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20-02-20 21:24:18
責任編輯:陳敏
眉山網記者 殷勇 文/圖
“李光元!李光元!你在屋頭沒有?我來幫你量下體溫。”
“來嘛!高醫生,我在屋頭,這幾天一直都沒有出去過。”
……
2月20日早上,站在海拔900米的山崗上,鄉村醫生高春蓮扯著嗓子朝山對面的住戶李光元喊道。
對面的山上,有她要走訪的村民。
高春蓮是眉山天府新區高家鎮瑪瑙村的鄉村醫生,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她每天行走在山間,為農戶測量體溫、宣傳防疫知識、消毒殺菌。在這個總面積約8.5平方公里的偏遠山村,由于手機通訊不暢,高春蓮經常要通過“喊山”的方式開展防疫工作,當地村民不時能聽到她回蕩在山谷中的聲音,親切地叫她“喊山醫生”——
高春蓮行走在山路上。
步行在山間 為鄉親拉起健康防線
“高醫生,我最近幾天感覺沒力氣,不會是得了新冠肺炎吧?” 20日,瑪瑙村8組村民李光元神情憂慮地說道。
“你2月2日就回來了,早過了14天,體溫正常又不咳嗽,不用擔心。這幾天早晚溫差大,注意增添衣服,別感冒了!”入戶回訪居家隔離人員的高春蓮安慰道。
疫情發生后,隨著居家時間的拉長,瑪瑙村一些群眾產生了不安情緒。作為村里唯一的醫生,高春蓮在做好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時,還主動承擔了全體村民的心理疏導工作,下班回到家里還不時通過微信或撥打電話,勸說鄉親克服煩躁心理。
為村民檢測體溫。
“說實話,一開始我還是比較害怕的,和高醫生聊了聊,我心里不慌了。閑下來做做家務活,想想新一年要做的事,倒也想開了。” 李光元說。
入戶回訪居家隔離人員,對于高春蓮來說,并非易事。村里山高路遠,村民又居住得比較分散,沒有交通工具的她每天只步行上下班。“高醫生的家離村衛生室有10公里,每天上班回家往返就得走20公里山路,加上走村入戶,她每天走的路我估計是村里最多的。” 瑪瑙村黨支部書記邱英說。
為住戶消毒。
在疫情防控中,高春蓮就是這樣每天用腳步丈量著高山防疫路,為遏制疫情蔓延奉獻著光和熱,為鄉親們拉起一道一道健康防線。
許下心愿再干10年 期待下一任接班村醫
完成居家隔離人員的入戶回訪,高春蓮回到自己所在的瑪瑙村衛生所,已過午飯時間。在泡好一桶方便面后,她邊吃邊從抽屜里拿出陳舊的筆記本,記下今天的入戶調查情況。
脫下防護服,已是一身的汗水。
忙碌了大半天,午餐用一碗泡面充饑。
“每戶走訪村民的姓名、聯系方式、家庭住址、體溫檢測、身體情況都得記全了。年齡大了,頭腦也不靈活,一直沒把電腦學會,只能靠手寫。” 高春蓮笑著說。
高春蓮告訴記者,她今年已滿54歲,本已退休的她在2015年被高家鎮衛生院返聘到瑪瑙村衛生所擔任醫生,一干就是5年。
“農村很缺醫生,很多年輕人都不愿意到農村工作,更別提像瑪瑙村這樣的偏遠鄉村,很少有人來。之前村里的醫生堅持干了30多年,后來年齡大了實在干不動了,我們才找的高春蓮。”高家鎮衛生院院長吳易勇說。
吳易勇介紹,鄉村醫生對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非常重要。就如眼下的疫情防控來說,沒有專業的醫務人員扎根基層,就很容易出問題。而在平時,雖然鄉村醫生不能治療大病,但他們懂急救知識,對一些突發事故可以進行緊急處理,關鍵時候能幫病人續命。
“農村需要醫生,雖然我年齡比較大了,但只要我身體健康,腳還走得動,最起碼再干10年。” 高春蓮說,村里條件比較艱苦,村醫也不好找,但她相信會等來下一任村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