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20-03-22 16:15:42
責任編輯:任楓楓
當你看見一臺印刷機
像打印報紙那樣
漸漸吐露出一幅長長的“稻卷”
上面印的不是字
而是一粒粒整齊排列的稻種時
會不會感到很驚訝?
年年備春耕,歲歲有不同。
3月19日,東坡區水稻種植大戶王元威就引進了這樣一臺“印刷播種機”,成為我市首臺“印刷播種機”,標志著全市春耕生產機械化率又向前邁進一步。
印刷播種機運行,王元威專注地觀察每一粒稻種的均勻度。
當天,隨著“突突突"的機器聲響,一張張長達10余米的“稻谷長卷”被打印出來,平坦地鋪到田里,再灑上薄土掩埋,水稻就播種下去了。
東坡區是全國糧食生產大縣、中國優質稻米之鄉和全省重要農產品生產基地。今年水稻播種面積46萬畝。為提高水稻生產機械化率,該區每年都會更新播種技術。近日,在四川農業大學馬均教授的介紹下,種植大戶王元威花10萬余元,從江蘇購回機器。
“稻卷”被平鋪到田里。
記者看到,“印刷播種機”由一臺印刷機、一個滾輪、一個漏斗構成。機器不用刷油墨,而是涂上食用膠,便于稻種黏在紙上固定。
“食用膠與紙張合成過程中,利用滾輪在上膠時打孔,機器旁邊安裝一個漏斗,用來輸送稻種,固定在準確位置,一氣呵成。”正在進行技術指導的一位專家說,印刷播種機采用的是不加熒光粉、無毒無害的普通紙張,食用膠由玉米淀粉構成,經濟環保,遇水可溶解于土壤,不會造成環境負擔。
不僅如此,該機具對水稻品種無特殊要求,常規水稻和雜交水稻都適用。重要的是,使用印刷播種機,可以讓種子播灑得更均勻,極大地節約用種量,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水稻品質。
農技專家正在調試印刷播種機。
依靠科技,種好糧食。這些年來,王元威身邊聚集著很多水稻種植技術專家。有省上、市上的專家,也有區上的專家。他們從播種、插秧到收割,全程對王元威進行技術指導。很多新技術、新品種,第一時間在他的田里實驗、推廣。王元威成了眉山市水稻種植領軍人物。
18年水稻種植路,王元威特別注重接收和運用新技術。在他的烘干廠里,擺滿了各式各樣的農業機具:播種機、插秧機、收割機、農藥噴灑飛機、烘干機......僅播種機,就有好幾種:簡易播種機、育秧播種機、印刷播種機。
不只是先進的農機,王元威還善于更新水稻品種。春分當天,他在專家們的指導下,就試種了150畝宜香優、晶兩優、竹香稻等5個水稻新品種。
相信科技、依靠科技,王元威嘗到了科技帶來的“甜頭”。他給記者算了一筆帳:使用機具,極大地節約了人力、財力。比如傳統的人工播種,每天需要40至50人勞作,每人工資100元/天。使用育秧播種機則可以一次性完成播種和育秧兩道工序,比傳統播種節約一半的人力和時間。僅人工費,每天就能節約2000多元。現在的印刷播種機,除更省人力外,播種還更均勻、育苗品質更好,還能節約種子,產量也更高。
王元威說著,為最后一行“稻谷長卷”蓋上薄膜。他欣喜地告訴記者,去年,他的水稻畝產已達1350斤,總產量達4725000斤。問及純收入,他卻不好意思地說,哎,秘密。笑容比當天的陽光還燦爛。
眉山網記者 劉娟 文/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