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20-03-14 18:38:51
責任編輯:陳敏
2月11日確診新冠肺炎,3月14日治愈出院,對患者李女士來說,這是漫長的32天,她懷抱著對未來的期盼與病魔頑強拼搏。對整個眉山來說,這是值得等待的32天,作為最后一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李女士的出院,意味著這座城市終于等來了屬于它的“清零”時刻。
精準! 一人一案中西結合 多學科配合見療效
1月26日我市第一名患者確診,經過全市醫護人員48天的共同努力,所有確診患者全部治愈。平均治愈時間19天,這一切都離不開精準的救治方案與多學科相互配合的救治過程。
疫情發生后,我市高度重視,1月18日,市衛健委成立疫情防控領導小組,下設醫療救治組。他們中都是來自各個科室的專家,協同作戰、密切配合,共同發揮著重要作用。
“依托華西醫院提供智力支持,根據救治需要,1月23日,醫療救治組名單進行增補,納入中醫專家成員,2月7日,又成立中醫專家指導組,負責中醫藥救治工作。”市衛健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在確診病例的救治過程中,還協調聯通了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5G遠程診療系統,科學指導我市救治工作。
作為全市定點救治醫院,所有確診患者都在仁壽縣人民醫院進行救治。每天,市縣專家組成員都要對患者進行病例討論,并按照“一人一案”的原則精準制定診療方案,并不斷分析病情變化情況,實時優化診療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在整個治療過程中,中醫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我們以西醫的霧化、抗病毒、抗感染治療等為主,配以中醫的‘化濕解毒,扶助正氣’,并根據病情變化辨證施治,促進患者肺部炎癥吸收,進而縮短病程。”仁壽縣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廖志鴻介紹,每一名患者出院后還將繼續隔離觀察2周,醫院也會給他們配上中藥進行院外服用,繼續鞏固治療,出院2周后復查胸部CT,如患者在觀察期間有不適,需及時就診。
在中西醫結合,多學科協作, 一人一案精準治療下,我市確診患者100%被治愈。
溫情! 夫妻患者同日出院 連道23聲“謝謝”
“感謝黨,感謝國家,感謝所有的白衣天使們!”3月14日上午11點,最后一名治愈患者李女士剛剛走出仁壽縣人民醫院感染科的大門,就朝著迎接她的醫護人員們深深鞠躬。
和李女士一樣,之前每一名出院的患者都抱著無限感激之情,讓醫護人員們記憶猶新的要數一對夫妻患者。63歲的浙江人沈先生和56歲的徐女士是一對夫妻,徐女士于2月7日確診,沈先生于2月8日確診。
和有些擔憂的徐女士不同,出乎所有醫護人員的意料,沈先生住進醫院后沒有絲毫不適,反而說道,“每個人都會生病,我們要盡力戰勝它。我來了以后,就可以照顧我的妻子了。”考慮到二人的關系,醫院將他們安排在同一間病房。
隨著治療的深入,沈先生的病情漸漸好轉,2月21日,在得知復查結果一切正常,可以出院時,他卻提出“再留一段時間”。
“他說他妻子的耳朵有點背,自己走了萬一妻子聽不清我們的囑咐,一個人害怕怎么辦?”感染科護士長夏雪榮說,當時所有醫護人員都勸他先出院,以免再被傳染,可他怎么都不聽,一個大男人當時都急得要哭出來了。
所幸,在沈先生復查結果出來的當天下午,徐女士的復查結果也出來了,一切正常,可以出院!
接到通知的沈先生不敢置信,再三向醫護人員確定,當知道妻子可以一起出院時,他激動得話都說不出來了。
出院當天下午,沈先生穿上了入院時的那套衣服,徐女士穿著醫院為她買的新睡衣和新鞋子,他們一同走出感染科的大樓,迎著燦爛的陽光,臉上泛起溫暖笑意。
接過醫護人員送上的鮮花時,夫妻兩人連續說了23聲“謝謝”,眼里流出了激動的淚水。“感謝每一個在這樣的特殊時期里幫助我們的人,病魔并不可怕,我們不就一起戰勝了它嗎?”沈先生和妻子再三向醫務人員鞠躬,離開時,一定要把鮮花回贈給這群白衣天使們。
無畏! 醫護人員沖鋒在前 連續50天未歸家
“從1月23日收治第一名病人開始,我們所有醫護人員已經在感染科的病房里呆了50天了。”3月14日,眉山最后一名確診患者李女士治愈出院后,仁壽縣人民醫院感染科主任黎秋芬露出了輕松又欣慰的笑容。她告訴記者,現在所有醫護人員最想做的事就是回家。
當說出“回家”二字,黎秋芬眼角濕潤,但目光依然堅毅。這樣堅毅的目光曾出現在小年夜她接到“命令”的那一刻,也曾出現在之后的50個日日夜夜里。
1月23日(大年二十九),我市出現第一例來自武漢的發熱病人。疫情就是命令,短短的時間內,仁壽縣人民醫院火速集結了感染科的精兵強將,凝聚起救治患者的堅強保障。當天,34份請戰書背后是一顆顆赤誠奉獻的醫者之心。市人民醫院也抽調出64名醫生和118名護士待命支援仁壽縣人民醫院。
每天和確診患者密切接觸,觀測他們的身體情況,調整他們的心理狀態,每名醫護人員都要穿上厚厚的防護服,手套、口罩、防護面罩等裝備一個都不能少。根據規定,一套防護裝置只能使用一次。為了節約物資,醫護人員的防護裝備一穿就是8個小時。這8個小時,不能喝水,不能吃飯,更不方便上廁所。
為了監控病情,感染科主治醫生徐智勇對患者進行定時觀察,測量體溫、拍片、喂藥,他都親力親為,曾經連續三天三夜沒有好好地休息過。厚厚的病情報告,是醫患情深最細致的體現。
為了全身心投入戰“疫”, 感染科護士代茜把兩個孩子托付給父母后就毅然奔向了一線,只能在休息的時候,通過手機視頻逗一下女兒。
為了讓發熱門診病人少一些等待,呼吸內科支援到感染科的醫生黃天才經常一坐就是12個小時,常常連午飯都來不及吃。
…………
疫情面前,這樣的醫護人員還有很多,特殊時期,他們堅守崗位,一步不退,從未忘記自己的誓言。雖然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們是誰,但我們知道,他們是為了誰。
齊心!醫療救治面面俱到 “疫”線背后有力量
階段性成績的取得離不開醫護人員的辛勤工作,也離不開全市醫療救治組在“疫”線背后默默奉獻的力量。
不僅配備了完善的醫療人員力量,醫療救治組還積極做好物資調配。緊急啟動核酸實驗室建設,為滿足全市復工復產新冠肺炎核酸篩查工作需求,建設市人民醫院、市中醫醫院、仁壽縣人民醫院核酸檢測試驗室并投入使用。緊急采購救治設施設備,采購CT一臺,負壓救護車2臺,建設市人民醫院負壓病房6間、21間床位,已交付使用。緊急援助醫療物資,在物資非常緊張的情況下,抽調市人民醫院物資援助市中醫醫院和仁壽縣人民醫院。
在對患者的管理上,醫療救治組研究制定重點人群分類管理辦法。對危重癥病例和確診病例集中在市級定點救治醫療機構,給予中西醫結合對癥支持治療。對疑似病例,不明原因發熱病人和不發熱有癥狀病人隔離在定點醫療機構集中救治,直至明確診斷。對出院病人進行定期隨訪和中醫康復治療,密切關注病情變化和核酸檢測情況。全市共設置7家定點醫院和19家定點發熱門診單位,隔離病房272間,隔離床位330張。設置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場所54個,累計隔離醫學觀察密切接觸者600人。
目前,我市無住院治療患者,無疑似病例,無正在接受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