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線·人物】堅守醫者初心 護衛健康使命——仁壽縣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醫生鄭敏工作日志
2020-02-07 16:37
1
/
鄭敏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工作。
鄭敏 徐紅芳 眉山網記者 張丹梅
1月24日除夕夜,當晚我正值夜班,武漢疫情警報劃破了除夕的夜空,全國醫護人員整裝待發,投入到了這次抗疫情、保健康的戰斗中。仁壽縣中醫醫院除了承擔院內預檢分診、發熱門診以及日常門診、住院工作以外,還臨時承擔高速路口監測點、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等任務。全體工作人員在醫院黨總支的周密安排、精心布置下,積極響應,主動請戰一線。誰愿意舍下妻兒老小?誰又不怕死呢?可是面對如此洶涌疫情,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人民健康安危之前,這些顧慮就顯得如此微不足道了。
作為一名黨員醫生的我,也毅然提交了請戰書,并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工作,隨時等待召喚。
1月25日大年初一,很榮幸,今天早上還沒來得及回家洗漱,沒有吃上一口早飯,就接到醫院通知,首先到急診科接受集訓,然后出發前往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
1月26日15:00,我們剛到達觀察點不到20分鐘,7名被觀察者就被送達,很快第二批9名到達。被觀察人員大部分是由武漢回仁的無發燒但有頭痛、口干、乏力等癥狀的患者,想回家與家人團聚又被隔離觀察,隔離點條件又有限,沒有思想準備,情緒很激動。我和一名護士立即穿好防護服,挨個到隔離房間為患者監測體溫、觀察病情、開展心理疏導、做好各種登記,并為他們送餐食和生活必需品。疫情突然、物資匱乏,口罩、護目鏡、防護衣等物資尤其珍貴,即便我們口干舌燥,也不敢喝一口水;即使我們饑腸轆轆,也不敢吃一口飯,因為每上一次廁所,就意味著報廢一套防護物資;雖然我們早已渾身濕透、饑餓難耐,也必須等到深夜他們已經睡下,我們才敢脫掉這身防護服,吃上一口飯、喝上一口水。第一夜我們幾乎沒有合眼。
1月27日下午,需要觀察的人逐漸增多,上級通知立即轉場到指定酒店。我們做好轉運前的體溫監測、病情觀察,協助被觀察者收拾衣物,對個別有情緒的進行勸說。晚上6點前,留觀人員全部順利到達新的隔離醫學觀察點。此時已經是晚餐時間,部分被觀察者開始出現不滿情緒,不配合工作,甚至出現相互爭吵等情況。我們和其他駐點“戰友”,再次耐心安撫每一位被觀察者,向他們解釋疫情的嚴重性和隔離的必要性,依舊是觀察病情、測量體溫、送餐食、送生活必需品……
1月28日,我們完成前一天的工作走出隔離區已是凌晨2點,忙碌中,已經忘記了身著隔離服的不適,忘記了一整天沒有喝水和吃飯,忘記了已經從大年三十到現在都沒有睡過一個整覺,疲倦到了極點的我只想喝一口水、上趟廁所然后回家睡一個囫圇覺。但是我深刻明白肩上的重擔,為了全縣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再苦再難也要堅持,我脫下隔離服匆匆吃了一碗泡面,正準備休息一下,又接到上級通知,馬上又有新的被觀察者,我毫不猶豫穿好防護服再次投入了“戰斗”……
當我再次走出隔離區的時候已是1月28日早上8點,這時被觀察者已經達到28人,每次完成送餐食、發口罩、觀察病情、量體溫、健康教育、心理疏導、做登記、垃圾處置等這樣一輪常規工作需要3-4小時,為了減少隔離服的消耗,我們直接留在了隔離區。
下午3點多,我走出隔離區那一刻,全身再次濕透,并感覺到頭昏、口干、惡心,駐點衛健局領導發現后,立即向上級匯報,認為我們在隔離區連續工作了50多個小時,出于安全考慮,決定讓第二組醫務人員換班。接班醫務人員于下午4點來到了醫學隔離觀察點,做好交接工作后,他們又立即投入戰斗。
截至交班,隔離醫學觀察人員已經達到31人,短期內還會有更多的人送往這里,有的患者還會出現發燒等問題需要護送就醫,他們的工作將更加艱辛。但我們堅信,只要我們齊心協力、共同努力,疫情終將過去,明天依舊會春暖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