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文科(中)講解柑橘種植技術。
“冬季柑橘樹修剪重點是對過高過密的樹冠進行壓頂、開窗和回縮交叉重疊枝;剪除病蟲枝、弱枝、衰退枝、干枯枝……”10月28日,在仁壽縣珠嘉鎮響水村一柑橘地里,該縣柑橘“土專家”徐文科正在給幾位果農示范講解柑橘管理技術。
當前正值柑橘冬季管理的關鍵時期,也是徐文科最忙碌的時節,每天都要到三四個地方,對不同的果農開展相應的技術培訓。
徐文科僅有初中文化,卻通過自學研究、反復試驗,從1995年起,歷時15年成功破解清見種植“不結果、掉果、凍果、果軟、果酸、黃化”六大技術難題,填補了中國柑橘市場清淡季節的空白。他不僅推動仁壽成為全國“清見之鄉”,還推動清見走出國門,遠銷新加坡、越南、泰國等國家。
“發展清見,就是要讓鄉親們富起來。”這是徐文科的初心。在自己成功富起來了以后,為了讓家鄉父老也盡快脫貧致富,徐文科利用專業合作社將分散的農戶聯合起來,在經營管理中做到步調一致、方法一致、標準一致。果子成熟后,由合作社專門組織人采摘,并進行統一包裝后向外銷售,成功注冊“九道拐”商標,進一步實現了生產標準化、經營規范化、發展市場化。
合作社為每名貧困會員確定了一名“結對”幫扶人員,合作社出技術、出苗木、出肥料等,幫助貧困戶發展清見。徐文科還租地105畝,分包給8戶貧困會員,建立示范園。示范園實行統一規劃,統一鋪設滴灌管道,統一管理標準,統購統銷,分包戶出勞力按照管理標準管理各自果樹,銷售后按果子數量分賬。
“每隔一段時間徐專家都會來指導我,真的非常感謝。”李錦平是珠嘉鎮響水村的清見種植業主,過去由于技術不足,管理粗放,清見收入一直不理想。自從徐文科主動來到她的果園,向她傳授清見管理技術后,果樹生長越來越好。
像李錦平這樣,在徐文科的幫助下走上致富路的人還有很多。本著“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原則,多年來,他義務開展柑橘種植技術培訓,用實際行動助農增收。在景賢鄉同意村,由徐文科投資的“業主+村集體+協會+農戶”產業扶貧發展模式正在推廣,通過分紅進一步實現群眾增收。截至目前,徐文科已經成功帶動周邊群眾種植清見5萬余畝,無償扶助貧困群眾300多戶。
2017年,徐文科獲得四川省脫貧攻堅獎奉獻獎。“我是一名黨員,就有責任和義務帶領大家增收致富,如果沒有黨的好政策,也沒有我的今天。現在,我們不僅線下銷售風生水起,通過網絡平臺進行的線上銷售也熱火朝天,銷售渠道越來越多,意味著我們的柑橘被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和喜愛。”徐文科滿懷信心地展望著美好未來,他將帶領更多村民通過種植柑橘過上幸福的新生活。
特約通訊員 潘建勇 記者 郭僑 文/圖