院查出膽結石,原本計劃春節放假時去做手術,這樣就不會影響工作。沒想到,疫情發生讓防疫成為當下的第一大事。顧不上休息,也顧不上身體的疼痛,吳巧紅立馬回到崗位,開始戰“疫”。
1月24日,洪雅縣發出緊急通知,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避免因人群聚集而導致傳染風險,全縣的宗教活動場所需要臨時關閉。為了防止有人不聽提醒、依然前往,大年三十晚上,吳巧紅在該縣云峰慈云寺(原名月珠寺)一直守到凌晨,將前來寺廟的人一一勸返。
2月初,正是防疫工作的重要時刻,吳巧紅在負責的小區進行前期排查及防疫宣傳,每天早出晚歸,三餐不正常。在不規律的生活狀態之下,吳巧紅的膽結石疼痛越發嚴重,甚至痛到站不起來,她便讓丈夫接自己到醫院打了一針止痛。第二天早上,吳巧紅讓丈夫開車送自己到小區,繼續挨家挨戶地排查。疫情期間,她一直靠著吃消炎藥緩解疼痛,一天也沒有缺席工作崗位。
“這兩張隔離結束的通知書的章蓋好了,麻煩你到時候給他們送去一下。”采訪當天,吳巧紅正在社區辦公室里整理材料。不久前,該社區原本負責材料匯總的同事被調走,吳巧紅暫時接過了這份任務,如今她身兼兩職。“現在疫情不那么嚴重,小區里的事情相對減少,辦公室事情也不是很復雜,不是很累。”吳巧紅說。
至于什么時候去做膽結石手術,吳巧紅還沒有完全確定,“雖然防疫形勢好了很多,但是境外輸入還需要多關注,我們社區有兩個境外回來的人員正在隔離,等他們隔離結束我再考慮做手術的事情。”
李飛飛
私家車變“宣傳車”
全方位傳達防疫信息
李飛飛為外出打工村民辦理健康證。
3月23日下午,洪雅縣中山鎮鄒崗村村民鄧懷富正讓村里的網格員李飛飛幫忙辦理一下健康證,為去都江堰打工做好準備。鄧懷富告訴記者,疫情期間,李飛飛將自己的私家車變成“宣傳車”,圍繞村里開,每天3次播放防疫相關信息,讓他們能夠及時了解疫情情況。“只要聽到飛飛的‘宣傳車’還在頻繁播放,就知道疫情很嚴重,現在很少聽到,說明情況變好了,我也可以外出工作了。”鄧懷富說。
“農村跟城里不一樣,人員比較分散,范圍也比較廣,所以靠走路挨家挨戶宣傳,效率太低了。”李飛飛介紹,為讓村民及時收取防疫信息,引起他們的重視,村里想了很多辦法。一開始是利用鑼鼓宣傳隊,一邊敲鑼一邊喊;后來是成立摩托宣傳隊,用喇叭喊。
“這些方法需要很多人力,而且聲音不大,效果會大打折扣,后來我就想到在車上安裝大喇叭,以前用過這個方法宣傳秸稈禁燒,效果挺好。”于是,李飛飛將私家車貢獻出來,在車頂上安裝了有四個朝向的大喇叭,開始了防疫宣傳。“我早中晚按時圍著村里開,速度也比較慢,保證每個人都能聽得到、聽得清。”
一開始,李飛飛會讓丈夫坐在副駕駛,帶他認認路。路況熟悉后,李飛飛忙著工作上別的事情,走不開,她就讓丈夫開著自家的車去宣傳。這種宣傳方式,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初一的時候村里還有人走親戚串門、扎堆,到初三、初四,大家都自覺待在家里了。”這讓李飛飛十分開心。
隨著疫情的逐漸好轉,李飛飛“宣傳車”播放的內容也在及時更新,包括提醒大家戴口罩、勤洗手;通知取消趕場、活禽交易;播放復工復產、春茶采摘等注意事項。“現在疫情防控情況比較好了,所以我們每天宣傳的次數從一天三次改為了一天一次。”李飛飛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