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規范管理 讓“壩壩宴”好吃又安全
2020-01-17 13:48
1
/
越來越規范化的“壩壩宴”,帶動了鄉廚產業良性發展。
如今,農村“壩壩宴”成為“放心宴”。
如今,農村“壩壩宴”成為“放心宴”。
群眾開心吃“壩壩宴”。
眉山網記者 張丹梅 文/圖
在農村,每年下半年是好日子多、喜事“扎堆”的辦宴旺季,尤其是臨近春節的一兩個月,各種婚喪嫁娶宴席一家接著一家。1月15日,走進我市丹棱縣張場鎮小河村,鄉村廚師羅國禮正在操辦一臺宴席。他告訴記者,要過年了,農村舉辦宴席的越來越多,每天都排得滿滿的。
灶上疊著高高的蒸籠,案板上堆滿了蔬菜、魚肉,幾名廚師正在切菜、裝盤,不一會兒,一碗碗菜肴被端上桌子。“現在社會發展,很多東西都吃過了。但還是覺得農村壩壩宴味道好,除了環境不怎么上檔次,其他一點不比大酒店差,氛圍還更好。”一參加宴席的食客說道。
如今,壩壩宴不再是傳統的“九大碗”,十幾道菜外加水果拼盤只是“標配”。羅國禮從事鄉廚職業近20年,他說道:“以前鄉廚少,菜品也比較簡單,現代人口味要求高、注重健康,所以我們也在不斷學習、不斷創新,不僅要講究菜品菜色,更要注重綠色健康,才能取得好口碑。”
記者了解到,雖然農村“壩壩宴”菜品越來越豐富、味道越來越爽口,但由于聚餐人數多,原料采購品種、渠道復雜,加工過程和加工方式不規范等問題而存在食品安全風險,再加上有的農村偏遠,是食品安全監管的薄弱地帶。怎樣才能保留農村鄉土特色,而且又能保障安全呢?
葉樹容是小河村食品安全協管員,“現在吃‘壩壩宴’放心得很,廚師們都是持證上崗,還有各級部門的層層監管。”她告訴記者,只要村里有人辦“壩壩宴”,首先要在村上進行備案,宴席那天,她也會到現場進行指導,督促規范環境衛生。
“目前,全鎮備案鄉廚有10余人,全部持有備案證、健康證,同時實行公示管理。”張場鎮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對鄉廚管理很嚴格,每年會定期開展培訓,主要講解《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及食品安全相關知識。同時落實鄉廚及幫廚人員健康體檢和教育培訓,一年組織一次體檢,身體合格才能發放健康證。
據了解,為了確保“壩壩宴”安全可控,我市建立了“壩壩宴”長效監管機制,制定實施了農村群體性自辦宴席雙申報制度、規范農村群體性自辦宴席市場準入、推行食品安全責任保險等,進一步建立了食品安全追溯管理體系,提高食品安全風險防控能力,不僅讓群眾吃得既安全又放心,還推動鄉廚產業走上標準化、規范化發展道路。
“近年來,我們也在積極探索監管新模式,當前各區縣正陸續成立鄉廚協會。”市市場監管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成立鄉廚協會,不僅可以用規章制度去約束會員廚師,還能為客戶提供更加優質完善的服務,從源頭上降低了農村壩壩宴各環節的食品安全風險。
鄉廚協會為鄉廚、群眾與政府之間搭建了一個農村食品安全互動的交流平臺,填補了各區縣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缺乏民間自律組織這一空白,有效前置了食品安全管理關口,延伸了監管部門的觸角,切實增強了“壩壩宴”監管力量,降低了“壩壩宴”安全風險。數據顯示,2019年,我市備案鄉廚1285人,備案并實施檢查農村群體性自辦宴席1.9萬次,共組織鄉村廚師培訓44期,培訓人數4368人,未發生農村群體性自辦宴席食品安全事故。
“政府對農村‘壩壩宴’的監管越來越嚴格,更加規范化、安全化,讓‘壩壩宴’成為了‘放心宴’,也讓我們的生意越來越紅火。”羅國禮笑呵呵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