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11-07 15:49:55
責任編輯:任楓楓
俯瞰泡菜城。 古良駒 攝
11月13日—17日,第十七屆中國食品安全年會暨第十一屆中國泡菜食品國際博覽會將在東坡區隆重舉行。屆時,來自境內外政務客人、專家學者、協會商會負責人、投資商參展商及媒體記者等1600余位嘉賓將齊聚東坡。
小小的東坡泡菜緣聚諸多“大咖”,名氣何以越來越大?答案在于,東坡泡菜人的創新精神以及對質量的嚴格把關。
現場學習泡菜制作。 古良駒 攝
新品研發室里的八小時
11月4日上午8點半,朱士杰和同事一起準時進入位于眉山·中國泡菜城的中國泡菜研究院新產品研發室。這里就像一個微型廚房,“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擺滿了各式各樣裝滿泡菜的壇壇罐罐以及諸多調味品。秤、菜刀、鍋等廚房用具一應俱全。
朱士杰的工作就是利用這些工具和調味品,研發各類泡菜、食品調料新品。“我們現在正在做的就是一款叫做‘親自鹵’的鹵料,現在已經研發20多天,鹵料研發成功后,將到企業進行技術成果轉化。”朱士杰說,“研發新品,需要耐心和時間。一個產品可能會花上一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雖然每天早上八點半到下午五點半都在與這些瓶瓶罐罐和調料‘打交道’,但每一次小小的進步就是對我們工作的肯定,也支撐著我們為東坡泡菜不斷努力。”
為了將新款鹵料做到最好,朱士杰像廚師一樣,一次次改變配方和比例,又像科研工作者一樣,用量杯和秤等工具精確計量著每一次的數據。看似簡單的工作,卻十分耗費時間。
“我們每天的八小時就是這樣進行著一次次的實驗,如果哪次實驗出來效果比較好、有進步,我就很開心。”朱士杰坦言,為了聚焦泡菜產業發展的技術瓶頸,研究院持續開展重大技術攻關,已研發出了低鹽發酵——中高鹽貯藏、直投式功能菌應用、泡菜生產高效節水、高濃度泡菜鹽水處理等新技術,引領泡菜加工發展方向。
在中國泡菜研究院研發人員的共同努力下,目前,該院已獲得國家專利27項,15項研究成功落地轉化為實際產品,榮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中國輕工聯合會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多項成果居國際、國內領先水平。全市也形成了以泡研院為龍頭,大專院校、科研機構為支撐,企業為主體的科研體系,建成泡菜產業省級工程技術中心2個,有泡菜研發人員300余人,服務企業100多家,轉化技術產品50余項,科技成果轉化帶動效益10億元以上。
標準化的泡菜原料基地。
對品質與營養的堅守
如果說創新是東坡泡菜持續發力的動力和源泉,那么品質與營養的保障就是它走向世界,逐步確立“國際地位”的核心競爭力。在中國泡菜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幾乎每天都有泡菜企業品控人員送泡菜產品到這里進行質量檢測。
“我們每批次產品出來后,公司都會首先進行檢測,然后還要送到國家泡菜質檢中心檢測。這里的檢測更全面,確保了東坡泡菜的質量和品質。”正在送檢的某企業工作人員說。
走進泡菜質檢中心檢測室,檢測人員正在各自的崗位上忙碌。送檢產品在通過液相色譜——串聯質譜儀、超高效液相色譜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離子色譜儀等多項檢測后,達標情況通過報告單打印出來,一目了然。
國家泡菜質檢中心有關負責人宋巨易告訴記者,從2010年起,該中心每年完成泡菜的各種檢驗和風格檢測3000批次以上,同時,定期撰寫泡菜質量分析報告,為地方政府制定泡菜產業發展規劃和政策提供技術支撐。“檢測范圍包含泡菜及其他食品525余種,涵蓋食品營養指標、食品添加劑、重金屬、農藥殘留、獸藥殘留、非法添加物、微生物、生物毒素等食品安全質量指標,為東坡泡菜及食品安全健康保駕護航。”宋巨易說。
不僅如此,為保障東坡泡菜質量安全,市市場監管局還將泡菜企業的監督抽查作為重點,將解決食品添加劑作為重點,實現風險監測和預警防范的常態化。同時,嚴格按照“四查四核”工作思路規范企業生產行為,加大對泡菜生產環節的質量安全檢查頻次,嚴厲打擊各種違法行為;實行“警示約談”制度,約談泡菜生產企業負責人,通報監督抽查不合格情況及在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對《食品安全法》中設計相關原料采購、產品出場檢驗、生產過程控制等法律法規進行重申;要求企業扎扎實實落實好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健全生產鏈中各項管理制度,為健康泡菜保駕護航。
堅持標準引領、檢測支撐、龍頭帶動、品牌升級的產業發展戰略,我市在全國率先實施泡菜用蔬菜標準化種植,制定了《四川泡菜》《四川泡菜成產規范》等地方標準。今年10月,由我市牽頭的泡菜國際標準項目第一次會議在北京成功召開,對加快推動泡菜國際標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義。
“像四川回鍋肉一樣出名”,東坡泡菜用味道、質量和品質實現了這個目標,其名氣還正在全國各地以及海內外升溫,成為大眾心目中味道鮮美的健康小菜。
記者 劉娟 文/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