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12-06 09:45:01
責任編輯:雷堯
繁忙有序的交通路口。
交通協管員引導行人通過斑馬線。
車輛規范停在臨時停車位上。
交警扶老人過斑馬線。
清理城區“僵尸車”。
行人有序過馬路。
眉山網記者 蹇瑋杰 文/圖
斑馬線前,過往車輛紛紛減速停車,讓行人先行;十字路口,車輛、行人按交通信號燈指示通行,秩序井然;路邊施劃、設置的機動車停車位、非機動車停車框內,機動車、非機動車按規定分類規范停放,整齊劃一……隨著我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和國家衛生城市工作的深入開展,文明出行的場景,在眉山城區處處可見。
現場直擊
道路交通秩序井然 文明之花開遍城市
“你好,婆婆,現在斑馬線的紅燈快亮了,讓我來扶著你們盡快通過。”12月3日上午8時,在眉山城區東坡大道南段與湖濱路交界路口,斑馬線綠燈還剩十幾秒,值守交警連忙將兩名老人扶過斑馬線。記者在該路口還看到,行人在交通協管員的引導下自覺有序地通過斑馬線,路過的非機動車輛紛紛自覺地駛入非機動車道內。“目前,轄區每個路口早晚出行高峰,都會有交警進行交通指揮與疏導。”在此處執勤的市交警支隊直屬一大隊巡邏二中隊民警徐濤介紹,該路口現在安排了交警于早上7點半至9點、下午5點至6點半這兩個時段進行值守,進一步改善道路擁擠狀況,全力營造安全、和諧的出行環境。
當日上午,記者在眉山城區二環東路街邊看到,一輛輛機動車有序地停放在停車位中,道路通暢整潔。“現在出門,街邊的人行道都是通暢的,路面也干凈整潔,出行安逸多了。”家住附近的居民陳利德說,在施劃停車位以前,這段路上常能看到亂停亂放的私家車,影響行人通行的同時也影響市容市貌。據了解,過去二環東路停車位規劃有限,車輛亂停亂放現象較嚴重。為解決停車難問題,規范停車秩序,市公安交警部門因地制宜,聯合相關部門在道路兩邊施劃停車位。如今,車輛亂停亂放現象不復存在,車輛停放有序,道路交通秩序大為改觀。
相關舉措
整治宣傳齊頭并進 文明交通深入人心
為使文明交通理念深入人心,“雙創”工作開展期間,市公安交警部門還依托電視、電臺、報刊等,全方位、多角度、多層次開展以文明、禮讓為主題的文明交通理念宣傳,正面宣傳交警在“雙創”工作中涌現的好人好事。今年以來,主流媒體專版報道交警“雙創”工作相關稿件80余篇,“眉山交警”微博、微信等自媒體推送宣傳稿件350余條,取得了良好社會效果。
市公安交警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公安交警部門已開展集中走訪活動上千次、發放宣傳資料2余萬份,通過開展流動式、面對面宣傳,深入社區、學校、企業講解交通安全常識,使宣講對象充分認識交通安全重要性,有效減少了不文明交通違法行為的產生。
城市交通文明、安全、有序是廣大市民的共同利益和心愿。今年以來,市公安交警部門還聯合其他部門開展城區“五亂”專項整治,共施劃機動車停車位12142個,非機動車停車框2860個,共查處車輛不按規定停放140231起、非機動車交通違法5225起、不禮讓斑馬線916起、行人不文明交通行為2535起、酒駕922起、貨車違法入城7270起、無證駕駛1235起、無牌214起、拆除非機動車安裝遮陽傘、遮陽棚6324起,拖移“僵尸車”513輛。努力消除城區交通“堵點”和“亂象”,在有效緩解停車難的同時,極大地規范了城區車輛停放秩序,道路交通違法、交通事故和交通亂點明顯減少,道路通行效率、市民守法率和安全感明顯提升,交通秩序整治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市民聲音
出行便捷又安心 幸福指數穩步增
市民李素華:今年我78歲了,經常進城來看孫女,過去坐公交車很少有人主動讓座。現在不擔心了,每次上車都有人好心攙扶我上車,主動給我讓座位,不管去哪兒都方便又安心。
商戶闞珍瑤:因為商鋪臨街,以前,早上經常有自行車或者私家車亂停堵住店門,每次都要早點來打電話喊人挪車,十分不方便。現在停車規范了,街道變寬敞整潔了,人流量也多了,生意更好了。
交通協管員萬曉莉:剛開始一些群眾不理解我的工作,覺得我多事,耽擱他們過馬路的時間。現在宣傳多了,很多人都開始認同我,看到闖紅燈的人還會主動幫我制止,有市民在過馬路時還會主動對我點頭微笑。這兩年能明顯感受到,城市更文明了。
記者手記
讓文明出行成為習慣
隨著我市“雙創”工作的深入開展,城市交通環境日益改善,人們出行的“安全感”不斷提升。交通安全,來自于文明、有序的交通環境。構建安全、暢通、和諧、文明的交通環境,最重要的是讓文明出行意識成為市民的一種習慣。
文明出行不僅關乎個人的文明,更是對自己和他人生命的尊重和負責。文明出行其實并不是難事,開車在路上或步行在街頭,只要每個人自覺改掉一些小小的不良習慣就可以做到。文明出行,要從我做起,讓交通安全觀念轉化為實際行動,做文明人,自覺遵守交通規則,倡導交通文明;行文明路,不闖紅燈,不亂穿馬路,不翻越交通隔離設施;開文明車,不超速不搶道,酒后不駕車,斑馬線上避讓行人,紅綠燈前不搶行。這樣,文明出行就能成為生活中的一種習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